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建“環保礦山” 央企與地方共贏 |
本報記者 周麗敏 拉薩甲瑪報道 每天早上紮吉(藏族)都會準時開著自己的伊蘭特小轎車去4公裡之外的中國黃金集團華泰龍礦業開發有限公司(下稱華泰龍)上班,每月5000多元的工資讓他很知足。紮吉是華泰龍礦石運輸車隊的一名司機。 5月的西藏植被變得茂密,含氧量隨著夏季的來臨越來越多,黃羊和禿鷹開始頻繁活動。與此同時,落戶西藏的各類生產企業也開始開足馬力生產。這裡是海拔4700米、位於拉薩60公裡之外的拉薩市墨竹工卡縣甲瑪鄉,也是中國黃金集團華泰龍公司所在地。 當紮吉開著礦車穿梭在險峻的礦山之時,位於海拔5300米的華泰龍5300黨支部的嶽軍峰也開始瞭一天的工作。22歲的嶽軍峰來自寶雞,他的主要工作正是調動紮吉們的拉礦車。 在華泰龍,藏族員工與漢族員工比例相當,多民族員工正是華泰龍公司的一大特色。 一方面推進經濟建設,一方面還要通過公司做紐帶做好民族團結,中國黃金集團投資西藏甲瑪鄉的項目被賦予瞭諸多含義。 而讓經濟發展、民族團結、社會和諧、生態環境四個方面共贏,正是中國黃金集團華泰龍公司投資成功的關鍵所在。 共贏之術 2007年12月,中國黃金集團華泰龍礦業公司落戶西藏甲瑪鄉,項目原設計規模1.2萬噸/日,總投資27.7億元,主要生產銅精粉。據介紹,目前探獲的當量銅資源量已經增加到1100萬噸以上,將來當量銅資源有望突破2000萬噸,成為世界級大礦。 華泰龍在西藏獲益的同時,也給予當地豐厚的回報,每年上億元的稅收便是佐證。 紮吉所在的村落便位於甲瑪鄉,因華泰龍致富,正是紮吉與其他村民的真實感受。曾經隻靠幾畝薄田和放牧為生的紮吉沒想到,3年後,他傢月收入已近萬元(他和兒子均在華泰龍工作),上班開大車,下班開小車,房子800平。紮吉操著不太標準的普通話向記者介紹說。 據瞭解,目前的甲瑪鄉是拉薩市周圍最富有的鄉鎮,而華泰龍90%以上藏族員工均來自甲瑪鄉,平均工資在4000元左右。 商賈之道,固有無利不起,亦有道義存焉……道義不存而富,是為富不仁也。 社會責任是中國歷朝歷代商賈一以貫之的信念和品格。在華泰龍公司總經理薑良友看來,央企在做好企業的同時更應該履行好社會責任,尤其是在西藏投資,藏族同胞無小事,造福一方才能辦好企業。薑說。 事實上,華泰龍在甲瑪鄉的落戶並非一帆風順,當初落戶之時遭遇瞭種種阻撓,被整合的私營礦主曾揚言索要華泰龍高層的命,當地群眾也頗多質疑。 質疑主要來自礦業開采要破壞環境,還有部分人則擔憂因私營礦被整合後失去生計。 不過,這些擔憂和質疑在不久後便逐步消除,捐資助教、修橋建路、讓甲瑪鄉村民入幹股分紅(每人每年2000元),高薪吸納當地藏族同胞來華泰龍工作,都是我們項目建設之初就啟動的。華泰龍黨委書記、常務副總經理滕永清介紹,項目建設至今,僅在民生方面投入就有1億多元。 環保賬本 除瞭民生方面的巨額投入之外,華泰龍在節能環保方面也投入頗多,據介紹,目前,華泰龍已經實現零污染、零排放。 記者瞭解到,下一步,華泰龍將總投資1100萬元實施選礦廠的綠化景觀工程,目前該設計方案已經由長沙有色冶金設計研究院完成並開始實施,薑良友介紹說,華泰龍的礦山開采定位於“綠色生態環保型礦山、大型科技現代化礦山。”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據介紹,中國黃金集團所投資的礦山均須按照綠色、環保、科技的理念建設,這一理念的提出者是該集團掌門人孫兆學。 在業內觀察人士看來,這正是中國黃金的高明之處,傳統的采掘業有規模效應的說法,企業大才能強,所以四處擴張佈局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支撐之一。 然而,近年來屢屢出現的破壞環境案例在采礦業頻頻發生,使得該行業口碑急速下降。比如去年國內知名上市公司紫金礦業曾發生惡劣的污染事故。在圈內人看來,中國黃金如此投資理念,雖然前期投入巨大,但這無形中樹立瞭自己的品牌,而在諸多方面與地方實現共贏正是地方政府所看重的,這也為中國黃金在今後的擴張之路上增加瞭砝碼。 事實上,中國黃金的這種投資理念已經為其投資的項目帶來額外附加值,今年4月左右,拉薩也遭遇瞭電荒,華泰龍的項目受到影響,為解決華泰龍的難處,西藏自治區政府發出指示,為華泰龍特事特批,並調配急需電力保證瞭華泰龍的正常生產。 我們看中央企投資地方帶來的稅收,但除瞭稅收,是不是也為生態環境和就業帶來益處就顯得彌足珍貴,如果這些條件都能滿足,地方政府一定會為這樣的央企‘鼓與呼’。一地方官員如此表示。 三招留人 與犛牛為伍、與雄鷹為伴,華泰龍員工如此笑侃自己的工作環境。華泰龍公司和轄區礦區海拔為4700~5300米,高原缺氧的惡劣環境讓人很難想象,如何才能在這裡長期工作下去? 如此問題,也是華泰龍高層所想,華泰龍擁有670名員工,平均年齡隻有30.3歲,30歲以下的年輕人是這裡的主力軍。除瞭191名藏族員工之外,其餘多數是來自內地的漢族員工。 留住人才,讓人才紮根甲瑪,紮根華泰龍才能推動企業不斷發展,華泰龍為留住人才使出三招,即事業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 22歲的嶽軍峰從技校畢業便投身華泰龍,他告訴記者準備在這裡幹下去,也有安傢的考慮,除瞭高薪是吸引他的因素之外,他還看到年輕人在華泰龍的上升空間,在華泰龍很多20多歲的年輕人已經成為公司中流砥柱。28歲的盧茸日新(藏族)於2008年在西藏大學畢業後進入華泰龍工作,如今他已經成長為華泰龍某選礦廠的黨委書記,年薪28萬元,盧成熟的處事風格讓嶽軍峰等年輕人頗為羨慕。 據滕永清介紹,下一步華泰龍將在拉薩市為優秀員工解決住房,在甲瑪投資三年來,在華泰龍出現瞭越來越多的藏漢聯姻情況。 記者手記 尋找央企的另一架發動機 /周麗敏 在藏工作297天,離女兒生日還有192天。5月28日,華泰龍公司總經理薑良友的手機日志裡這樣記錄。 黝黑的皮膚、絲毫看不出薑的傢是在北京,46歲的年紀看上去就像56歲。到藏工作的4個月內,薑良友因高原反應等原因患上瞭嚴重的糖尿病。 然而,在薑身上看不到任何滄桑磨礪的艱澀,反而更多表現出的是陽光與樂觀。 從華泰龍籌建之初,薑良友便帶隊進行籌建,從當初兩人一間的板房開始紮營,直到一期工程建設投產,現代化的廠房拔地而起,如此工程他們僅用瞭9個月,這在業界也實屬罕見,在項目建設向生產轉型過程中之中,薑曾幾次因高原反應和勞累過度近乎昏迷。 平均日工作10小時是“華泰龍速度”形成的基礎。事實上,薑良友“拼命三郎”的幹勁隻是華泰龍員工的一個縮影。在華泰龍海拔5300米的采礦區,有個黨支部,根據海拔高度取名“5300黨支部”,該黨支部副書記叫王穎,一名來自東北的姑娘,她來這裡工作已經兩年之久,走訪藏族群眾是王穎的日常工作,看似瑣碎之事卻擔負著華泰龍民族團結的重任,在華泰龍工作的日子裡,其父病危時因工作之累,王穎沒能回去看老父最後一眼,這也成瞭她畢生的遺憾。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也許作為決策層、管理層,如此幹勁是職責所在,但普通員工、尤其是80後、90後員工也如此拼命的理由又是什麼? 在華泰龍,多數員工為30歲以下的年輕人,搶先爭優的氛圍極其濃厚,從文體到工作競賽再到黨建學習、處處都充滿瞭爭先進的氣氛。 在當今這個信息、經濟高度暢通發達的年代,浮躁功利似乎欲演欲烈,很少有年輕人能在寂寞、空曠、自然環境惡劣的礦區安心地工作生活,記者在華泰龍員工身上看到更多的是質樸和積極向上的樂觀精神。 為此,我們不禁要發問,是什麼讓這些人能如此奉獻甘於與犛牛為伍、與雄鷹為伴? 漫天遍野插在礦區的黨旗和紅旗是黨委書記滕永清的傑作,加強黨建工作樹立我們的員工信仰。他說。在華泰龍,記者隨處能看到大片的標語和口號如缺氧不缺精神爭先創優……。在滕看來,央企有一大優勢就是能將政治優勢化作企業優勢,這是央企獨樹一幟的特色,所有的央企企業文化建設均由黨建作為推動力,在華泰龍,入黨已經成為藏族員工和漢族員工爭先恐後的事情,670名員工中,幾近一半是中共黨員。 事實上,多數人認為黨建與公司治理似乎是不相幹的兩套理論。在西方的管理學中,公司核心競爭力無外乎團隊、資源、資本和管理方法,但在央企除瞭公司治理技術之外又多瞭一套黨建,一手硬(公司治理)一手軟(黨建)兩手都要抓,是薑良友的管理心得。激發員工的積極性不能僅靠冷冰冰的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團隊的工作氛圍是需要建設引領的,華泰龍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很大程度得益於黨建工作。 領導親力親為、率先垂范員工也會效仿跟進,有人帶頭、有人跟進這是人的本能,優良的團隊一定是有組織、有正氣的。薑良友說。 如此來看,華泰龍的黨建成功之處便是激發瞭人性,激發瞭人的本能。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