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給率不足 江西銅業資源困局待解 |
近期接二連三的環保、爆炸事故、山林大火把江西銅業(600362.SH)推到瞭輿論的風口浪尖。 4月15日下午14時,江西銅業所屬德興銀山鉛鋅礦(以下簡稱銀山礦)礦區一名年逾六旬的職工傢屬顧某引發山林大火,綿延數公裡的山區隨後成為一片火海。《中國經營報》記者登上失火山頭,目測過火面積有上千畝。江西銅業在事發當天及之後沒有發佈相關公告。銀山礦有關負責人稱此大火未影響到生產。 然而,接二連三的事故讓江西銅業礦山資源接近枯竭的問題暴露瞭出來。 江西銅業歷年年報數據顯示,其資源自給率已由高峰時期的70%一路下滑到2012年的20%以下。如果按江西銅業集團公司發佈的2012年產陰極銅120萬噸的數據,江銅的自給率僅為17.54%。 分析人士稱,銅產業鏈格局決定瞭利潤主要集中在礦山環節,資源自給率連年下滑已給江西銅業的盈利帶來負面沖擊。2012年年報顯示,江西銅業實現營業收入1585.56億元,同比增長34.78%;歸屬股東的凈利潤為52.16億元,同比下降20.36%。 中原證券研究員何衛江此前分析稱,公司利潤主要由自產金屬貢獻,公司經營業績又依賴金屬價格,在銅礦產能大幅釋放、市場需求低迷、銅和貴金屬價格下行壓力加大等多種力量擠壓下,公司增收不增利的局面還將延續。 巨資挖潛枯竭礦山 即使是通過投入巨資對已經枯竭或年限不遠的各礦山進行改造,達產達標後的各礦山合計產銅量也僅維持在22萬噸上下的水平,資源供給能力增幅極為有限。 包括出現事故的銀山礦、永平銅礦等礦山在內,江西銅業多座礦山在經過長達三十多年或五十多年的開采後已近枯竭。即使是通過投入巨資對已經枯竭或年限不遠的各礦山進行改造,達產達標後的各礦山合計產銅量也僅維持在22萬噸上下的水平,資源供給能力增幅極為有限。 據瞭解,失火的銀山礦是一個井下開采瞭50餘年的老礦山,2003年因鉛鋅資源嚴重枯竭而破產。江西銅業集團公司當年對其進行重組後,減少瞭井下鉛鋅礦的開采量,並投入資金對銀山九區銅金礦體實施露采2500噸/日技改工程,這一儲量達1.18億噸的銅金礦成為江銅新的戰略資源。 銀山礦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說,在技改達產後,銀山礦年產銅精礦含銅7400噸,連同鉛鋅礦共一萬餘噸,伴生金400公斤,產銀不足20萬噸。2012年產值超過5億元,利潤1.7億元。 與銀山礦相似,上月發生炸藥混裝車爆炸事故的永平銅礦亦有三十年的開采歷史,為僅次於德興銅礦的國內第二大露天銅礦。永平銅礦露天開采萬噸規模服務年限在2012年已進入減產期,2015年將閉坑,露天穩產時間隻剩兩年。 為應對危機,江西銅業已在2006底募資3.88億元對永平銅礦實施露改坑工程,2010年完成,使得永平銅礦日產萬噸的穩產期延至2019年,服務年限延長至2026年。永平銅礦年產銅精礦含銅約1.5萬噸,約占江西銅業礦產銅精礦含銅的7%。 同樣實施技改及深部挖潛的礦山還包括德興銅礦、武山銅礦、城門山銅礦及東鄉銅等礦山,富傢鎢銅礦的開發工程亦在實施之中。這些工程造價頗高,僅富傢鎢銅礦的開發工程就需要8.4億元。而德興銅礦的日采選礦石10萬噸擴大到13萬噸的擴產項目總投資達25.38億元。 江西銅業計劃投資80億元的江西省銅礦資源綜合利用示范基地項目也在實施之中。基地范圍包括德興銅礦、永平銅礦和銀山礦。 數據顯示,江西銅業近幾年為下屬各礦山、冶煉廠技改項目累計投入超過150億元。僅“十一五”期間,江銅就累計投入153億元用於重大項目建設。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自給率提升難題 江西銅業的資源自給的腳步趕不上產量增長的步伐,加之礦產技改工程進展緩慢,江西銅業的資源自給率與產量之間的差距進一步拉大。 江西銅業實施的一系列技改項目隻有一個目標,即增加資源供應能力,提升公司經營利潤。 比如,前述銅礦資源綜合利用示范基地規劃項目在2015年全部竣工後,可盤活深邊部礦石資源和利用低品位礦石資源16億噸、銅金屬資源506萬噸,潛在經濟價值達2000億元,3座礦山也相應可延長服務年限5至9年。 江西銅業原計劃通過各礦山的技改工程提升礦山產銅量及資源自給率。之前,江西銅業2007年陰極銅產量為55.4萬噸,依靠自有資源生產的銅隻有15萬噸,占比27%。2008年的資源自給率隻有24%,2009年的資源自給率僅在20%到20.1%之間。 有分析師稱,江西銅業可在2012前將資源自給率提高到40%或達到50%。不過,實際情況與外界預期相左,江西銅業的資源自給的腳步趕不上產量增長的步伐,加之礦產技改工程進展緩慢,江西銅業的資源自給率與產量之間的差距進一步拉大。 江西銅業礦山產量數據顯示,2012年德興銅礦銅金屬產量15.8萬噸,永平銅礦1.4萬噸,武山銅礦約1.2萬噸,城門山銅礦約萬餘噸。2012年江西銅業自產銅精礦含銅僅21.05萬噸,折算自給率跌至17.54%(按江西銅業集團公司公佈的120萬噸數據,而非江西銅業發佈的109萬噸數據測算),與40%的期望值相差較大。 影響礦山產量提升的原因包括技改工程進展緩慢、深部挖潛礦山施工難度及出礦難度超出預期等。江西銅業實施的諸多技改工程大多數陷入延期完工的困境,無法實現收益。 比如城門山銅礦二期擴建工程,原計劃在2007年底動工,2009年底前完工。完工後的城門山年銅精礦產量將從2.3萬噸增加到7萬噸,折合銅金屬量1.48萬噸,實現年銷售收入5億元。但此工程到2009年12月19日才開工建設,目前尚未有完工的消息發佈。 江西銅業資源自給率提升受阻的事實已對其利潤空間的提升造成較大沖擊。在自給率不升反降、冶煉產能不斷擴大的情況下,江西銅業對外購原料的依賴度越來越大。2012年的外購比例接近88%,超過國內各銅企的平均外購值。2012年僅從智利國傢銅業公司一傢就進口幹礦量3萬噸、粗銅2.4萬噸。 利潤擠壓的困境 在2013年江西銅業的盈利能力預期持續降低的情況下,江西銅業後期發展將承受較大壓力。 由於外購銅、黃金和白銀原料增加,以及金屬價格的下跌,主要產品的營業利潤均不同程度下滑。 年報數據顯示,2012年主要產品營業利潤合計79.35億元,下降26.37億元,其中陰極銅、銅桿線和白銀的營業利潤下降較多,合計為-19.94億元。 分析者稱,銅企的生產鏈條中,利潤最高的部分就在礦山采選上,按照銅價格的高低,在幾千元到上萬元不等。而銅冶煉加工的利潤一直在每噸幾百元的水平上。也就是說,采選1噸銅礦山的利潤等於生產瞭10噸以上的陰極銅。 因此,提高自給率就成為江西銅業的必然選擇。實際上,江西銅業此舉是在銅資源被國際礦業巨頭壟斷、銅精礦加工費遭到不斷打壓的背景下采取的應對之策,以提升江西銅業的國際競爭力,改變國內銅行業的競爭格局。 江西銅業曾制定戰略目標:綜合實力進入世界銅行業前三強,躋身世界500強,成為以銅為主的多金屬國際性公司。同時提出發展礦山、鞏固冶煉、精深加工、相關多元的十六字戰略方針。 按照新的發展戰略,江西銅業除大手筆實行前述一系列礦山挖潛擴產改造項目外,還加大控制國內其他資源市場的進度,將九江金雞窩銅礦等礦山資源逐一收歸囊中。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此外,江西銅業還投入25億元巨資聯手中冶集團、中國五礦收購阿富汗艾娜克銅礦和並購加拿大北秘魯銅業公司股權,將銅資源儲量由912萬噸擴張至1500多萬噸,占全國銅資源儲量的四分之一。 不過,江西銅業的資源戰略實施效果並不盡如人意。在國內各技改工程進展緩慢的同時,江西銅業在阿富汗、秘魯等境外資源開發方面同樣受挫。阿富汗艾娜克銅礦項目及北方秘魯銅業公司銅礦山建設項目預計投產時間由2014年延後至2016年。 分析人士稱,在自給率下降、各種生產要素成本上升、銅及副產品價格下滑、秘魯和阿富汗等境外礦山整合計劃受阻等多重因素擠壓下,江西銅業的財務壓力隨之上升。 在2012年中,公司付息負債已達到股本權益的55%。在2013年江西銅業的盈利能力預期持續降低的情況下,江西銅業後期發展將承受較大壓力。 長江證券分析師葛軍認為,目前江西銅業國內礦山前期改擴建項目基本達產,預計未來兩年其礦產銅礦產量將基本維持21萬噸/年水平,礦產銅增長有限。而江西銅業在建工程進展不順利,產能釋放遇阻,後期業績增長風險較大。 中原證券分析師何衛江認為,公司主要利潤來源自產金屬,考慮海外礦山阿富汗艾娜克銅礦和北秘魯銅業公司分別由於文物搬遷、環境評價和土地征購等原因投產時間延後,中短期自產金屬產量增長有限,公司經營業績依賴金屬價格。何衛江稱,根據行業運行趨勢判斷,公司增收不增利的局面還將延續,收入增長主要是來自銅材產能的釋放,總體而言業績增長動力不足。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