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鼎案持續發酵 廣州擔保公司九成歇業 |
繼廣東華鼎融資擔保有限公司(下稱華鼎)和廣東創富融資擔保有限公司(下稱創富)資金鏈斷裂後,廣州又出現瞭廣州聯銀融資擔保有限公司(下稱聯銀)資金鏈危機。 此時,除瞭極少數公司正常經營外,廣州大多數擔保公司處於普遍停業的狀態。據業內人士透露,目前廣州93傢融資擔保公司中,正常進行業務的企業不足1/10。這一切讓擔保行業前幾年高速發展背後的亂象浮出水面。 華鼎案引擔保公司大動蕩 最近,華鼎擔保和創富擔保的涉案企業走上瞭刑事法庭,而聯銀擔保則走上瞭民事法庭。 4月2日,聯銀將面對著一場官司,這或隻是它近期面對的眾多官司中的一場。據悉,聯銀為廣州現代信息工程職業技術學院(下稱現代學院)做的擔保項目出瞭問題,有消息說這傢高校欠60多名債權人的債務達到瞭3.2億元,都由聯銀做擔保。而事實上,早在去年5月,聯銀的資金鏈就已傳出危機的消息。 業內人士透露,聯銀擔保的實際控制人為沈國松,除瞭聯銀擔保,尚有3傢擔保公司,目前都已停業。 面臨諸多官司的銀聯擔保或僅僅是擔保業的一個縮影。 現在廣州正常接業務的融資擔保公司隻有七八傢。張簡(化名)說。而廣州共有93傢融資擔保公司。 張簡所在的廣州某融資擔保公司註冊資金1億元,有十多年的歷史,在珠三角是一傢資歷較深的中型擔保公司。然而由於銀行停止瞭與其合作,它也將於6月關閉。 張簡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這種現象在同業中很普遍,這些融資擔保公司的出路要麼是註銷,要麼是把融資擔保牌照轉讓出去。 而廣東整個擔保公司的困境始於華鼎擔保出事。 華鼎是廣東數一數二的擔保公司,當與華鼎有20億元合作項目的一傢國有大行,意識到華鼎擔保出瞭問題,為避免出現更多不良貸款,2010年10月,該行停止瞭與民營擔保公司的合作,根據當時該行總行的規定,隻能跟政府註資的擔保公司合作,而在廣東,隻有4傢擔保公司符合這個資格。該行收貸後,華鼎擔保的問題開始浮出水面。2011年1月,華鼎危機暴發。此後,所有的銀行要麼停止與擔保公司的合作,要麼進入觀望狀態。 一方面,銀行不與擔保公司合作,擔保公司沒瞭資金來源,做不瞭業務;另一方面,華鼎和創富合作過的企業,涉及騙貸,其他擔保公司都不敢再跟這些企業合作,這樣客戶就少瞭一半。而廣州的企業就這麼多,少瞭一半客戶資源,擔保公司也很難開展業務。張簡說。 事實上,大部分擔保公司,在經歷銀行停止與擔保公司合作一年半後,基本上所有的業務都停頓瞭。而剩下目前能夠正常經營的七八傢擔保公司,如銀達擔保等都是有政府背景,或大型的擔保公司。 目前在經營的擔保公司也出現瞭變化。它們不缺業務,因為其他擔保公司都倒瞭,所以它們的業務反而增加瞭,但是這些擔保公司很多業務不願做,比如對傳統行業的擔保就不願做,它們的業務也很不好做。張簡說,他的幾位同事離職後去瞭那些大擔保公司,但因為許多項目不能做,所以拿不到提成,也最終不得不離開瞭擔保行業。 擔保公司資金鏈條脆弱 對於張簡的公司來說,或許還算是幸運,因為它沒有像華鼎和聯銀一樣出現資金鏈斷裂。該公司的業務陸續到期解保,去年上半年解保時,發現兩單業務出瞭問題,擔保公司不得不進行代償,一筆涉及到800萬元,一筆涉及到700萬元。之前一年的收益都打瞭水漂。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如果再出一單代償,我們的資金鏈就要斷瞭。張簡覺得慶幸。 那麼,為什麼註冊1億元的融資擔保公司,出瞭兩單代償一年的工作就算白幹瞭,出瞭三單代償就可能資金鏈斷裂呢?似乎一切顯得非常不合理。然而,這卻是擔保業的常態。 擔保業存在先天機制不足。在國內,融資性擔保公司的擔保費一般為擔保額的3%~5%,而一旦擔保的企業貸款出風險,擔保機構就要100%代償。 以張簡的公司來算,放大貸款倍數為3倍,也即是3億元。按擔保費4%計算,一年的收益不過1200萬元。兩單代償1500萬元,已吞食瞭擔保公司一年的全部收益。 而擔保公司的資金鏈都相當脆弱,業內有一個公開的秘密,大部分擔保公司的註冊資金都被挪做他用,許多擔保公司幹的是空手套白狼的生意:擔保公司成立之初,往往從別處借入一筆資金,一旦通過考察拿到牌照,這筆資金就拿去還瞭債。所以擔保公司正常的流動資金往往隻有一兩千萬元。這也就是代償超過兩千萬元,擔保公司就可能資金鏈斷裂的原因。 而通過正常經營,擔保公司往往活不下去,就會鋌而走險,暗中做許多非法生意,集資、放貸都是業內常見的事。事實上,在2010年前兩年擔保公司井噴式的發展,很多老板就是奔著有擔保公司掩護,可以做類似資金騰挪、集資、放貸等灰色交易而來。 聯銀擔保並非特例,它隻是擔保業亂象中的一員。在它之前,大部分擔保公司未必幹凈。聯銀現象隻不過是一個代表,對擔保業的追責和反思才剛剛開始。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