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設備興起 醫療健康領域率先突圍 |
|
資本市場總能敏銳地發現新“獵物”,隨著谷歌、蘋果、三星等眾多IT巨頭正在加緊研發可穿戴智能設備產品,相關概念股票在資本市場的表現也異常活躍。 北京時間2013年9月11日,蘋果發佈瞭新一代產品iPhone5S&iPhone5C,這兩款產品令廣大果粉“失望”,屬可穿戴設備概念的股票也應聲而跌。與之不同的是,一周前,蘋果的老對手三星發佈瞭全新的智能手表。彼時,多隻相應概念股票漲停。 事實上,可穿戴設備不僅是國際IT巨頭們競爭的焦點,國內的諸多硬件制造商們也瞄準瞭該市場,預計到2017年年底,該領域的市場規模或超百億元人民幣。 中國式創新 國際IT巨頭們加緊研發類似眼鏡、手表這樣的智能硬件,而中國深圳的廣大中小硬件制造企業們正忙著“山寨”這些產品。然而,這些“山寨”品並不是個貶義詞,相反很多產品有著很好的創意與生命力。 長江商學院副院長滕斌聖教授就很佩服這些電子企業的創新能力,一傢企業生產的智能手機在打電話的同時可兼做剃須刀使用,“這樣的創意讓老外們眼睛發亮,帶給他們很大的驚喜”。 這些中小企業強大的硬件制造能力和極具想象力的創意,讓智能硬件在中國有瞭巨大的商機。 最近不少人喜歡在朋友圈裡秀今天的運動量和跑步路線,有些人還彼此“攀比”。這些人除瞭擁有智能手機,還有另一個產品——智能腕帶。將一個帶有傳感器芯片的矽膠腕帶戴在手腕上,把一天的生活全記錄下來,包括心跳速度等。 最先推出這個產品的是美國Aliph公司,其生產的jawboneup2智能手環一度風靡歐美,但是由於價格偏高,在中國並不普及。在不久前舉辦的2013Macworld數字世界亞洲博覽會上,記憶體手環、咕咚手環、麥步等類似的產品紛紛亮相,甚至還增加瞭一些適合中國用戶的新功能。 極客公園運營總監伍嘉賢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像智能手環這類硬件產品,非智能化的產品技術早已非常成熟,增加瞭“智能”功能,給這類產品賦予瞭新的商機。 所謂的“智能”,即產品擁有瞭與目前用戶所用的智能手機相對接的功能,手環中的數據可以傳輸、存儲到智能手機中,用戶不僅能夠方便地瀏覽所有歷史數據,還能通過社交媒體分享,而這大大增加瞭產品使用的趣味性。 投資人劉元認為,目前中國很難開發出能夠與谷歌眼鏡相抗衡的顛覆性可穿戴設備,但是圍繞著現有智能產品做周邊的開發,是中國企業的強項,而可穿戴設備與社交媒體結合,其商業價值能夠更大地體現。 健康產品或突圍 在Macworld博覽會上,各類可穿戴設備令人眼花繚亂,最讓業界人士和投資人士看好的則是與健康相關的產品。“這類產品有相當大的生命力,產業化趨勢明顯。”伍嘉賢說。 血壓計、血糖儀、體重秤這樣的產品早已走進瞭千傢萬戶。一傢企業生產的這類產品,增加的“智能”功能在於產品可直接連接到用戶的iPad或iPhone上,每測量一次,iPad都會將測試時間、結果記錄下來,並繪出記錄變化曲線,供患者參考。 “中國正步入老齡化社會,空巢老人不斷增加,同時心血管類慢性疾病也困擾著很多老年人,像血壓計這類產品市場份額逐年增加,智能硬件吸引的是年輕一代的消費者,但是這類產品由於功能性較強,往往作為年輕人孝敬老人的禮品,兒女們可以通過傳輸到iPad上的數據瞭解父母們的健康狀況。”劉元說。 與健康相關的智能硬件產品大賣僅僅是這類領域突圍的原因之一,更重要的是當這類硬件相應普及後,在雲端會存有大量的數據。它所帶來的改變主要是兩類,一是未來醫生診斷病情時,將有足夠豐富的個人數據進行分析;二是圍繞著各智能硬件收集出來的用戶數據,專業的數據分析公司從這些信息源中分化應用,帶來新的商機。 上一頁 1 2 下一頁查看全文
以數據分析為例,健康機構監測某用戶一段時間的血壓、血糖、運動及飲食變化後,可為其推送健康食譜,做生鮮配送,指導傢人做飯或做餐飲配送等工作。“如果這條產業鏈打通,保守地說,僅老年市場就有相當大的市場空間,而擴大到嬰幼兒市場和普通上班族傢庭,規模不可小覷。”劉元說。 專傢預測,與醫療健康相關的可穿戴設備或許會最先突圍,預計到2017年年底,該領域的市場規模或達125.3億元人民幣。 不過劉元認為,時間一長,用戶產生疲勞後或許會一件件地脫掉這些智能設備。這正是智能可穿戴設備所面臨的最大風險。此外,這類產品功能越來越集中,設備越來越小型化,這其中會淘汰掉大部分產品和企業。目前智能可穿戴設備在中國正是群雄並起的時代,大浪淘沙剩下的僅是那些有價格優勢、產品的創新度高、用戶黏性強,而且與生活關系密切的產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查看全文
|
2014年3月10日星期一
可穿戴設備興起 醫療健康領域率先突圍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