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建人民幣離岸中心 倫敦難撼香港 |
為加快十二五時期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1月30日,國傢發改委正式發佈瞭《十二五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其中人民幣創新以及國際化成為出現頻率最高的詞匯。 眼下,在市場對歐美經濟復蘇前景尚存疑慮之際,人民幣正受到多方面的關註。而《規劃》的出臺昭示瞭中國建立一個人民幣國際流通體系的決心。業內專傢認為,上海《規劃》不會削弱未來人民幣離岸中心的作用,兩者的共存互補更是促進人民幣國際化的途徑之一。 新《規劃》難撼香港地位 目前30%的中國對外貿易通過香港進行,中國50%的FDI來自香港 《中國經營報》記者註意到,《規劃》提出的五項具體目標中,有三項都與人民幣密切相關,但落實《規劃》提出的目標,需要形成一個人民幣流通應用環境,香港作為人民幣離岸業務的實驗區,眼下正是這個環境中的主要組成部分。 目前,除瞭人民幣債券外,在港交所以人民幣計價和清算的房地產信托基金、場外買賣固定收益基金、人民幣保險保單等各類人民幣產品均已在香港面市。 香港特區政府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副局長梁鳳儀近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推動以人民幣進行跨境投資,是近期政策的重點。 梁鳳儀認為其中人民幣直接投資及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境內證券投資試點辦法,為推動香港人民幣資本市場的形成奠定瞭重要基礎,並肯定地說,進一步擴大RQFII的額度,以此促進離岸人民幣合理回流到境內市場,將是香港今年工作的重點方向。 若這些措施能夠順利實施,將為人民幣國際化業務提供重要的借鑒。 對此,德意志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傢馬駿1月30日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指出,一國貨幣要最終成為主要的國際貨幣,發展境外離岸市場是必然的選擇。目前30%的中國對外貿易通過香港進行,香港同時又是中國50%的FDI來源,加上一國兩制的制度便利及香港本身的資本開放、稅收、法律等體系的優勢,使得香港比其他任何地方都適合成為人民幣離岸市場中心。 他認為具體來說,香港將主要承擔人民幣離岸市場中的批發功能,而其他地區(如新加坡、倫敦、紐約與上海等)的人民幣離岸市場則主要擔當零售的功能。 人民幣離岸市場的批發功能是指,香港人民幣離岸市場應具備海外人民幣資金中心,人民幣外匯、債券和離岸股票的定價中心和交易中心,以及人民幣資產管理中心三項主要功能。 由於此次《規劃》中,並沒有涉及人民幣在資本項目下的開放界定,馬駿表示,這意味著內地城市建成真正的全球金融中心還有待時日。而這種情況下,香港作為自由金融港的地位也難以輕易撼動。 倫敦搶建人民幣離岸中心 歐盟正在討論實施金融交易稅,發展離岸人民幣業務將有助於英國尋求新業務突圍 事實上,看好人民幣離岸業務的大有人在。倫敦市場受歐債危機影響衰退明顯。為尋求新的競爭力,英國正積極打中國牌。 看看英國政府近期的舉措便知。新年伊始,英國財政大臣喬治·歐思邦(George Osborne)就來中國訪問。1月16日在港訪問期間,喬治·歐思邦與香港金管局簽署瞭一項協議,宣佈成立一個合作小組,幫助倫敦金融城發展為一個人民幣離岸交易中心。 香港金管局發佈消息顯示,這個合作小組將重點推動香港和倫敦在支付結算系統、促進人民幣市場流動性以及人民幣計價金融產品開發等多方面的聯系,以提高兩個市場的協同效應。合作小組成員將包括來自匯豐銀行、渣打銀行、中國銀行、德意志銀行和巴克萊銀行等機構在香港和倫敦的代表,並可視情況邀請其他合適的機構派代表參與討論。合作小組將每年舉行兩次會議,首次會議計劃今年5月在香港舉行。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這一合作也是去年夏天中英兩國達成協議的延伸。 合作小組的成立使得倫敦在與新加坡爭奪成為人民幣離岸中心的競爭中暫時領先。 簽約當天,喬治·歐思邦表示,他希望倫敦成為最大的人民幣離岸交易中心,成為亞洲金融和對歐投資港灣。 業內專傢看來,這一系列舉措表明倫敦對未來人民幣國際化前景看好。 倫敦意圖參與人民幣交易,是想從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中分得一杯羹,人民幣業務在香港市場的高速發展,也讓倫敦看到瞭相應的機會。澳新銀行大中華區經濟研究總監劉利剛日前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如此表示。 來自香港金管局的數據顯示,作為人民幣離岸業務最為成熟的市場,香港銀行2011年前11個月辦理的人民幣貿易結算總額超過1.6萬億元,相當於內地對外貿易以人民幣結算總額的八成以上。這意味著倫敦一旦成立人民幣離岸市場,也能分得離岸市場一杯羹。 此外,發展離岸人民幣業務將有助於英國在歐債危機的陰霾下尋求突圍,因為歐盟正在討論實施金融交易稅,這可能阻礙倫敦金融城的發展。 對此,匯豐中國首席經濟學傢屈宏斌告訴記者,倫敦一旦成為人民幣離岸中心,將獲益匪淺。隨著跨境貿易業務的增多,他們有機會抓住更多商機,這樣倫敦經濟自然隨著金融市場的興盛而提升,另對提高該金融中心地位也有著積極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倫敦這一願望已得到中國官方的支持。早在去年9月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在倫敦會見英國財政大臣喬治·歐思邦時,稱中國支持私營部門在倫敦發展人民幣交易的興趣。這是中國首次表示正式支持倫敦發展為人民幣離岸中心。 獲得中國官方支持,是因為隨著人民幣國際化提速,發展境外離岸市場是中國不可避免的選擇。來自公開的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對外貿易額占全球貿易額的11%,而以人民幣結算的貿易額僅占世界貿易額的0.9%。 跨國企業的態度正在成為離岸人民幣業務發展的助推劑。最直接的收益來自於匯兌成本的降低和海外投資的便利化。 北大方正集團研究總監、方正金融研究院院長郭士英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方正集團目前業務現已擴至日本、馬來西亞和北美等地區,未來或將擴至歐洲,如果在國外城市設立一個人民幣離岸結算中心,那麼將促進更多像方正這樣的大型企業走出去。這對任何企業都是一個支撐,為企業在海外的商貿經營與投資提供更便捷的服務。郭士英說。 時機尚未成熟 人民幣自由兌換的資本賬戶管制短期內還不能取消成為倫敦建立人民幣離岸中心最大不確定因素 由於倫敦在金融市場上的優勢地位,這個尚未具雛形的離岸金融中心是否會引發與香港之間的競爭也成為關註的焦點。 倫敦的優勢顯而易見:是全球最主要的外匯交易中心,外匯交易量約占全球32%;因為時區的關系,人民幣在倫敦交易意味著人民幣可以實現24小時全天候交易;地域優勢,倫敦背靠的歐盟是我國第一大合作夥伴。 對此,劉利剛表示:對香港的影響並不大,從政策的角度來看,中央政府仍然會全力支持香港離岸中心的發展。 香港與倫敦是相互促進的關系。香港仍是主要的人民幣離岸市場中心,當前境外人民幣使用增量很大,完全可以容納香港以外的離岸市場存在。屈宏斌更樂觀地表示。 在經濟學傢看來,倫敦不缺前景,但種種跡象表明,對倫敦而言,短期內成立離岸中心的時機尚未成熟。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劉利剛直言,留存在倫敦的人民幣數量並不多。同時,中國官方難以全力支持在香港以外的人民幣離岸金融中心,因此其發展也面臨著一定的障礙。 香港吸引人民幣存款的天然優勢也是倫敦所不具備的。據馬駿介紹,香港已成為境外的人民幣資金中心,這主要是指人民幣存款所在地。比如,倫敦作為美元離岸市場的中心,其美元存款占全球海外美元存款的40%~50%;而香港的人民幣存款相當於境外人民幣總存款的75%。 此外,最關鍵的是目前人民幣不能自由兌換。而制約人民幣自由兌換的資本賬戶管制或許在短期內還不能取消,因而短期內倫敦成立人民幣離岸中心時機還不成熟。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