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7日星期五

黨報:“新4萬億”投資與“舊4萬億”不同 不會造成新浪費

黨報:“新4萬億”投資與“舊4萬億”不同 不會造成新浪費

黨報:“新4萬億”投資與“舊4萬億”不同 不會造成新浪費



 【中國經營網綜合報道】據媒體8月13日報道,近期,江蘇、安徽、重慶、四川、貴州、陜西等多個省市下發文件,要求各地繼加快“十二五”規劃鐵路、公路、機場的建設,10多個城市的發改部門批復瞭本地建設城市交通項目的開工申請。目前已批準建軌道交通的城市有36個,到2020年,我國軌道交通裡程將達到近6000公裡,在軌道交通方面的投資將達4萬億元。

  新一輪的地方政府城軌項目建設熱潮與大的宏觀形勢和政策走向息息相關。7月31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就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進行瞭部署。會議認為,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改善薄弱環節,既可拉動有效投資和消費,又能增強城市綜合承載能力、造福廣大群眾、提高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質量。

  在不久前召開的交通運輸部上半年工作總結暨下半年工作部署會議上,部長楊傳堂也明確表示,大力推進城市軌道交通建設是下半年交通工作的五大重點之一。

  國傢發改委基礎司巡視員李國勇日前曾表示,到2015年我國軌道交通運營裡程將達3000多公裡,到2020年達到6000公裡,所需投資額在3萬億至4萬億之間。

  另據人民日報報道,為緩解當前經濟下行壓力,投資將在穩增長中繼續發揮重要作用。國傢發改委主任徐紹史近日稱,中國投資需求潛力依然巨大,支撐投資增長的基礎比較穩固,全年投資有望保持穩定增長。他透露,下半年,國傢將采取多方面措施,充分發揮消費的基礎性作用和投資的關鍵性作用。

  據瞭解,新一輪投資重點明確。徐紹史說,要保證有限的政府投資投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主要包括:“十二五”規劃明確的重點建設任務,棚戶區改造及市政配套基礎設施,交通基礎設施,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具備建設條件的能源項目,蘆山地震災後恢復重建等。

  報道分析稱,一段時間以來,大傢有點談“投資”色變。然而,事實上,今年以來,投資較好地發揮瞭對經濟增長的關鍵作用。據徐紹史介紹,今年投資保持平穩增長,結構進一步優化。上半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1%,比去年同期回落0.3個百分點,增速總體比較穩定。民間投資增速快於同期整體投資增速,增長23.4%,占比持續上升達63.7%,比年初提高2.3個百分點。

  人們對“投資”心有餘悸,與當年“四萬億投資”的負面效應有關。專傢指出,相比“四萬億”,此輪投資定位更準確,目標更明確,更有利於經濟結構的調整和未來可持續發展。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信息部部長徐洪才稱,“當時四萬億投資是應急,有些項目沒有充分論證其可行性和風險性,而且政府行政幹預過多,造成瞭投資效益不太高,有些還加劇瞭經濟結構的扭曲,加劇瞭產能過剩。”此輪投資是通過增量資金投入,帶動資本的存量結構和經濟結構的調整,而且政府不再大包大攬,其資金隻是起引導作用,更多的是把投資機會讓給瞭民間和市場。

  新一輪投資是否會造成新的浪費和產能過剩?專傢指出,如今的投資都是在補短板行業和歷史欠賬,不會造成浪費。同時,民間資本參與投資有助於提高投資效率。

  徐洪才指出,新增投資不會“撒胡椒面”。很多新投資是在補短板,如棚戶區改造、中西部地區鐵路投資、大中城市城際鐵路和地鐵建設,這些投資能改善人流和物流效率,改善民生,也是低碳綠色的投資;還有的投資比如寬帶建設等,有利於新的消費熱點形成;再比如地下污水管網等基礎設施投資,有利於城鎮化和環保建設。以上投資是有重點的,有選擇的,不是一哄而上,也不是投向產能過剩和高污染的重工業。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