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7日星期五

銀行仍需嚴控房地產貸款風險

銀行仍需嚴控房地產貸款風險

銀行仍需嚴控房地產貸款風險


  密集嚴厲的調控政策下,對涉足房地產業頗深的銀行業而言,能否承受價格下降引致的貸款違約,能否抵禦不良資產抬頭帶來的各類風險,始終是業界關心的重大問題之一,監管部門對此關註尤甚。

  7月底,銀監會主席劉明康在接受央視記者采訪時透露,根據今年二季度新一輪房地產貸款壓力測試結果,即使房價下跌50%,銀行業也可以承受。劉明康在采訪中強調,不存在銀行業被房地產裹挾一說。這一聲明不但顯示瞭政府對房地產調控的決心,更進一步增強瞭人們對持續調控的信心。

  所謂壓力測試,是指將銀行業金融機構或某一資產組合置於某一設定的極端市場情況下,然後測試其在一些關鍵市場因素發生劇烈變化的壓力下所表現出的狀況,看其是否能經受得起這種市場突變。

  作為國際銀行業普遍采用的前瞻性風險管理工具,壓力測試於1995年由國際證券監管組織(IOSCO)提出,並在次年得到國際清算銀行(BIS)的認同,認為銀行應當定期開展,進而在全球銀行業范圍推廣,成為許多國傢銀行監管機構檢測銀行資產質量、評判風險抵禦能力的重要手段。2009年,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聯邦儲蓄保險公司、美國貨幣監理署和儲蓄機構監管局聯合對境內19傢主要銀行實施瞭壓力測試,要求10傢未過關的銀行再融資746億美元。2011年7月,歐盟銀行業管理局公佈20個國傢90傢主要銀行參與的最新一輪銀行業壓力測試結果,也要求未能通過測試的8傢銀行未來增資25億歐元。

  房貸壓力測試則是針對影響房地產市場波動的主要因素,如房價、利率等關鍵指標,結合定性與定量的方法,測試銀行的房地產類貸款在這些指標發生劇烈變化時,資產質量和預期損失會呈現怎樣的分佈。

  商業銀行貸款一直以來都是我國房地產市場的主要資金來源之一。特別是在經歷前幾年房價的急劇上升和銀行的放貸狂潮後,房地產貸款在商業銀行資產的規模和占比都已十分驚人。據央行披露的有關數據,2010年全國新增房地產貸款近兩萬億元,約占全年新增貸款的四分之一。但隨著新國八條的頒佈,各地都開始瞭新一輪的房地產市場調控,多個城市紛紛實施限購令,措施之嚴厲,態度之堅決,史上罕見。同時,央行年內已三次上調存貸款基準利率,六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緊縮政策下不斷收緊的流動性,使得銀行的經營管理與資產配置面臨著更為嚴峻考驗。

  因此,為應對國內外復雜的經濟環境和未來增長可能面臨的諸多不確定因素,監管部門加強瞭對重點領域風險的監管,多次在不同場合強調要重視房地產貸款風險,要求商業銀行提足撥備,嚴格執行各項監管政策。按照今年初工作會議的部署,4月銀監會啟動瞭新一輪房地產壓力測試,除按照以往規則設定多檔的房價下跌和利率上調比例外,還針對不同地區房地產市場的狀況,區分瞭高風險地區和一般地區,情景設置更為細致科學。而本次測試的結果更是讓擔心調控政策會傷害到銀行體系進而引起經濟整體波動的人們稍稍松瞭一口氣,也讓政策制定者們投鼠不再忌器,多年的撥備積累和不斷提高的資本充足水平已讓銀行有足夠的信心與能力迎接可能到來的風險考驗。

  當然,“房價下跌五成”隻是理論上的情景設計,劉明康也在采訪中指出,對房價下跌進行壓力測試不代表銀監會對房地產走勢的判斷。與其他的情景分析一樣,壓力測試也是建立在條件假設和靜態數據的基礎之上,主要依靠經驗來測算損失率和違約率,缺乏更加可靠的動態量化手段。同時,壓力測試隻考慮瞭房價和利率兩個因素的極端變化,而其他影響房地產市場的因素,諸如物價、收入、就業等,並未納入測算的范圍。此外,一旦房地產市場出現震蕩,還將對數十個上下遊行業產生較大影響,這些領域的信貸資產的安全也必將受到威脅。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因此,面對樂觀的測試結果,監管部門和商業銀行當然也不會放松對房地產貸款的關註和風險管控,畢竟作為發展時間尚且有限的新興市場,我國的房地產業尚未經歷過一個完整的經濟周期,缺乏歷史數據的比較參考,加之未來國內外經濟走勢充滿變數,一切都有待進一步觀察檢驗。因此,有關部門絕不能放松對房地產貸款的風險管控,應進一步落實調控政策,繼續執行差別化房貸政策,鞏固和擴大既已取得的實施成果;廣大銀行應切實增強風險管控能力,適時調整貸款結構和期限配比,加強貸前貸後管理,提足撥備,努力將可能的損失降到最低水平。

  作者任職於特華博士後科研工作站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