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6日星期一

河南開封千億豪賭:大拆大建是冒險並非開放

河南開封千億豪賭:大拆大建是冒險並非開放

河南開封千億豪賭:大拆大建是冒險並非開放


  主持人

  本報記者 童海華 韓言銘 秦玥

  嘉賓

  國內知名旅遊和文化學者 裴鈺

  國傢行政學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 汪玉凱

  中國管理科學院秘書長兼區域發展研究所所長 張乃劍

  8月13日,《中國經營報》刊登河南開封千億豪賭:4年重造北宋‘汴京’一文(詳見本報1974期B10版),引發社會巨大反響,成為網民關註的焦點。廣大網民對開封有沒有實力投巨資打造北宋汴京、是不是當地官員的政績工程、老城區市民如何安置、重建老城區符不符合開封的實際情況等問題進行瞭熱議。

  針對以上讀者關註的問題,本報記者多次聯系開封市有關負責人,但截至目前未得到正面回應。為此,本報記者特約請有關專傢就開封造城事宜進行討論。

  政績工程or惠民工程?

  《中國經營報》:開封投巨資重建北宋汴梁城是否符合開封城市化發展的實際情況?

  張乃劍:開封重建北宋汴梁,發展文化產業、拉動旅遊開發,這種動機是好的,但與開封實際情況是不相符的。開封實際上還是個經濟欠發達地區,經濟基礎比較薄弱,花數千億元(1000億元僅僅是拆遷費用)開發某一個領域,恢復古城文化旅遊產業,是沒有地區經濟發展作為支撐的。

  這其實是一種孤島經濟,是不可取的,是城市化大躍進的典型表現。

  汪玉凱:首先,政府插手項目本身是不對的。開發項目是市場行為,政府要做的是做好環境,讓企業過來投資興業有一個好的環境,而不是取而代之的替企業決策、選項目。政府可以制定區域發展的規劃,提倡引導企業發展什麼行業,告訴企業在哪些行業投資可以獲得支持。也同時讓企業知道哪些行業是限制發展的,做環境。

  其次,不僅開封政府,很多地方政府都沒有轉變思維,還是老一套來投資拉動GDP。也不考慮現在市場環境的變化,招什麼商引什麼資,做的這些項目對於當地百姓是否有益。為瞭政績搞形象工程,甚至負債去做,大搞建設GDP能上去但百姓受益多少沒有去計算。

  裴鈺:一個城市搞城市營銷,應先考慮城市是什麼。城市是當代人的生活、發展,以健康和宜居為目的的生活院落,是一個生活類的系統。文化不是第一位的,歷史也不是第一位的。那一個城市首先要考慮什麼?是城市的民生,第二考慮的是城市的經濟發展,文化是靠後的。當然,也不能說文化不重要,但是從城市來說,它必須是建立在民生、經濟發展的基礎之上,如果一個城市經濟都還沒有建設好,談文化又有什麼用呢?

  如果一個城市是真正的完全發展旅遊,比如像賭城拉斯維加斯、澳門這樣的城市,它就是為專一發展旅遊產業,那麼它將文化旅遊產業放在第一位,是沒有問題的。而有些城市即使是旅遊城市,也並不是以旅遊為核心的,比如北京,也是一個旅遊城市,也重視旅遊,但是並沒有將皇城重新修建起來。因為當一個中大型城市有資源,有其他的產業,其他的發展方式,有工業,農業,交通業,是不太適合將旅遊作為一個核心產業來發展的,旅遊隻是其城市的“妝點”。我們可以看到,北京為什麼不建皇城?因為這不符合一個現代化城市的發展方向。一個現代化的城市,交通是第一位的,便利是第一位的,如果建瞭皇城,交通怎麼發展?當人們提到北京的時候,大傢知道有故宮,這就夠瞭,讓故宮成為皇城的一個概念,成為北京旅遊的一個吸引點、標志物,這樣發展旅遊就足夠瞭,而把皇城建立起來,這是一個笨的方式。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再舉個例子,你看南京,他有明朝的古城、城墻,但他隻做維護,並沒有花大量的時間去建立、恢復,它營銷的是一種文化、概念,西安也是這樣,它並沒有把唐朝的城墻,古城建設出來,他使的是一種巧勁兒,隻是建立瞭城市的吸引物,這樣會起到一個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不差錢的說法不靠譜

  《中國經營報》:近日,針對開封的報道,開封市委有關領導表示,開封投入巨資建造北宋汴梁城市,缺的不是錢是好項目。開封能夠依靠自身財政撬動其社會資本嗎?

  汪玉凱:缺的不是錢是好項目。這個說法是錯誤的。真不缺錢?社會流動資金都能為你所用?金融危機還搞4萬億刺激計劃,當地得拿出多少來刺激企業過來投資?50億元的盤子如何撬動1000億元規模?這是錢的問題。即便有錢,搞這些個項目是否值得也是值得商榷的。這些項目百姓受益多少?經濟社會效益多大?盲目地這麼說,肯定是不靠譜。

  裴鈺:旅遊是一件四兩撥千斤的事情,它不像房地產那樣是重資產的,是輕資產的產業,你投入1塊錢,可能會獲益10塊錢,20塊錢。旅遊和房地產是截然不同的兩個產業。可能旅遊發展好瞭,會刺激房地產,但是房地產發展好瞭卻往往和旅遊無關。因此,我們建議做旅遊要做輕資產、高杠桿、高成長性的概念。不要搞這麼大的投入。

  當今的希臘就是這樣,沒有制造業、農業,什麼都沒有,就隻有服務業,因此借瞭很多錢還不起,連抵押物都沒有,這是很悲劇、很典型的。重建汴梁的事情,我們能不能向西安,南京學習,使用一種巧勁兒?

  張乃劍:在這麼大的項目實施過程中,商業地產開發肯定會大行其道,開封市肯定要靠買賣土地來籌集資金。一旦千億元的拆遷資金完全靠土地買賣來籌集,這個地方的風險就會加大。

  土地財政形成的泡沫難免會出現越吹越大的險境。

  建議開封吸取江浙地區和珠三角等地區的經驗,發展特色經濟,加快民營經濟的發展,走可持續發展的路子,讓老百姓先富裕起來,然後再發展這樣大型的文化旅遊項目。比如浙江的橫店,大搞大型古代建築,是因為經濟社會發展瞭,民營經濟大力投入的結果。

  《中國經營報》:那麼在資金不足的情況下,盲目地進行大規模的開發,將會產生哪些不良後果?

  張乃劍:如果在資金不充足的情況下,如此大規模地恢復古城,風險很大,今後或將出現諸多爛尾樓或豆腐渣工程,腐敗尋租問題更難防范。在拆遷中,如果補償安置等問題做的不到位,也將引發較大的社會風險。過快的城市化以及缺乏克制的造城沖動帶來的負面影響,應該為開封所警覺。

  裴鈺:從拆遷的角度來看,適不適合建這樣一個古城,還有待考量。但一切的發展都要首先考慮民生,不能孤立地發展文化,要以城市和諧為主。任何一個文化發展項目要是有損於民生,以老百姓民生為代價的,我們是堅決反對的。

  《中國經營報》:上世紀80年代,有媒體批評開封不開封,改革意識落後,思想不開放,開封進行這麼大規模的文化產業發展?是否說明其思想已經開始解放瞭?

  張乃劍:這並不能說明是開封政府的思想解放。大拆大建搞千億規模的古城修建工程,並不等於是開放,是一種冒險。開放首先是要體現科學發展,符合事物發展的規律。這種在經濟欠發達地區,大搞古城修復工程,其思路是違背科學發展觀的。對於開封古城的恢復,保護性開發是未來發展的方向,是可以搞的,但要實事求是,分期分批地搞。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本報還將持續報道開封造城計劃,敬請關註。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