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山東省棗莊市市長陳偉:棗莊 打造高鐵“慢城” |
棗莊:打造高鐵慢城 訪山東省棗莊市市委副書記、市長陳偉 本報記者 朱耘 山東棗莊報道 山東棗莊這個資源型城市正在面臨資源枯竭帶來的窘迫,竭力向煤化工這一高附加值產業轉型或許是棗莊的出路,而借助高鐵途經的契機,塑造一座高鐵慢城也是棗莊轉型的路徑之一。 京滬高鐵沿途經過的四省三市(直轄市)中,唯一在一座城市中擁有兩個高鐵站的就是山東省棗莊市,棗莊恰恰位於京滬高鐵的正中間,聯結著環渤海和長三角兩大經濟圈。一座傳統的資源型城市,正在進行怎樣的轉變?面對高鐵的到來,棗莊如何走進高鐵時代? 日前,《中國經營報》記者專訪瞭山東省棗莊市市長陳偉。 一箱油促轉型 《中國經營報》:棗莊是東部唯一的資源型城市,如何讓瀕臨資源枯竭的城市成功轉型,不僅是中國政府的難題,也是國際性的難題。而棗莊進行瞭很多大膽革新與嘗試,請介紹下棗莊轉型的路徑? 陳偉:棗莊是個因煤而建、因煤而興的城市,然而到2006年,棗莊的煤炭可采量已經不足6億噸,按年開采3000萬噸計算,不到20年將礦竭城衰。雖然還有煤可挖,但是我們要未雨綢繆,提前轉型。 棗莊是一座典型的資源型城市,2009年3月經國務院批準列入國傢資源枯竭城市轉型試點市,棗莊在實施城市轉型戰略時,打響瞭三大戰役: 第一大戰役是以發展煤化工為突破口,實現產業轉型,三年連續引進瞭新奧、韓國SK、聯想控股的3個過百億元的煤化工項目,特別是2010年引進瞭聯想控股投資180億元的百萬噸烯烴及精細化工基地項目,使得全市在煤化工領域的總投資達500億元,未來3~5年可形成1500億元的產業規模,為城市轉型奠定瞭堅實的基礎。 但是從就業角度而言,一個投資100億元的煤化工項目,隻能解決1000人的就業,隨著一些礦井的關閉,相關企業萎縮,10年內將有20萬人需要轉崗,加上現有的14萬下崗人員,就業壓力非常大。這就需要大力發展包括文化產業在內的現代服務業,因此我們打響的第二大戰役是以臺兒莊古城重建和二日遊為突破口發展文化旅遊,推動服務業的繁榮發展,促進就業富民。 第三大戰役是以加快城市建設為突破口,激發城市發展的內生動力。作為一個礦區城市,棗莊城市功能單一,基礎設施落後,為城市發展帶來瞭難題。現在我們提出瞭老城新做、新城做靚,實現新老城區一體化發展。 《中國經營報》:在棗莊的轉型中,你提出瞭一箱油理論,以煤化工產業為龍頭帶動,發揮瞭比較優勢。何謂一箱油? 陳偉:以前經濟的發展就好比F1方程賽事,不管用瞭幾箱油,隻要跑得快就行。隨著資源的枯竭,現在遊戲規則變瞭,隻有一箱油,看誰跑得快、跑得遠,對選手和車輛的要求增加瞭。選擇大力發展煤化工產業,符合棗莊的地域優勢和國際形勢的需求。煤化工的產業鏈相對較長,一塊錢的煤變成電是2元,變成甲醇是4元,變成醋酸是8元,做醋酸丁脂能變成20元錢,做成二醋酸纖維素能賣到70多元,附加值非常高。 在打造煤化工之路時,棗莊還采取瞭築巢引鳳的方式,辦學校、辦研究所,在配套方面走在瞭全國的前面。 當然,帶動城市的發展不能隻靠煤化工這一條路,還形成瞭包括機械制造在內的八大工業集群和沿運物流、專業市場等四大特色服務業。 用50萬噸原煤換150億元古城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中國經營報》:棗莊在城市轉型上,走出瞭一條不再依靠資源的新路,從煤炭資源中拿出一小部分建立瞭臺兒莊古城,該古城的重建帶給棗莊哪些實踐與思考? 陳偉:資源在枯竭,為瞭拉動就業,推動城市轉型,我們開始瞭臺兒莊古城的重建。如今,我們用50萬噸原煤換來瞭凈資產150億元的古城。 當我們決定打造臺兒莊古城時,擺在眼前最大的問題是錢從哪兒來,為此我們組織瞭市內5傢國有煤礦企業,各拿出10萬噸煤,相當於一次性投入4億元,組建投資公司啟動瞭古城建設。棗莊年產3300萬噸煤,這50萬噸煤占瞭不到2%。項目啟動後,商傢紛紛前來投資,周邊土地大幅升值。過去臺兒莊商業用地的平均地價每畝不到30萬元,現在每畝達600萬元,古城凈資產超過150億元。 重建臺兒莊古城,帶動瞭棗莊的發展。古城火瞭,旅遊商品也火瞭。去年,僅僅是農戶醃的咸鴨蛋就賣瞭2億多個,平均一個2塊錢,收入4億元。 讓高鐵在棗莊慢下來 《中國經營報》:日前京滬高鐵已經正式開通,而棗莊恰恰處在該線路的正中間,這將為棗莊市帶來哪些新的發展機遇? 陳偉:京滬高鐵的開通,大幅縮短瞭棗莊與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以及沿線各大中城市的時空距離,形成瞭3小時經濟生活圈,為棗莊融入長三角、環渤海兩大經濟圈創造瞭便利條件。 京滬高鐵實現瞭交通的快捷化,對棗莊而言,機遇首先在於它帶來瞭城市間的同城化,從北京或上海來棗莊的時間不過是吃一頓飯、看一場電影的時間;其次,是經濟一體化,以往諸如IT、文化創意等產業,不可能在棗莊發展,高鐵開通後,利用高鐵的便捷性和經濟成本更低兩大比較優勢,棗莊可以在互補中尋找經濟發展的新空間和新機遇。此外高鐵也讓棗莊開加開放,市民更加自豪,是對城市精神的一種升華。 《中國經營報》:迎接高鐵到來的新機遇,棗莊市政府做瞭哪些準備工作?佈局高鐵時代的新棗莊,你現在思考最多的是什麼? 陳偉:把人留住,是我現在思考最多的問題。京滬高鐵開通後,2個多小時就到瞭大城市,對棗莊而言,也是吸引大城市遊客的一次機遇。對此我們建設瞭臺兒莊古城,可以成為北京、上海的後花園,相應配套的還有體檢中心、健康中心、康復設施,北京、上海的客人可以到這裡開會、休閑、度假。 但是高鐵時代最大的挑戰在於吸管效應很明顯,人來得快,走得也快。在激烈的城市競爭中發揮棗莊的優勢,要讓大傢來得快,留得下。 高鐵到來,將會大大地拉動旅遊業的發展。我們根據高鐵旅遊的特點,建設瞭集長途客運、快速公交、出租車、遊客集散等功能於一體的交通樞紐,實現瞭高鐵與城市交通的零換乘。 《中國經營報》:高鐵剛剛開通,這僅是個起點,借勢高鐵拉動經濟發展的路還很長,現在你認為棗莊最大的挑戰是什麼?棗莊目前在相應的配套方面還有哪些不足?如何讓更多的人流、物流、資金流聚集在棗莊? 陳偉:高鐵是一場革命,也是一次浪潮。高鐵帶給棗莊最大的變化是三個字:快、同、小。路程變快瞭,同城化瞭,世界變小瞭,高鐵的開通讓北京和上海成為山東通往國際的門戶,這也讓我更多地思考,高鐵來到地方城市要追求什麼。 我想,理順三個關系很重要。高鐵快瞭,旅途時間短瞭,要快中求慢,讓遊客在旅途上縮短的時間盡量花在城市裡;其次要同中求異,高鐵帶來瞭同城化,能讓遊客留在一所城市漫遊,核心是內容為王,有特色有差異;第三是小中求大,世界變小瞭,要讓遊客市場做大,影響力做大,效益增大,這是棗莊追求的目標。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對棗莊而言,吸引客源來這裡,就要打造我們城市的旅遊核心競爭力。現在我們需要不斷地把吃、住、行、遊、購、娛各項功能進行完善。在棗莊沒有做旅遊之前,沒有一個導遊,沒有一個地接旅行社、地接大巴,床位僅有4700個,經過幾年打造,現在已經增加瞭1.5個床位,達到瞭2萬張床,但是仍然供不應求。我現在最擔心的是高鐵來瞭,人們吃不上飯,住不下店,旅遊功能不完善。更深層的是,服務質量的不斷提高,這是最深層的競爭。 《中國經營報》:高鐵的到來,對棗莊旅遊產業當然也是一次新契機,然而比起濟南、泰安、曲阜,或是青島、威海等山東其他地市,棗莊的旅遊知名度並不明顯,你如何讓遊客在棗莊慢下來? 陳偉:解決問題最好的辦法是交給市場,遊客們到棗莊吃不上、住不上是我現在最大的煩惱,但是這是一種幸福的煩惱,供求矛盾越緊張,投資的沖動就會越大。政府的工作是做好相應的服務,在配置和資源上多向這邊傾斜就夠瞭,要靠市場這隻無形的手去調節。來棗莊吃不上飯的人越多,蓋飯店的就會越多,住不上的人越多,賓館投資商就會越多。現在這種陣痛是無法避免的,政府需要的是搞好協同,搞好服務調度。 短期內,我們主要靠打時間差來合理調度資源,周一至周五來棗莊旅遊有更優惠的價格,周六日提價,通過市場手段調劑,提前讓旅行社與我們銜接,緩解暫時的供求矛盾。這種暫時的矛盾,對棗莊基礎設施的發展起到催化劑作用,2010年棗莊市的三產投資居全省第一。 以往棗莊是一座典型的資源型城市,現在的棗莊是一座充滿活力、獨具魅力的新興旅遊城市。近年來,棗莊結合城市轉型,優化旅遊環境,加快旅遊設施和景區景點建設的步伐,著力構建兩個龍頭、五個節點的大旅遊格局。 早在五年前,棗莊就為瞭迎接京滬高鐵的落成,打造與眾不同的利器——臺兒莊古城。臺兒莊古城是五年磨一劍,榮膺齊魯文化新地標榜首、2010年山東十大景區之首,從去年五一試運營到現在,接待遊客人數突破170萬人。要想讓遊客來臺兒莊,就必須給他們一個與眾不同的理由:看世界二戰遺址最多的城市,來臺兒莊;看運河文化的活化石,來臺兒莊;看京杭運河最後一段活著的古運河,來臺兒莊;看東方古水城,來臺兒莊。 高鐵時代的特點是遊客來得快走得也快,如今要讓他們慢下來的核心是內容為王,打造四個慢遊,首先是文化慢遊,在古城內打造百廟、百館、百業、百藝;其次是休閑慢遊,這裡的傳統業態都是手工制作,不同於一般的旅遊產品,同時老瓶裝新酒,加上很多時尚元素,讓遊客盡情享受;第三是健康慢遊,現在我們正和萬通實業合作,規劃建設全國最好的健康體檢中心;最後是會議慢遊,建設可容納1500人和可容納1200人的會議中心,400個大院,院院有會議室。 明日的臺兒莊古城,有四個前景值得期待:我們正在努力打造世界文化遺產,京杭大運河申遺,臺兒莊古城是不可缺少的一段。同時臺兒莊古城和華沙古城也是世界上僅有的兩個被二戰炮火毀壞、可以作為世界遺產進行重建的城市;其次是打造國際休閑旅遊目的地;還將打造全國首個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及國傢級文化產業示范園。 記者手記 一流政府賣文化 棗莊在轉型。 在臺兒莊古城的開發與保護中,棗莊將“賣資源”變成“賣文化”,為瞭發現臺兒莊古城的內蘊,陳偉市長曾多次一人穿佈鞋到臺兒莊古城當地考察走訪,最終,他挖掘出臺兒莊古城的文化基因。以文化基因為主線,忠於歷史將臺兒莊打造成一座手工版古城,通過創意和創作,使古城既源於歷史又超越歷史。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為瞭找到文化的脈搏。臺兒莊古城在建設上,選擇瞭復古,尋找二戰前的文化風貌,表面看是恢復古時的建築、風貌,而內涵在於文化的復興。讓濰坊的風箏、江南的繅絲……中華傳統的手工藝在這裡恢復與復興。讓遊客體驗文化形態的恢復,由此去抓住現代人對文化懷舊的脈。 長遠看,棗莊也正在通過市場的手段加大旅遊配套服務的建設,如建立全國最大的體檢中心等,借助功能性旅遊吸引回頭客和更多的遊客來這裡觀光度假。 管理學傢們經常說這樣一句話:超一流企業賣文化,事實上,城市經營和企業有異曲同工之處。 棗莊之所以要尋找文化基因,源於很多的旅遊城市的困惑:遊客多是一錘子買賣,很難吸引回頭客。原因不在景點不知名,核心是缺乏一種文化。臺兒莊古城是一座新城,在京滬高鐵的兩端有巨幅的廣告牌,電視、報紙、廣播上也不乏臺兒莊古城的廣告,正值旅遊旺季,短期內會吸引大量遊客。然而吸引回頭客,以及更多遊客來此慢遊,則需要更多文化的積淀。 如今棗莊的知名度正不斷地擴大,高鐵的開通帶來瞭交通的便捷,棗莊能否把握住天時、地利,真正通過賣文化而致富,還需要更加深入、用心去挖掘、經營,這條路任重而道遠。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