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11日星期二

中國重工一股難求 並購路演堪比IPO

中國重工一股難求 並購路演堪比IPO

中國重工一股難求 並購路演堪比IPO



  【中國經營網綜合報道】中國重工率先啟動的軍工重大裝備總裝資產證券化試點,打開瞭外界對新一輪軍工重組的想象空間。昨天(9月11日)下午,在上海浦東香格裡拉大酒店浦江樓三樓開封廳舉行的中國重工投資者見面會上,包括公司總經理孫波、集團資產部主任薑任鋒等在內的5名中國重工及中介機構高層人士組成的投資者交流團隊悉數到場。有參與見面會的機構人士透露,這樣的豪華陣容推介會往往是新股IPO時才會舉行。

  報道稱,身披“航母概念”的中國重工昨日復牌後,即受到瞭市場追捧,開盤後就被巨量買單牢牢封住漲停板,全天成交額僅2141萬元。截至下午收盤,尚有5.63億股買單堆在“買一”價位等待被動成交。面對著二級市場“一股難求”的景象,投資者隨之將“狩獵目標”瞄向瞭公司去年發行的金融衍生品——重工轉債,以期博弈後期的正股套利機會。

  中國重工並購路演堪比IPO

  據21世紀經濟報道,停牌近4月後,9月11日復牌的中國重工(601989.SH)發佈瞭意料之中的重磅消息——並購核心軍工資產上市,開盤後,5.6億股漲停價買單即將該股牢牢封於漲停板上。

  下午3點,上海浦東,包括公司總經理孫波、集團資產部主任薑任鋒等在內的5名中國重工及中介機構高層人士組成的投資者交流團隊,出現在香格裡拉大酒店浦江樓三樓開封廳。

  “在我印象中,這應該是近年來首次為上市公司定增舉行的大規模路演溝通會。”一位參與11日中國重工投資者見面會的機構人士透露,這樣豪華陣容的推介會往往是新股IPO時才會舉行。

  數天內,上述交流團隊還將奔赴北京和深圳,進行兩場同樣規格的投資者交流會。

  “可以想象中國重工對於軍工資產的並購是多麼看重。”上述與會機構人士坦言,事實上,其此次並購的資產也的確讓各大投資機構為之興奮,作為因首傢獲得核心軍品總裝資產註入華麗轉身“海軍第一股”的中國重工,確讓二級市場充滿想象。

  “下午的會上,高管們主要介紹瞭軍工資產的情況,同時表明瞭持續資產註入的預期。”上述人士透露,作為中國重工整體上市的第四步,軍工資產註入後,將為中國重工完整意義的整體上市掃清障礙,後續的資產註入計劃幾近明朗。

  中國重工2009年上市以來,其後續資產整體上市推進計劃一直都是市場的焦點,根據上市時的資產整合承諾,2010年以來,雖然其每年一大步的計劃如期履行,但隨著近年來有關行業景氣度下滑,剝離核心軍工資產後的資產註入,使其資本運作對於提振二級市場對其股價的認同度形同“雞肋”。

  2011年公司完成首次資產註入時定增價為6.93元/股,此次不到4元/股的定增價,便可見一斑。

  “軍工資產的註入不但將大大提振中國重工的資本市場形象定位,更將改變其內部資產結構,對於其業績也將帶來更多想象空間。”9月11日,一位接近中國重工的知情人士透露,或許對於二級市場而言,此次資產註入可謂驚喜,而對於公司本身,軍工資產的上市也超乎計劃“提前”破冰。

  中國重工9月11日發佈的公告顯示,其擬向包含關聯方大船集團和武船集團在內不超過10名特定投資者,發行不超過22.08億股,發行價不低於3.84元/股,募資不超過84.8億元,其中32.7億元用以收購大船集團、武船集團軍工重大裝備總裝業務及資產;其餘資金將分別用於軍工軍貿裝備和軍民融合產業技術改造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

  “大船集團是我國‘海軍艦艇的搖籃’,研制導彈驅逐艦等多種大型水面艦艇;武船集團主要從事水面、水下軍用艦艇及輔助艦船制造。”中信建投9月11日第一時間發佈研究報告稱,此次註入後,上市公司形成以軍品為核心的5大產品佈局,成就名符其實的中國海軍第一股。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查看全文

  此外,外界對於註入資產與或將進行的航空母艦制造和維護更進行瞭大膽預測和想象。

  “如果未來海軍再建兩艘航母,中國重工將來的航母建設收入將增加400億,其每年的維保收入將達36億,對於像中國重工這樣航母建造公司來說,航母收入才剛開始。”光大證券研究報告指出。

  “這個結果是我們之前能想象的。”上述接近中國重工的知情人士透露,軍工資產是中國重工集團資產的“王牌”,但早前按照國傢有關規定,核心軍品業務不得進入上市范圍,因此便將有關軍民資產分線管理,將核心軍品業務剝離轉移後,僅保留軍民通用的船舶分段制造和艦船配套業務上市,“沒有想到的是,軍工資產獲準上市的政策來得如此之快”。

  28傢科研院所將擇期註入

  “註入完成後,公司的軍品收入占比有望從先前的10%左右提高到20%以上,利潤占比有望提高到50%以上,由此公司的利潤增速預期和估值都有望獲得顯著提升。”中金公司9月11日發佈的研究報告如此寫道。

  國泰君安也在第一時間發佈報告稱,中國重工完成軍工資產收購後,“將大幅提高軍工產業占比,預計軍工軍貿收入占比將大幅提升到20%以上,民船收入占比有望降到30%以下,其他高端裝備占比50%左右。”

  “預計還會有資產註入預期。”中信建投報告指出,據中國重工2013 年中報顯示,不包括此次收購資產的情況下,上半年,上市公司收入和凈利潤僅占中船重工集團的28.81%、29.21%,未來持續註入空間大。

  中金公司研究報告也指出:“從先前的公告推斷,中船重工集團的利潤總額中,有50%以上仍在集團旗下未上市資產中,這意味著上市公司仍有較大的後續資產註入空間。”

  “大股東旗下還未上市的28 傢工程應用類科研院所無疑是最優質的部分。”上述接近中國重工的知情人士透露,它們不僅具備優秀的技術實力、盈利能力和成長速度,而且其中90%院所的業務與上市公司幾大業務板塊相輔相成。

  據其透露,目前,28傢研究院已全部完成改制,上市障礙悉數掃清。

  “軍工資產註入完成,將給隨後的非軍工類企業和28傢研究院等優質資產註入創造更有利條件。”上述知情人士透露,軍工資產的註入必將為中國重工的股價註入一針強心針,而股價的上漲,則必將之前在2012年發行的可轉債盡快順利轉股,而可轉債的加速轉股完成,則將為大股東註入有關資產創造更有利的環境,也將推動大股東實現有關資產註入承諾的意願。“按照大股東之前的資產註入計劃,優質資產註入有望在今後一年多時間內成行。”

  另據上海證券報報道,“近期隨著國傢國防科工局相關改制試點政策和細則的出臺,軍工科研院所改制進程明顯加快,軍工院所改制轉企註入不僅可優化上市公司的產業結構,更會大幅提升上市公司業績。”中國重工副總經理、董事會秘書郭同軍表示,中船重工集團下屬28個研究所在艦船裝備研發領域市場占有率超過80%,2012年收入超過300億元,利潤超過30億元。

  據其介紹,中船重工集團計劃將改制轉企後的院所資產分批註入上市公司,註入完成後,九大發展前景廣闊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將成為中國重工新的增長極,具體涵蓋分佈式能源、微磁芯片、燃氣輪機、海水淡化、海島綜合開發、鈦產業、載人潛器和深海裝備、高溫超導電機、特種氣體及制氫設備等。

  “中央要求2015年前事業單位完成分類改革。今年中航集團與航天科技集團已率先試點,明年國防科工局將全面推開。未來幾年,科研院所分期分批註入上市公司將成為現實。”郭同軍強調。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查看全文

  57億資金高位博弈重工轉債

  不出所料,隨著軍工重大裝備總裝資產的註入,身披“航母概念”的中國重工昨日復牌後,即受到瞭市場追捧,開盤後就被巨量買單牢牢封住漲停板,全天成交額僅2141萬元。截至下午收盤,尚有5.63億股買單堆在“買一”價位等待被動成交。面對著二級市場“一股難求”的景象,投資者隨之將“狩獵目標”瞄向瞭公司去年發行的金融衍生品——重工轉債,以期博弈後期的正股套利機會。

  從盤面走勢來看,受資產註入消息提振,前期較正股已有高額溢價的重工轉債昨日以每張136元高開,最高一度觸至139元,幾經震蕩後,收盤報於133.02元/張,當日57.2億元的天量成交(T+0)更是創下該轉債上市以來的新高。各路資金之所以無視高額溢價“豪賭”重工轉債,其押註的正是中國重工的大幅上漲預期。

  作為公司“整體上市、分步實施”的既定步驟之一,中國重工去年6月成功發行瞭80.5億元的可轉債,由此將剝離核心軍品總裝業務後的武船重工及其他5傢全資子公司和中船重工船舶設計研究中心有限公司部分股權註入上市公司。該轉債初始轉股價格為6.05元/股,後經向下修正,最新轉股價已降至4.87元/股。

  據此,每張面值100元的重工轉債可轉股20.5339股。相比之下,即便以重工轉債昨日盤中最低價125.8元/張計算,投資者按此價格買入並實施轉股,其對應所持中國重工的投資成本亦高達每股6.13元。這意味著,轉債投資者若想通過轉股獲利,唯有中國重工今後股價上漲25%以上(在昨日股價基礎上)方可實現。這也從一個側面顯示出,中國重工此番推出的重磅收購方案已獲得外界廣泛認可。在二級市場搶購不到籌碼的前提下,一些“賭性大”的投資者遂借道轉債押註公司股價大漲。

  對於中國重工而言,若公司股價今後出現大幅上漲,公司也將拿回重工轉債的“主動權”,即通過啟動提前贖回的方式“迫使”轉債投資者轉股,進而消除大筆應付負債。根據重工轉債的贖回條款,在轉債轉股期內如果公司股票在任何連續三十個交易日中至少十五個交易日的收盤價格不低於當期轉股價格的130% (含130%,即6.33元),那麼中國重工便有權按照債券面值加當期應計利息的價格贖回全部或部分未轉股的可轉債。由於投資者買入轉債價格顯著高於贖回價格,故啟動贖回無異於令投資者強制轉股。

  此前,因中國重工正股價格長期低於轉股價,使得轉債投資者對轉股一事“意興闌珊”。截至今年6月30日,僅有6.8萬元的“重工轉債”轉成A股股票,未轉股金額仍高達80.5億元。(編輯:禾田)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查看全文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