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是“以三峽的方式對抗三峽”? |
長江中下遊的大旱帶來的不僅是損失,也是投資機會。在持續的幹旱下,江西鄱陽湖失去瞭往日一望無際的浩瀚景象,代之的是幹涸的湖底。對此,江西省提出瞭在鄱陽湖修建水壩的設想,理由就是減輕幹旱的損失。降水比往年同期少瞭近五成,長江來水也少,這更加堅定瞭(江西)省裡建設鄱陽湖水利樞紐的決心。 江西省鄱陽湖水利樞紐建設辦公室一位負責人表示,目前鄱陽湖水利樞紐相關課題研究工作的編寫正在緊張進行,最快有望在明年初立項。據江西省水利廳官方網站介紹,鄱陽湖水利樞紐工程是一座以灌溉、供水、生態保護、血吸蟲病防治、航運等為主要功能的水利樞紐工程。其壩址位於鄱陽湖入江水道,工程總投資約為96億元,加上配套工程,總投資超過100億元。在多位江西省水利專傢看來,鄱陽湖水利樞紐的建設,能最大限度地減少三峽蓄水對鄱陽湖的影響,可以通過自身的調控,調節水位。 不過,河海大學水文水資源學院教授芮孝芳認為,如果說三峽大壩對目前的幹旱有影響,那麼鄱陽湖建水利樞紐攔截水流,會給長江下遊帶去更加嚴重的幹旱。芮孝芳說,這是江西省在以三峽的方式對抗三峽。同時,修建鄱陽湖水利樞紐是人為幹涉鄱陽湖的生態系統,對其生態環境的破壞巨大,需要慎之又慎。無獨有偶,湖南洞庭湖也曾有人建議在湖上修建攔水大壩。 值得註意的是,江西此舉是拿到瞭國務院的尚方寶劍的,已將工程納入《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發展規劃》。但這種行政割據式的資源利用方式,值得高度警惕!三峽工程已經制造瞭不少問題,而江西的做法會制造出新的問題。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