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中國經濟的危與機 |
俄羅斯最大的能源集團En 集團首席執行官Artem Volynetss在本屆達沃斯論壇期間,幾乎很少有休息的時間。不是在參與有關能源問題的論壇討論,就是在拜訪中國客戶。 En 集團未來的發展可是百分之百要依賴中國。Artem Volynetss笑著,用略微誇張言語表明瞭這傢俄羅斯最大的水電企業對未來中國市場的期許與決心。 在本屆達沃斯論壇確定有質量的增長這一主題時,非化石能源的利用就註定會成為論壇期間最受關註的討論領域。 達沃斯論壇主席施瓦佈表示,他認為未來的經濟發展不應該隻註重數量,而更應該註重質量。應該努力確保我們的行為對環境和社會發展都是可持續的,也就是全世界各國都應該更多運用環保技術,社會發展要更具包容性。我們想讓大傢瞭解到,隻有更加註重經濟增長的質量,經濟增長才是可持續的。而清潔能源和新能源的利用和開發顯然與論壇倡導的主旨有著天生的一致性。 不僅僅是水電這樣的清潔能源,也包括太陽能、風能、核能等。論壇期間關於這方面的探討很多。天合光能CEO高紀凡表示,大傢對這個領域的發展方向和市場機會均表現出極大的興趣。 核能再爭議 在為期三天的論壇中,專門設立瞭兩個能源方面的論壇,分別是新興市場的新能源架構和福島核危機之後的能源安全。但事實上,除開這兩個論壇外,一些其他主題的論壇也頻頻提到新能源的開發和利用問題。 在日本福島發生核危機之後,關於核電的發展已經成為全球共同關註的話題。在達沃斯論壇期間,對於核電未來的討論一開始就陷入到爭議之中。面對核電發展所面臨的挑戰,參與各方有著不同的考慮。 作為核危機的直接發生地,日本核能的發展處於相當尷尬的境地。日本想用新能源來替代傳統能源與核能,但又需要很多的時間和技術。而令他擔心的,若無法解決能源供應問題,可能會有越來越多的日本企業逃離日本。 日本環境部高級副部長Shoichi Kondo在大連達沃斯論壇上表示,3·11大地震對日本的環境政策影響非常大,日本正在審視核能發展政策,將不再過度依賴核能發電,明年會考慮是否需要重新采用一個全新的核能政策,轉而推動分散式能源發展。但他承認,中間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 相對於日本的猶豫態度。阿聯酋、巴基斯坦等國傢卻更願熱烈地擁抱核電領域。我們需要能源的多樣化,必須采用可再生能源和核能,而福島核事故不會對阿聯酋的能源政策產生影響。阿聯酋能源部長哈米利表示。他認為可以通過吸收日本的教訓,以更安全的設施和更嚴厲的監管來保證核電發展的安全性。 追逐中國能源市場 與核電發展的不明朗趨勢相比,包括太陽能、風能等新能源應用等話題探討,各方的意見要一致的多。 但並非問題不存在,在現實中,新能源模式的發展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需要新的想法,新的思維。在技術等各個方面也會遇到不同的困難。南非強生集團執行董事長Jayendra Naidoo認為從傳統能源走向新能源,關鍵的難題不是觀念而是在於技術層面。 對這一點,天合光能CEO高紀凡有著類似的感受。“隨著全球對可再生能源的重視,我相信太陽能在2015年就會成為很多國傢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主力電源之一。”對於太陽能產業的未來,高紀凡深具信心。在中國的光伏市場,天合光能占據著7%左右的份額。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在他看來,目前國內和全球太陽能產業正處於一個高速發展的階段。太陽能產業要解決的問題政策、科技和資金三個要素。 太陽能發電關鍵是要有一個好的上網電價。數月前,中國出臺瞭太陽能上網電價,價格是1.15元人民幣/千瓦時。我認為這樣的時機出臺是合適的。尤其是光照達到1700小時的西部地區,投資人可以看到比較合理的投資回報。在光照時間比較短的東部,政府則出臺金太陽示范工程,對投資予以5%的補貼。在高紀凡看來,隨著太陽能科技創新和規模化應用帶來的成本降低,太陽能發電成本已經在過去的五年時間降低瞭三分之一。 中國從事光能發電的企業有很多。在合理的上網電價以及成本不斷降低的情況下。我認為在‘十二五’的後期,中國的光伏市場將實現爆發式增長。高紀凡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這將使得大量企業進一步湧入到中國光伏市場中來。 在新能源領域不斷帶給投資者期許的同時。傳統清潔能源領域,也有大量外來投資者覬覦著中國市場的機會。對中國能源市場的追逐正在逐步進入高潮。 En 集團是其中最為積極的一傢。 中國‘十二五’規劃將為拓展俄中兩國經貿和能源合作提供新的機遇,俄羅斯En 集團戰略首席執行官Artem Volynetss對記者表示。他認為,‘十二五’規劃在強調發展傳統能源的同時,也將包含發展節能環保、新能源等方面的內容,這對俄羅斯的能源企業來說,意味著更廣闊的合作空間。 此前En 集團已經與中國最大的上市水電公司長江電力股份有限公司成立瞭合資公司。現在已經有三個項目已經在籌備之中,兩個水電項目,一個石油項目。此外,該集團還在與中國電網進行談判,準備架設從俄羅斯遠東地區水電樞紐到北京的大型的供電網絡。到北京的輸電距離隻有1400公裡,技術完全沒有問題。 利用中國的特高壓輸電技術和設備制造能力,運用俄羅斯東西伯利亞豐沛的水能資源,中俄之間完全可以在水電方面展開巨大的合作。Artem預計,到2020年,俄羅斯向中國出口的電力將達到60太瓦時。(1太瓦時等於10億千瓦時),而去年這個數據隻有1太瓦時。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