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談股金:泰坦尼克號是怎麼沉沒的? |
A股投資者會不會拋棄現貨市場? 有人認為,短期之內,A股的現貨投資者,不會徹底離開。因為從今天算,我們離5年前的6124點相距不遠。 中國人口多,股票現貨的投資者(包括各種機構)數量驚人,約七成左右,目前普遍處於深度套牢+從沒賺過錢的境遇之中。但是市場大,人與人之間的差別也大,一個市場,一個政策,一個階段,萬人怨,必有萬人迷。市場經歷年改革,傷筋動骨不少次,但基本上還是小額交易市場所形成的那個氛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此外,還有少數人是拿股票現貨市場當成百傢樂,有時間就進來看看走走,近期的新股浙江世寶那種被打飛起來,再被打扒下去的走勢,同樣可以說明,這個市場,確實有其所獨有的樂子,讓人欲棄不忍,欲罷不能。 不過,把投資當做遊戲的人,不能代表全市場的交易現狀。 特別是最近3年,當市場進入雙向交易以來,有一個現象我們必須關註,這就是中金所的期指市場,始終無法突破關鍵性的日成交100萬手的大關。 由此可見,目前證券市場所經歷的交易環境,停留在瞭半交易化+半泡沫化的階段,不時有些娛樂性質的笑點出來,活躍一下交易氣氛——這導致瞭最近3年以來,上證指數越走越低,與境外各大主要市場之間指數差距,相對拉大。 當然,近期我們也看到一連串不可思議的人治的復歸,短期沒有問題,但如果時間過長,行情沒有起色,我相信會有部分的現貨投資者,因市場的長期低迷而離開股市現貨市場。 我以為,股市投資者暫時還不會離開的理由,是因為經濟基本面的好轉。 似乎沒有任何理由能夠解釋:在經濟預期不斷轉暖的當下,中國A股現貨市場的投資者,為什麼仍然看不到未來的希望? 作為投資品市場的管理者們,我想隻有很少數人,允許本國的股票投資者無法控制自己的賬面縮水,允許各種利益群體不斷掠奪現貨市場,且在各自冠冕堂皇的理由下,隨意對市場的既有財富進行二次乃至N次分配。我們甚至不能正視,多年以來,普通投資者連最基本的利益也很少能獲得保障的事實。 舉一個最近的例子,目前,我國還沒有《對沖基金法》或相關保護條款,所以,我們至今沒看到過那些真正的市場大鱷(比如對沖基金)的影響存在。沒有那些能及時發現並狙擊市場垃圾的做空者,目前的QFII身上似乎也少瞭些什麼。 投資者不會離開現貨市場的最重要原因在於,中國經濟特別是重點工業、行業的繁榮,以及全球經濟包括區域經濟遲早將會重新步入正途。當然瞭,如果經濟向好,就會有源源不斷的金融資源從場外流入場內。 實際上我國股市迫切需要的,也許隻是政策的激勵,與法制化的保護,這對於我們這樣一個規模的市場來說並不很難。 有位讀者最近給我來信說瞭一個關於臘筆小新的笑話:泰坦尼克號是怎麼沉沒的?小新說:不是我幹的。 實際上,我們天天都在這麼想、這麼做、這麼說?確實,如果現貨市場不斷走弱,肯定不是哪一個個人的責任;人們會推脫地一說再說,這不是我幹的。但正在演繹過程中的二級市場的不景氣,真的與任何人都沒有關系嗎? 回到開頭,“投資者會不會拋棄現貨市場”?目前就下結論,可能為時過早;甚至進一步開始懷疑股票現貨市場的交易模式,也是很不理性的。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不過,股票指數的任何位置,都一定有其適應的原因,都是基於國情等特定的政治與經濟原因之上的結果與現實。 改革真的不是隻喊口號或小修補能完成的。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