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糧豐收難降玉米價 |
我不再堅持2010年玉米產量仍將環比下降的說法瞭,事實上,我們經過多重調研,發現東北地區目前墑情好,出苗也好,因此預期東北玉米2010年會大豐收。7月15日,中國玉米網總裁馮利臣與《中國經營報》記者剛見面,就表示秋糧豐收在望。 做出同樣判斷的國傢糧食局副局長曾麗瑛也稱迄今為止,玉米我聽到的數字有很多,有說增產200億斤的,有說增產300億斤的,但沒有聽到說減產的。 秋糧豐收在望,被高糧價壓抑已久的玉米產業生產企業有望就此緩口氣嗎? 答案很可能是否定的。即便曾麗瑛在接受記者詢問後市糧價會否因為豐產而回落時,也坦言未來糧價將保持平穩上升的通道,而非大起大落。 有望多收三五鬥 已經有預估數據出來瞭,說2010年玉米產量有望達到1.68億噸,而2009年的數據是1.62億噸。多傢期貨公司農產品分析師與記者交流稱,無論是增產600萬噸,還是不到600萬噸,都會給饑渴已久的玉米現貨企業帶來玉米價格或將下滑的希望。 此前,中國科學院預測科學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陳錫康教授公開預測稱,如果今年秋季不發生大范圍的幹旱和嚴重的寒露風及早霜,我國秋糧將獲得豐收,2010年將成為我國自2004年以來的連續第七個糧食增產年,他預測秋糧產量比2009年增加130億斤左右。 就玉米這一具體品種看,與曾麗瑛聽到的200億斤抑或300億斤的傳聞相比,陳錫康明顯保守一些。我們預測2010年全國玉米將顯著增產,但整體產量與2009年水平相比,增加數量不會超過100億斤。他稱。 但來自山東等糧食大省的秋糧預期數據卻頗為樂觀。據山東省農業廳介紹,該省全年糧食生產尤其是玉米生產有望實現連續8年豐產豐收。據介紹,在玉米種植上,今年山東在63個縣(市、區)建設99個萬畝玉米高產示范片,4400多萬畝玉米有望實現大面積均衡增產。 山東的豐收在望並不代表全國,即便東北、山東等玉米主產區都豐收瞭,但西南大旱影響猶存,抵沖二者之間的影響,預計玉米增產超過600萬噸的可能性幾乎為零。中華糧網、卓創資訊等專業機構的一些分析師認為2010年度的玉米增產或許隻是多收三五鬥,不能指望增產數量可以堵上3880億斤玉米拋儲之後的國傢儲備糧的缺口。 中央儲備糧河南公司副總經理焦春偉、鄭州國傢糧食交易中心分析師邱烈金等一些國儲糧或交易體系的人士則認為,玉米增產趨勢雖定,但具體豐收多少,仍然需要落袋為安之時,方能得出答案。他們對記者表示,多收出來的三五鬥肯定是利好的,但這三五鬥能解決多大問題,仍是未知數。 但在中紡集團油脂公司副總經理趙憲林看來,無論增產多少,隻要國傢儲備庫中已經拋出去的3880億斤的缺口堵不上,未來中國向國際市場進口玉米的大門就仍將進一步開啟。預期未來玉米進口量肯定會增加,但這一總量在全國總量的比重不會出現大幅上升。趙憲林稱。 不能指望糧價降 國傢對糧食價格總體的基調就是穩步上揚,緩步提價,以切實解決‘三農’問題,在此背景下,你覺得玉米價格會降嗎?趙憲林認為,即便拋開玉米真假庫存的問題不談,玉米價格步入下降通道也是幾乎不可能的。 東北最大的玉米貿易加工企業——長春大成的郭先生也表示指望糧價下降,幾乎不可能。“這就好比工資從1000元漲到瞭2000元,漲上去之後,沒有人願意讓它降下來。”郭先生的這一觀點與中國玉米網總裁馮利臣所見略同。“糧價上漲之後,漲價因素經過數個月的發酵與傳導,已經導致中下遊行業價格水平均出現瞭比較大的變化,同時也讓農民和貿易商在心理上間接適應瞭高糧價的預期。”馮利臣說,這一基礎也將會使糧價處於高位運行,而非回落。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絕大多數玉米貿易企業均表示,玉米價格因為多收三五鬥而回落的可能性幾乎為零。深圳市大河飼料公司總經理顧眾坦言,糧價上揚對加工業尤其是飼料業而言,可以借勢抬高市場價格底部,本身也是一件好事。 事實上,比以上理由更為充分的糧價堅挺原因,來自於國傢發改委的最新表態。 9月15日,國傢發改委價格司副司長周望軍表示,全年糧食產量有望獲得好收成。但在國傢調控下,國內糧價會繼續保持溫和上漲的態勢,不會大起大落。 周望軍介紹說,中國對糧食市場的調控目標是,糧價溫和上升,以補償農民種糧成本增加,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促進糧食生產,保障糧食安全,同時又不對居民生活和物價總水平造成太大影響。他表示,根據2007年到2009年的經驗,在政府的宏觀調控下,國際糧價大幅上漲時,中國國內糧價小幅上升;國際糧價大幅下跌時,國內糧價仍然穩中有升。即使國際糧價再度出現較大幅度上漲或下跌,也不會對國內市場價格造成明顯沖擊。 發改委的態度其實已經非常明晰瞭,接下來,我們將把目前儲備周期進一步拉長,也會把目前月儲備10萬噸玉米的數量適當提高。一位大型飼料企業負責人如此表示。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