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德國學“技術” |
如今,國內不少知名企業早已佈局這個以嚴謹和技術創新為標志的國度,其中包括華為、濰柴動力、金風科技、福田汽車等。 “到2022年前關閉所有核電站,全面停止使用核能。到那時,德國可再生能源電力供應份額將首次突破總電力供應的20%大關。”2011年日本的核電站事故促使德國作出瞭這個讓全球震驚的重要決定。 德國的去“核”化行動,迅速引起瞭外國投資者的關註。中國風電行業龍頭企業金風科技就敏銳地抓住瞭這個機會迅速佈局。這一佈局也為其開拓國際市場立下瞭汗馬功勞。 無獨有偶,福田汽車的投資似乎也為中國企業產業升級提供瞭一些思路。2010年,福田汽車決定在德國成立德國汽車工程有限公司。其主要目的就是利用和吸收海外的汽車研發技術,加快福田汽車研發水平的提升,在海外設立研發中心是必然的選擇。德國在技術方面先進,對中國企業來說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華為早在2007年將自己的歐洲業務中心悄無聲息地從倫敦轉到瞭杜塞爾多夫,此後又在慕尼黑成立瞭自己的研發中心。在波恩,華為又和德國電信合作成立瞭一個網絡研發中心;在達姆施塔特,華為又成立瞭一個創新和演示中心;在杜塞爾多夫,華為與沃達豐德國合作成立第四個研發中心。華為的這番做法正是看好瞭德國的創新能力。 在全球經濟尤其是新興市場國傢和歐盟國傢遍佈擔憂之際,2013年的德國經濟形勢依舊看好,總體保持著一個穩固、堅實的基礎。 德國企業為什麼有如此強大的競爭力,中國企業可以從德國企業身上學些什麼?到德國投資能為我們帶來哪些優勢?投資中還有哪些問題需要註意?帶著這些問題,本報記者張榮旺將帶您深入瞭解。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