收入倍增計劃現曙光 發改委牽頭研討提高勞動報酬方案 |
目前,制定合理提高勞動報酬的配套方案,已經被作為落實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一項重要工作,同時也已納入2013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重點工作范圍。記者獲悉,發改委已經召集相關專傢進行前期討論,重點討論的內容是在未來2到3年內,提高勞動報酬的具體規劃。 按照十八大提出的“到2020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收入倍增計劃,此刻制定的調高勞動報酬細則,將是收入倍增計劃重要的開端。 多部委參與討論 5月18日,國務院批轉《關於2013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的意見》提出:“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貫徹落實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幹意見,制定出臺合理提高勞動報酬、加強國有企業收入分配調控、整頓和規范收入分配秩序等重點配套方案和實施細則。” “發改委已經召集我們進行瞭討論。”一位參與討論的政府部門人士向《中國經營報》記者透露,“主要針對合理提高勞動報酬及未來可能出臺的配套方案進行討論。” 上述人士表示:“目前討論還沒有完成,因此,討論的內容還處在保密過程中,不能對外透露。” 對於這些配套方案的具體出臺和實施時間,該人士表示:“一些內容在一年內會向外界公佈,還有一些內容,需要2到3年的時間制定實施。都是近期的規劃,不會拖延太長時間。” 據瞭解,參與本次討論的人士主要來自發改委、人社部、全總等。 記者向全總相關人士瞭解,得到的答復是:“我們是參與其中,還無法透露太多內容。” 這是繼今年二月國務院批轉《關於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幹意見》之後,發改委與人社部、全總再次對收入分配改革內容進行的一次重要討論。 此前,發改委前期已經為收入分配改革進行瞭大量的調研和討論,一位就業與收入分配改革司的人士向記者透露,“我們現在都非常忙,經常加班。”而未來密集出臺的各項提高勞動報酬的政策都與發改委緊密相關。 而人社部的工資研究所也是參與制定政策的部門之一。 全總一位副主席向記者表示,2013年的工作重點之一就是敦促外企實現工資集體協商制度,以提高勞動者的收入。“現在的收入是通過延長工作時間,實現收入增加的,我們要做的是,改變這種做法,並提高勞動報酬。” 收入倍增計劃的起點 《關於2013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的意見》指出,要貫徹落實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幹意見。 記者瞭解到,目前,發改委、人社部、財政部等多個部委都在制定相關的細則。 今年二月公佈的《關於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幹意見》中指出,其改革的目標之一就是“收入分配格局趨於合理。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逐步提高,社會保障和就業等民生支出占財政支出比重明顯提升。” “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逐步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 國傢統計局今年首次公佈的基尼系數顯示,2012年基尼系數為0.474,表明當前國內居民貧富差距依然較大。按照國際一般標準,基尼系數在0.3至0.4之間表示收入差距相對合理,0.4以上基尼系數表示收入差距較大,當基尼系數達到0.6時,則表示收入差距懸殊。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近年來,許多學者的研究都表明,中國的收入差距主要表現在城鄉差距和行業差距,無論是哪一種,基層員工的收入都是嚴重偏低的。 在這種環境下,收入倍增計劃成為瞭彌補收入差距的強心劑。 收入倍增計劃是2012年11月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代表大會中提出的,“2020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收入倍增者便指的是中低收入者的收入翻一番。實現收入倍增的途徑主要有三個:一是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二是實現高質量的就業,三是抓好收入分配。 “按照目前的政策和計劃,實現收入倍增完全有可能。”參與《關於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幹意見》制定的人士向記者表示。 “增收”先期預熱 其實,在發改委出臺提高勞動報酬實施方案之前,全總和人社部已經開始前期的準備工作。 “我們希望,對於延長工作時間部分的收入,不計入最低工資標準中。”全總人士透露。 據瞭解,在2013年中,全總將會同人社部聯合對民營企業和世界500強在華企業的工資集體協商進行專項督辦,其中亦包括動用地方行政權力施壓的方式。工資集體協商的主要內容就是提高薪酬。 “去年我們搞過一個調查,結果顯示,目前有70%的職工對自己當前的收入不滿意,這個比例是很高的。這說明職工的收入水平與社會發展不對應。”全總人士表示。 去年全國25省份調整最低工資標準平均調增兩成。 此外,人社部高層也向記者表示,將提高最基層員工的收入作為首先考慮的問題。 在法律法規方面,《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修正案)》(下稱“《修正案》”)經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審議通過,將於2013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 按照《修正案》的內容規定,從2013年下半年起,包括國企在內的使用勞務派遣用工形式的企業將一律遵守規定,實現同工同酬,並將規定用工的比例。 “合同制員工與勞務派遣工存在著巨大的收入差距,勞務派遣工的價格是根據市場價格制定的。”參與制定的人士表示:“同工同酬將提高勞務派遣人員的收入。”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