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24日星期一

人民日報評幹部作風:不貪不占豈能也不幹-幹部不做事-幹部作風

人民日報評幹部作風:不貪不占豈能也不幹|幹部不做事|幹部作風

人民日報評幹部作風:不貪不占豈能也不幹|幹部不做事|幹部作風


  “正入萬山圈子裡,一山放過一山攔”,社會的發展進步,總是在矛盾運動中不斷向前。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從嚴治黨,狠抓作風建設,黨風政風為之一新,群眾交口稱贊。但隨著轉作風的深入,部分幹部身上也出現瞭一些不可忽視的現象。

  比如,一些人覺得要求嚴瞭,“當官沒勁瞭”,在崗找不到感覺,幹事提不起精神;一些人抱著“隻要不出事、寧願不做事”的心態,不收禮不吃請瞭,但該做的事也不做瞭;有的以差旅費報銷太嚴為由,該出差的不出瞭,該下鄉的不下瞭;甚至有的離開宴請吃喝,就不知道該怎麼工作瞭。對此,群眾反映強烈。

  不貪不占,但也不幹事瞭,這行嗎?當然不行!“幹凈”與“幹事”、“三嚴”與“三實”,好比一個硬幣的兩面,身為幹部,就是要廉字打底、幹字當頭。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實實幹事、清清白白為官,是中央對幹部的要求,也是人民的期許。空口袋立不起來,遵守規矩不是無所作為,清廉是為瞭更好地實幹,把二者對立起來、割裂開來,幹部何以修身律己,又如何謀事創業?

  有一則寓言故事發人深省。一個官員在閻王面前自稱生時所到之處隻飲一杯清水,以“雖無功,但總無過”自辯。閻王斥道:如果不貪就是好官,那在公堂中設一木偶,連水都不用喝,豈不是更勝於你?故事雖為虛構,道理卻很深刻。老話說的好,“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傢賣紅薯”,今天我們評價一個幹部,除瞭“不貪不占”,更要看其能不能幹事、善不善成事。在其位就要謀其政,如果平平安安占位子、疲疲沓沓混日子,形如“政壇擺設”,狀若“公堂木偶”,不僅個人蹉跎歲月、庸碌無為,更把職責掛瞭空擋、讓承諾放瞭空炮,到頭來誤瞭事業、傷瞭民心。就此而言,庸政懶政之害,不亞於貪污腐敗,切不可掉以輕心。

  古人雲:“一心可以喪邦,一心可以興邦,隻在公私之間。”“為官不易”的抱怨也好,“為官不為”的懈怠也罷,從根子上說,都在於私心太重、雜念太多。如果“千裡來做官,隻為吃和穿”,貪占無門就消極無為,如何對得起百姓的供養?倘若“藏著小九九用權,捂著烏紗帽做官”,要求嚴瞭就止步不前,怎麼可能造福一方?有公心者方為公仆,習近平總書記一再強調領導幹部要解決好“總開關”問題,補足理想信念之鈣,正是為瞭返璞歸真、固本培元。種樹者必培其根,種德者必養其心,以“無功就是過,庸碌就是錯”時時自省,方能不負組織的培養、百姓的期望。

  管住吃吃喝喝的嘴,更要邁開勤政實幹的腿。當前,深化改革百事待興,各級幹部肩上有沉甸甸的擔子,身後有群眾眼巴巴的目光。職責所系、群眾所盼、現實所迫,都要求幹部不僅要幹,更要幹在實處、幹出實效。保持昂揚向上的進取心,保持幹事創業的精氣神,這才是從政必備的素養,這才是幹部應有的風貌。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