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調控督察名單圈定 重點城市一個都不少 |
中國有史以來規模最大、覆蓋最廣的一次針對房地產調控政策落實情況的督察,在重點督察城市的名單確定之後,正在以最快的速度展開。 在這份由國務院要求,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下稱建設部)確定的重點督察城市名單上,除瞭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四個大型城市之外,幾乎所有的重點城市全部都被列入督察名單,而此前同類的督察或檢查,隻不過是針對少數大型城市。 時間緊迫。按照國務院要求,虎年春節之前,要完成督察情況的匯總上報工作;而2010年兩會召開之前,所有督察工作必須完成。《關於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通知》(下稱國十一條)下發後,地方政府開始面臨首次來自中央的考驗——向來與地方政府態度密切相關的中國樓市,格局又顯微妙。 一個不少 中國樓市所有的重點省份與城市,這一次,恐怕都躲不過來自中央政府的督察。 接近建設部的消息人士向記者透露,1月26日之前,按照國務院要求,建設部牽頭,相關部委已經基本確定瞭落實國發[2010]4號文件督察工作的具體城市名單,這份名單上,除去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這四大傳統熱點城市之外,還包括山西、湖南、河南、重慶、四川、江蘇、浙江、內蒙等地——所有重點省區和城市,一個都不少。 這幾乎是前所未有的督察覆蓋面。這位消息人士說,在此之前的2005年中央政府下發國八條後,也曾組織對各地方落實情況的督察工作,但僅僅是針對少數典型城市和省份,總數不超過9個,兩相對比,落實力度明顯不同。 記者瞭解到,參與相關督察工作的建設部人員1月26日已經從北京啟程,奔赴各地。由於工作量極大,建設部幾乎每個司局都被抽調人員參加,而在2005年的那次督察工作過程中,原建設部的工作人員主要從當時的住宅產業司抽調,4年之後的這一變化耐人尋味。 目前,部分被抽調參與調查的工作人員,截至1月29日,已經到達湖南和山西等地,其他城市的督察工作人員也將陸續開展工作。如果一切順利,部分參與督察工作的人員將在2月2日之前返回,他們督察的重點內容包括房地產交易秩序整頓、土地出讓制度完善、保障性住房政策落實力度以及抑制投機性購房的效果。 此前,國務院下發國十一條,提出若幹保障房地產穩定健康發展的要求,同時強化瞭樓市穩定由省級政府總負責的問責制,因此,對於地方政府落實情況的考核迅即開始,這也是此次督察名單覆蓋面之廣的主要原因所在。 前述消息人士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虎年春節到來之前,相關督察情況的匯總上報工作將陸續開始,最終包含地方政府落實國十一條內容的態度、力度與程度的督察情況報告,將會呈送國務院,而按照工作進度要求,2010年兩會召開之前,督察工作必須產生階段性成果,而國務院以及相關部委將根據督察情況,考慮未來的樓市調控政策。他同時向記者強調類似的工作,今年已進行多次,隻是力度不同、程度不同。 順應時勢 這次‘國十一條’明確瞭省級政府負總責,以前這個責任隻是說由地方政府來承擔的,所以北京市政府的壓力也很大。1月28日深夜,一位接近北京市城鄉建設委員會(下稱北京建委)的人士稱,不過,他並未明確聯合督察組是否已抵達北京進行督察工作。 即便如此,北京市政府依然是行動迅速。記者瞭解到,在目前已經基本確定的北京市住房保障領導小組的領導班子組成中,北京市委副書記、市長郭金龍已經基本確定擔任該小組組長,負責統籌協調土地、開發、建設等環節的工作。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而在此之前,按照慣例,該領導小組的組長一直由分管城市建設及房地產的副市長掛帥領導,在此之前,北京市副市長陳剛一直負責該領導小組的工作——這一變化頗為耐人尋味。 目前,北京市政府正在擬定一系列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給、拓寬保障性住房覆蓋人群的政策,如降低限價商品房購買資質當中的收入門檻、開建公共租賃房、允許非北京市戶籍人口租住廉租房、公共租賃房等,除此之外,經濟適用房購買資質的調整等政策,亦在考慮之中。 實際上,這是近期以來,北京市最為密集的一次集中考慮調整或制定與住房保障有關的政策,其中不少均屬於沒有先例的創新之舉,前述消息人士告訴記者,之所以能有如此創新並高效出臺的政策,與市長親自掛帥協調不無關系。 我們目前也正在積極協調省地市三級財政,地方兩會結束後,要立刻拿出一套保障性住房的工作計劃,確定後向社會公佈執行。浙江省城鄉建設廳的一位官員1月28日晚向記者表示。 不僅是北京、浙江,所有上榜城市都感受到瞭來自中央督查組的壓力。 分流之後 一位接近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的消息人士告訴記者,在目前開始的督察工作中,建設部最為重視的,仍然是保障性住房的投入以及完成情況,畢竟這是地方政府最為實打實的投入。 由於2009年的保障性住房工作完成得不是太好,所以相關的部門都在反思,也會出臺一些帶有限制性甚至是懲罰性的政策。他告訴記者。而在此之前的2009年,經濟適用房以及保障性住房的建設任務甚至隻完成50%,這也引發瞭建設部的不滿。 建設部政策研究中心的一位專傢向記者表示,建設部一直希望通過強化保障性住房的建設,建立一個完整的梯級消費房地產市場,從而解決大量住房剛性需求擁擠在商品房市場導致市場緊缺,而最終推動房價快速上漲的被動局面。 順應這樣的思路,北京市政府在確定的2010年年度供地計劃中,各類保障性住房的用地已經超過住宅供地的50%,這是歷史上首次,這意味著未來北京樓市住房的供應量中,將有超過一半的住宅是保障性住房。 不過,這一思路卻並非沒有爭議。一位不願具名的全國性房企的高管表示,如果保障性住房的供應量不斷增加,供應土地也不斷增加,一樣會導致商品房陷入更加稀缺的狀態,從而導致房價的繼續上漲。 政府的思路是正確的,但是,是否能一步到位地把所有需要住房保障覆蓋的人群都覆蓋進去呢?如果不能一次到位,總會有人被甩在商品房市場裡,那麼,一旦商品房房價再次上漲,這些人群是否能夠承受呢?這是政府必須要考慮的一個問題。他說。 不過,從建設部的角度考慮,首先完成保障性住房的供給與建設才是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建設部正在制定限制性的保障性住房建設規劃中,就會有直接的內容規定,地方政府保障性住房的任務完成情況,將與下一年度的保障性住房的中央財政轉移支付掛鉤。前述消息人士稱。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