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蘭素CEO稱對高管行賄“一無所知” 員工99.9%正派 |
【中國經營網綜合報道】7月11日,中國公安部宣佈對葛蘭素史克公司部分高管涉嫌嚴重經濟犯罪依法立案偵查,運轉瞭幾十年的商業潛規則在一夜之間被揭發。之後葛蘭素史克方面致歉並表示支持並全力配合中國醫藥界的反腐行動,並表態將調整運營模式,降低在中國的藥價。 據環球時報的報道,深陷在華賄賂醜聞的英國制藥企業葛蘭素史克24日發表今年第二季度財報,其首席執行官安德魯-維蒂也首次在記者會上就該事件發聲,稱公司總部對中國區高管的違法行為“毫不知情”,對中國政府的指控“非常羞愧”,他自己“完全願意且準備在合適的時間”前往中國處理此事。 路透社稱,這是葛蘭素史克在華行賄案發生半月來,其最高決策人首次就此發表意見。維蒂在記者會上稱,他對葛蘭素史克在華行賄案感到“非常失望”,“中國的指控令人羞愧”,“但我仍然相信,這個公司中99.9%的個人仍在以正確的方式做事”。他稱,中國的調查集中在該公司在中國的管理層,而不是英國高管,“沒有證據顯示英國管理層參與瞭在中國的行賄醜聞”。 《衛報》稱,維蒂回避瞭很多問題,如該公司在中國的行賄規模究竟有多大,如果遭到中國罰款,他是否會上交自己年底分紅的部分作為補償。報道稱,記者會共30分鐘,盡管記者們還有很多問題要問,維蒂仍堅持結束瞭記者會,同時再次強調他堅決支持“根除腐敗”。 路透社稱,葛蘭素史克在中國市場增長強勁,第二季度業績上漲14%。《衛報》24日稱,維蒂強調,新興經濟體市場對於葛蘭素史克的發展仍然非常重要,7%的各種藥品銷售增幅就是最好的證明。但他承認,近期在中國遭遇調查會影響到葛蘭素史克未來盈利表現,但現在還無法測算損失究竟會有多大。他說,葛蘭素史克將研究在中國實施藥品價格分層設計,繼續加大在中國進行投資和擴張。路透社稱,藥品價格分層設計是葛蘭素史克在非洲實行的方法,旨在使低收入民眾獲得藥物。 以葛蘭素史克案為由頭,外國藥企在華面臨大規模調查的趨勢已不可阻擋。路透社23日稱,繼一名英國商人因涉嫌葛蘭素史克案被中國警方拘押後,又一名美國人被拘。美國大使館發言人諾蘭23日稱,已獲知一名美國公民在上海被拘留,駐華使館已經與其取得聯系,將為其提供一切適當的領事協助。不過,該發言人拒絕說明被拘留的這名美國人是為哪傢公司服務。除瞭葛蘭素史克,英國制藥企業阿斯利康也在中國遭調查。評論稱,中國政府的最新舉措表明,中國在打擊制藥行業腐敗行為和高價格上會保持強硬立場。 英國《金融時報》24日稱,對愈演愈烈的腐敗調查,葛蘭素史克正在考慮削減公司銷售人員與處方掛鉤的提成,並降低在中國市場的藥品價格。在英國和美國等一些國傢,由於過去受到過度營銷的指控,該公司相應調整瞭業務經營模式。現在,葛蘭素史克的管理層正在研究如何將業已在其他國傢推行的改革措施引入中國。 葛蘭素史克醜聞連連 據21世紀經濟呃報道,如果沒有中國醜聞,葛蘭素史克給投資者交上的第二季度財報還算亮麗,銷售同比增長2%至66億英鎊,每股盈利增長1%。安偉傑稱,醜聞可能會對公司業績產生一定影響,但要將影響量化還言之過早。他稱會全面配合中國政府在這個問題上合作,還強調公司內99.9%的人是在以正確的方式做事。 所謂“正確的方式”更取決於足夠外部監督。該公司被揭發的一個典型案例是,某款成本僅約5美元的藥物在中國以十倍價格賣給患者,其中部分利潤被拿來賄賂醫生和醫院管理者。 該公司在中國最新被披露出的一樁醜聞更令外界吃驚,其位於上海的藥物研發中心被舉報一種治療多發性硬化癥的新藥在未報告其應有的動物試驗結果之前已在進行早期人體測試,醫學倫理學傢稱之為藥品研究領域的“彌天大罪”。實際上,這件事是6月中旬事發的,在接到內部舉報並調查後,葛蘭素史克解雇瞭上海研發中心負責人臧敬五。 一些外媒稱葛蘭素史克是“出淤泥而染”,言下之意葛蘭素史克出問題的根源還是在中國混亂的醫療行業。但在更多人看來,無論如何,這不應成為跨國公司賄賂、操縱價格以及其它不當行為的借口。 實際上,去年7月,葛蘭素史克曾因以高爾夫球課、釣魚之旅等手段賄賂醫生,推動使用一款未經批準的兒童抗抑鬱藥物等非法營銷行為,被迫向美國監管當局支付瞭30億美元罰款,這是美國歷史上金額最大的醫療保健欺詐和解案。當時安偉傑信誓旦旦地說,該公司對這樣的營銷手法將采取零容忍的態度,會全面檢查,加強合規部門監督作用,以防止類似醜聞重演。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查看全文
葛蘭素史克也並非孤例。今年4月底,瑞士制藥商諾華的美國子公司也因涉嫌向醫生支付大量以“演講費”為名目的回扣以及豪華晚宴等賄賂行為接受調查。 在美國,醫生接受紅包等饋贈是違法的。美國急診醫師學會(ACEP)規定醫師僅可以接受以教育和學術交流為目標的學術資料等禮物,且價值應低於100美元,但一些跨國藥企另出奇招,以邀請醫生作為演講者,支付數百至上千美元高額演講費用的手段行賄。監管當局發現,一些被調查的演講的出席人數少於3個,甚至根本沒有發生過。 一位跨國藥企位於美國的高級銷售代表稱,從明年起,大多數制藥公司和醫療設備制造商將被要求把所有支付給醫生的費用向聯邦政府報告,並公佈在網絡上,將有助於堵上這個漏洞。 多傢外資藥企遭調查 目前有至少六傢跨國藥企在中國的分部被調查,最新牽扯進來的是另一傢英國藥企阿斯利康。上海公安局黃埔分局上周五造訪瞭阿斯利康在上海的辦公室。 據新華網的報道,7月19日,優時比的一位發言人證實,其上海辦事處過去48小時內受到瞭工商部門的調查。“他們已對活躍在這個國傢的幾傢制藥公司展開瞭調查,其中既有中國公司,也有像我們這樣的外國公司。”該發言人稱,工商部門此次造訪優時比上海辦事處的目的是為瞭尋求合規信息。 而羅氏方面則表示,公司沒有收到政府關於針對羅氏反腐調查的通知。羅氏一名發言人在聲明中表示:“我們不知道中國正在對羅氏制藥進行任何反腐敗調查。我們致力於保證羅氏制藥全球所有員工遵守高標準的規則。” 諾華的聲明則稱,中國政府部門尚未就反腐敗一事與公司進行聯系,諾華尚未受到相關調查,而外界所說的武漢辦事處事實上沒有受到任何政府部門的調查。 一傢外資藥企的相關負責人表示,葛蘭素史克事件發生後,該公司在華多地辦事處均被工商部門到訪,但他強調僅是例行的常規檢查。“之前每年也會到訪兩到三次,這種檢查與葛蘭素史克被調查的概念不同,一般是查看一些經營活動的材料”。 難兄難弟 據21世紀經濟的報道,7月24日,阿斯利康新聞發言人孫曉雲表示:“昨天公司確有兩名管理人員被警方帶走問話,屬於協助調查性質。目前兩人都已回到公司工作,暫時不知道警方詢問的內容。” 此前7月19日,阿斯利康一位女性銷售人員被警方帶走調查,7月23日被帶走的兩名管理人員是該銷售的直線經理。孫曉雲介紹,被警方帶走的銷售人員目前還沒有回來。 阿斯利康該銷售人員被調查的原因,坊間有多種說法,有消息稱該員工因涉嫌非法侵入計算機系統被警方調查,也有說法是葛蘭素史克案件調查范圍擴大所致。 對於和葛蘭素史克是“競爭對手”的說法,孫曉雲表示:“兩傢都是英國企業,具體產品線競爭不是很清楚,但外企產品多集中於腫瘤、心腦血管等領域,競爭關系其實普遍存在。” 除瞭在呼吸藥物領域,兩傢公司沒有太多直接競爭。在歐美投資者眼中,葛蘭素史克偏重於非處方藥、消費品和疫苗,阿斯利康則是傳統的處方藥企業。因此對於阿斯利康被調查源於“競爭對手”舉報的說法,孫曉雲無法認同。 兩傢英國企業並非第一次成為難兄難弟。2010年8月,美國司法部和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同時開展對葛蘭素史克和阿斯利康的調查,認為兩者存在超適應癥推廣、行賄醫生等問題。當時被卷入調查的還包括輝瑞、施貴寶等企業。 早在2005年,受賽諾菲和安萬特公司合並鼓舞,業界普遍認為兩傢英國制藥企業可能也將合並成為一傢超級航母。不過,由於兩傢在呼吸系統藥物上重疊較多,無法通過反壟斷審查,這一設想最終夭折。直到2012年5月,還有人提出葛蘭素史克是否會考慮收購阿斯利康。GEK的CEO安德魯·維蒂隻是簡單的回應:“謝謝。不會。” 這次在中國市場上,兩傢公司又同時被調查。不過阿斯利康一再表示,銷售人員被警方帶走調查是因為個人原因。但此事在外資藥企間引發的反響巨大。 阿斯利康剛剛在今年調整瞭中國區的業務,本來就處於動蕩之中。今年5月9日,阿斯利康中國區總裁大衛·思諾表示,公司將暫停針對品牌仿制藥市場的投資,轉而投入中國新興醫院市場,即中小城市醫院與縣級醫院。 上述內部人士表示:“公司研發新藥重點有所調整。上海這邊的腫瘤藥物研發部分被砍掉瞭,隻是把現有幾個項目研究完。反而在腎病領域調集資源專攻這一項。”腎病用藥研發難度較大,但比起各大巨頭都關註腫瘤藥物來,還算是個藍海。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查看全文
杜絕商業賄賂要“身正”更要“心正” 為何外資藥企在華頻現商業賄賂?新華網報道稱,有業內人士表示,在“以藥養醫”的體制下,跨國藥企動輒數百、上千甚至過萬的進口藥已經成為醫療機構創收的主要來源之一,而處罰力度不足被指是跨國藥企商業賄賂頻出的原因之一。 葛蘭素史克去年7月就因“不當營銷”被美國FDA罰款30億美元。先靈葆雅、輝瑞和強生此前亦曾分別領到過5億美元、11億美元和23億美元的巨額罰單。而在那些被FDA點名涉嫌在華行賄或非法營銷的跨國企業,卻鮮見被國內工商或藥監部門開出罰單的個案。 據瞭解,以不構成犯罪的行政處罰為例,工商部門最高的處罰力度僅20萬元,反不正當競爭法的處罰力度也在1萬元至20萬元。在法律未修改之前,這一規定對企業的威懾力有限。而據外媒報道稱,開普勒資本市場基於中國以往類似案件的審理結果預測稱,為瞭結此案所需支付的罰金可能在500萬-1000萬美元之間。而葛蘭素史克去年在中國的銷售收入大幅增長20%至約10億英鎊(約15億美元)。即使行賄罪名成立,其所需支付的罰金可能隻占銷售收入的不足百分之一。 而對於葛蘭素史克行賄風波引發行業“地震”的說法,中國醫藥行業協會會長於明德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葛蘭素史克行賄醜聞對於國內數千傢醫藥企業的影響即使有,可能也就是“一陣風”。因為問題的根源不在企業,隻有“以藥養醫”的體制有所突破瞭,才有助於根治商業賄賂。 著名職業經理人唐駿對此也持有相同觀點,他表示:“葛蘭素史克固然是罪有應得,但它也是行業潛規則的犧牲品。”唐駿說,我們無法完善所有的體系,改變現行的商業規則,但不能因此把本來就混濁的市場攪得更渾,甚至把潛規則變成瞭“淺”規則。但他同時也強調,很多外企頻頻發生“潛規則”事件的根本核心還是在當事人,“作為企業,隻有加強自身文化和體制上的建設,才能從最根本上堵住商業賄賂這個漏洞。”唐駿表示。 【編輯:小生】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查看全文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