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駿“學歷門”使職業經理人遭遇信任危機 |
編者按/ 學歷門事件以後,唐駿的MSN簽名仍未改變:《我行我素》唐駿版。 《我行我素》是唐駿以個人出資形式拍攝的一部電影,這部影片主線是職場的奮鬥故事,主角是一個來自農村的年輕人,進入一傢外企之後,通過自身的不斷奮鬥,最終成為瞭這傢外企的中國區總裁。 這部勵志的電影如今和唐駿本人一樣等待救贖。事實上,任何時候以任何方式出現的誠信問題,除瞭當事人的誠信值得商榷以外,相關聯的每個角色或多或少的誠信態度怕也有推卸不瞭的責任。 唐駿學歷門事件反映的是職業經理人的誠信問題,但背後卻是整個商業社會誠信體系的缺乏。 一線調查 過度包裝,職業經理人被娛樂化 唐駿學歷門事件繼續升溫並引發連鎖反應,多位娛樂界、商界、學界的名人紛紛自我人肉,低調修改其在網上的名人簡歷,儼然已經推倒瞭中國積弊已久的誠信多米諾骨牌。 7月9日夜間,蒙牛乳業在港交所發佈澄清公告,稱其執行董事丁聖隻是在南開大學工商管理專業進修,並未獲得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一夜之間,明星職業經理人成瞭這個社會上最沒有安全感的群體。 一切從微軟中國開始 一個有意思的事情是,不隻是唐駿,微軟的其他幾任中國區高管也比一般的跨國公司高管有著更高的人氣和知名度,比如吳士宏、高群耀、陳永正、李開復。當然也和唐駿一樣,這些明星職業經理人中的一些人也都通過到大學演講、出書等方式成為瞭職場人士的偶像。 不管如何解讀明星職業經理人在市場上的一些怪現狀,作為催生明星職業經理人的土壤——微軟中國都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 如果你看過唐駿的故事,你就知道在就任微軟中國區總裁之前,唐駿和千千萬萬白手起傢的年輕人一樣,靠的是努力拼搏,艱苦奮鬥。1997年9月,在微軟工作的唐駿隻身一人從美國回到瞭闊別多年的中國,他奉命要在上海建立一個世界第一流的技術中心。除瞭錢之外,什麼都沒有。 沒有辦公地點,也沒有人,總部也隻給瞭他三天的籌備時間,唐駿委托當時剛剛成立不久的微軟中國公司人事部的同事租瞭一間大辦公室,又從微軟中國公司借瞭5個懂技術的人,加上他一共6個人組成瞭一個簡單的領導團隊,開始瞭其在微軟中國的奮鬥旅程。 剛開始,唐駿的努力還是得到瞭應有的回報,2002年4月,唐駿被任命為微軟(中國)公司第一任CEO。剛開始就任的時候,唐駿得到瞭總部的很多承諾,唐駿以為自己可以有權力按照自己的意願來主導微軟中國的策略。但遺憾的是當時微軟大中華區和微軟中國區的雙重架構問題沒有解決,之前已經為此犧牲瞭杜傢濱、吳士宏、高群耀。 時任大中華區總裁的黃存義是個重要人物,身居臺灣卻一直意圖直接管理中國區的業務。在組織結構沒有改變的情況下,公司內部的政治鬥爭是唐駿繞不過的坎兒。雖然他希望通過與總部的直接溝通獲得更多支持,但黃存義卻是近在咫尺,時時發難。 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微軟總部又挖來陳永正做大中華區董事長,凌駕於黃存義和唐駿之上。陳被請來的主要目的是統一大中華區的管理,打破雙重架構造成的內耗,當然首要目標應該是黃存義,但唐駿卻先成為瞭犧牲品。 唐駿就像是一個“外人”,他是從網上知道陳永正要來微軟的消息。唐駿之前的所有努力白費,陳的到來意味著他必然成為又一個犧牲品。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唐在離職的時候曾抱怨,他希望跟陳永正切蛋糕,能夠有所分工。沒想到坐鎮北京的陳永正拿走的權力比黃存義還要多(黃主要是在臺灣辦公),唐隻分管微軟全球技術中心以及設在北京的中國技術中心的工作,中國區總裁成為一個虛名。 在這樣的情況下,唐的離職是一種必然。但唐駿用淚別微軟的方式保持瞭老東傢的形象,也顯示瞭自己作為職業經理人的忠誠,無形中提高瞭自己的身價。 在決定離開微軟時,唐駿給比爾·蓋茨寫瞭一封充滿感情的信,講述自己十年來對微軟深厚的感情,以及即將離開的悲傷與不舍。此後,微軟宣佈唐駿退休,而非離職,並且給瞭唐駿一個微軟中國終身榮譽總裁的頭銜——這樣的待遇在微軟歷史上並無先例。而這樣的離職方式應該是唐駿刻意制造出的一個對雙方都有好處的結局:當時不將微軟的內鬥公佈於天下,唐駿也不說微軟的壞話,而微軟給唐駿的名頭可以顯現出微軟對唐駿的肯定,使得唐駿雖然是被離職,但卻身價倍增。 盛大與新華都的陽謀 媒體從業人士可能還記得,唐駿離開微軟的時候先後約見瞭不少記者單獨采訪,包裝出瞭一個感人的離婚故事:他用復雜、難過、傷感、留戀形容自己離開微軟的心情,稱我身上流的血全是微軟的血,我的工作方式,寫郵件的模式,全是微軟的。還對記者宣稱,比爾·蓋茨、鮑爾默以及微軟的第三號人物都多次對他進行挽留。他還公開對外表示,他先後談瞭7傢企業,最後盛大讓他心動。 為瞭慶祝唐駿加盟,盛大在北京召開瞭主題為群星璀璨,共鑄輝煌的媒體答謝會,正式宣佈唐駿出任公司總裁。其間最有趣的場面莫過於唐駿先是從盛大董事長陳天橋手中接過聘書,繼而又從陳永正手中接過為唐駿特制的微軟中國榮譽總裁的榮譽證書。 從盛大10億元轉會新華都,同樣是隆重的新聞發佈會。履新當日,唐駿還以個人名義邀請200餘名記者參加瞭當時在北京飯店舉行的這場唐駿加盟新華都發佈會,盛大董事長陳天橋指派代表出席,並宣讀瞭陳天橋對唐駿的祝賀信。 這或許是陳天橋和陳發樹最想要的形式:炒作唐駿,抬高自己。 如果職業經理人是一件商品,陳天橋和陳發樹看重唐駿最大的價值就是他的名氣,一個花瓶、一張企業名片,唐駿足以幫助企業提升知名度。 唐駿加盟盛大是在上市前三個月,顯然從時間上來看唐駿不是盛大上市的決定性因素,但卻被陳天橋寄予厚望,他需要一個可以跟華爾街投資人溝通、又能淡化企業傢族色彩的職業經理人作為形象包裝。而在接下來的一年多時間裡,唐駿最主要的任務就是跑華爾街,遊說投資者。 在唐駿學歷門事發後,微軟的老員工查閱瞭唐駿在職時的對外簡歷,對具體在哪個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始終語焉不詳,但並沒有明顯的錯誤存在。而轉投盛大後,盛大公司在向美國SEC遞交的IPO報告書中赫然寫道:唐駿擁有美國西太平洋(11.19,0.05,0.45%)機電工程學博士學位(a doctorate degree in electrical engineering from University of Pacific Western)以及日本名古屋大學的電子學博士學位(a doctorate degree in electronics from Nagoya University, Japan),此外他也擁有名古屋大學的電子學碩士學位(a master’s degree in electronics)。 截至目前,盛大和新華都都沒有就唐駿學歷門事件做出任何公開回應。有業內人士分析說,在唐駿最需要幫助和力挺的時候,其目前的東傢新華都的沉默從某種程度上無異於一種略帶殘酷的冷處理。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但唐駿在盛大4年,由於深諳職業經理人的生存之道,他堅持不與老板交朋友,堅守著職業經理人的本分,與老板保持一定的距離,甘心做一個花瓶。公司內部員工覺得他更像是一個高級公關經理,很多決策都是由陳天橋發出。 唐駿在新華都這兩年以來,任何事情都是發佈會先行,陳發樹事事都將唐駿推在前面,把唐駿當成一張名片,每一次社會活動或是企業活動,第一步就是遞上唐駿。 非常有意思的一個細節是,陳發樹成為2009年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候選人,但在解釋其的簡歷中唐駿所占筆墨頗重:從實業傢到國內屈指可數的資本巨鱷,在唐駿的輔佐下陳發樹2009年完成瞭華麗轉身,高調宣傳要成為中國的巴菲特。在唐駿的光環照耀下,福建首富陳發樹在實現安全著陸的同時,披上瞭中國第一大善人的金色外衣。博士、微軟終身榮譽總裁、盛大網絡原總裁、中國第一經理人,唐駿這些背景足以讓四年小學文化水平的陳發樹成為高層次、高尚的富豪,並向中國的蓋茨邁進。 外企民企滋生吹牛大王? 從盛大和新華都對唐駿的訴求來看,中國不規范的職業經理人市場,有著滋生吹牛大王的肥沃土壤。 錫恩企業管理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薑汝祥甚至認為,職業經理人的過度包裝,並非隻是個人的需求,更是個人和企業雙方的需求。 北京志起未來營銷董事長李志起也認為,不管職業經理人是從國企跳到民企,或是從外企跳到民企,這類跨行業、跨界的跳槽,造假就變得更容易,國企和外企,實際上成功多數是因為組織的成功,並非因為一個人的成功。但職業經理人的簡歷隻突出個人,民企恰好需要這樣的人。 在唐駿加入之前,盛大雖然已經發展成瞭一傢非常不錯的互聯網公司,但卻是一個地道的傢族企業,證券市場對上市企業的要求讓這傢急於上市融資以期更大發展的企業不得不在市場上尋找投資者需要的職業經理人,而這個職業經理人最好有著優秀的背景,可以代表陳天橋到華爾街去秀盛大。 唐駿可以說是陳天橋最好的選擇,上市之前,盛大名氣還不是那麼大,唐與微軟的名氣可以起到很好的拉動作用。上市之後,這個傢族企業也需要規范的公司制度和透明的管理體系,而這一點有著豐富管理經驗的唐駿也能滿足要求。 盛大對唐駿最大的需求是他的名氣,所以,盛大當然願意看到唐駿的自我炒作,不斷抬高身價。 比起本土企業羞答答的暗示,外企的信息不對稱更是助推職業經理人吹牛的習氣。 唐駿被方舟子揭露的是博士學歷、大頭貼和卡拉OK評分器專利發明者均有造假嫌疑。但在一浪高過一浪的討唐聲中,更多有水分的信息被揭露出來:比如唐駿在微軟任職期間稱其業績非常好,實際業績很差。比如稱自己得到微軟總部認可的終身榮譽總裁,實際上出處不明。比如他稱盛大靠他才上市,但他隻是盛大一個與華爾街的溝通人,並不是決定人物。甚至,方舟子認為,唐駿自傳當中,有80%都是假的。 算不得造假,隻是吹牛而已。唐喜歡講故事,我們也就當笑話聽。唐曾經在微軟的一位下屬告訴記者,其實唐駿的執行力非常強,員工跟著他能學到不少東西,大傢也都很習慣於聽他講故事。 上述人士告訴記者,唐剛上任的時候,微軟(中國)業績增長確實很不錯,這也因此成為唐駿喋喋不休對外反復炫耀的資本。但業績增長後,總部就不斷給出更高的業績指標,到後期唐駿即使使出混身解數,也很難完成。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唐對外怎麼說他的業績,反正又不公佈具體數字,總部根本管不著,總部隻看他每個季度報上去的數字。上述人士分析道,外企在中國區的職業經理人有很大的吹牛空間,而很多落不實的東西根本無從查起,總部不會回應,也不會理睬。比如唐駿說比爾·蓋茨如何器重他,說總部對他評價如何如何高,這些我們根本都不可能知道,那是隻有唐駿級別才可能參加的會議,他怎麼說我們就怎麼聽。而蓋茨更不可能出面來否認某一句話。 上述人士告訴記者,這在外企是很普遍的現象,隻要你對自己的吹噓不太過分,沒有傷害公司的利益,沒有透露公司的秘密,就根本不會有人過問。 難言誠信:被娛樂化的職業經理人群體 理智的人恐怕都很難把一個人的誠信問題完全歸罪於個人本身,中國職業經理人充滿不信任的生存環境怕也是頻繁出現造假事件的助推力之一。 我接觸到的很多民營企業傢,他們一方面對職業經理人抱有很高不切實際的期望,另一方面又對職業經理人抱著天然的警惕和懷疑,不能夠真正的放心和放權,甚至無法相信職業經理人對企業的忠誠度。李志起認為民營企業傢的不成熟,也是中國職業經理人市場非理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李志起認為,中國的老板不成熟,使得中國職業經理人的生存壓力比較大。跟我們的發展階段有關系,我們缺乏判斷一個職業經理人的明確標準,缺乏透明的信息。 而另一方面,在我們現實的社會中,職業經理人往往隻完成階段性工作,不可能與企業有長遠的共同目標,企業與個人的價值曲線往往出現偏離。 聯想控股董事長柳傳志在使用職業經理人的時候是心存芥蒂:我覺得職業經理人的短視問題,在跨國企業中表現得尤為嚴重。柳傳志曾在非公開的場合說到過聯想的某位職業經理人曾經為瞭短期的業績而放棄實施一個對聯想的長期競爭力很有幫助的研發計劃,這讓他以後對使用職業經理人更加慎重。 薑汝祥告訴記者,除瞭在長期競爭力和短期業績壓力面前的選擇可能會傷害企業的長期發展以外,目前職業經理人當中還有一種很普遍的現象,就是應聘時誇下海口,承諾一個非常有吸引力的業績,以此來拿到優厚的入職條件,然後幹到一半就跑。另外,還有一種常見的就是對人脈圈造假,現在企業傢請職業經理人的時候非常看重他的人脈圈子,所以很多職業經理人會在這方面做手腳,反正這個也是很難查實的。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