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29日星期二

遭密蘇裡州長否決 雙匯收購美最大肉企“受阻”

遭密蘇裡州長否決 雙匯收購美最大肉企“受阻”

遭密蘇裡州長否決 雙匯收購美最大肉企“受阻”


【中國經營網綜合報道】備受關註的中國雙匯國際斥資47億美元天價收購全球最大生豬生產商史密斯菲爾德公司的計劃正遭遇挫折,美國密蘇裡州長尼克松美國當地時間7月2日否決瞭兩項包含允許把密蘇裡農田出售給外國人條款的議案,使這宗迄今為止中國公司對美國公司的最大收購計劃平添變數。

值得玩味的是,美國國內市場對豬肉的消費已經呈現飽和的態勢,史密斯菲爾德在最近的一些財政年度業績不佳甚至出現虧損,與美國豬肉市場飽和有密切聯系,走向海外開拓國際市場是其重要選擇,而占全球消費量一半的中國市場更是繞不開的地方。

雙匯購美國肉企遭州長否決

根據5月29日公佈的消息,雙匯國際將收購史密斯菲爾德已發行的全部股份,價值約為71億美元(約合437億元人民幣),其中47億美元為股權收購價格,24億美元為凈債務,凈債務由雙匯國際承擔。如果收購計劃成功,將是迄今為止中國公司對美國公司金額最大的一筆收購。

雙匯國際收購史密斯菲爾德的消息公佈之後,有人便戲稱此舉是“蛇吞象”。從規模上來看,史密斯菲爾德的確高於雙匯。數據顯示,雙匯國際控股的雙匯集團2012年收入500億~600億元人民幣,史密斯菲爾德2012財年的收入130.9億美元,約合人民幣800億元。

但雙匯國際主席、雙匯集團董事長萬隆則表示,有信心駕馭這傢位列財富五百強的美國公司。更加值得註意的是,此項交易已獲雙方董事會的一致批準,尚需獲得史密斯菲爾德股東批準以及美國海外投資委員會的審批才能最終落實。

另據中新網報道,目前,美國密蘇裡州、愛荷華州、內佈拉斯加州、明尼蘇達州等8個州禁止外資購買和擁有農業土地。但密州議會9號和342號議案則允許外國人購買密蘇裡農田。9號議案更詳細規定,非美國商業團體可以購買多至1%的密蘇裡農田,大約為30萬公頃,相當於紐約市的面積。

不過,尼克松7月2日否決瞭州議會9號和342號議案。並稱他行使否決權,是因為9號和342號州議會議案中加入允許外國人購買密蘇裡農田的條款沒有經過公開聆訊,而且該條款還曾遭到至少一個州議會農業委員會和密蘇裡主要農業團體的反對。

而根據密蘇裡法庭的檔案,史密斯菲爾德擁有部分密蘇裡農田。這也成為此項交易中的法律障礙。對此,雙匯集團副總經理今日在微博中回應稱,首先,對美國史密斯菲爾德的並購不是雙匯集團的事情,但從報道中,我們可以看到史密斯菲爾德與雙匯國際均認為,此舉並不會給雙方的合作計劃造成任何障礙。

此外,劉金濤還表示,對美國史密斯菲爾德的並購不是雙匯集團的事情,而是雙匯集團的控股股東雙匯國際的業務,雙匯集團和雙匯發展沒有義務和權利對股東的事情發表意見。

據瞭解,近年來,中國企業收購美國公司屢屢受挫。2010年,中國通信企業華為收購美國三葉公司受阻,美方的理由是美國先進計算技術將經由華為轉移到中國,給美國國傢安全帶來瞭風險。2011年2月18日,華為迫於美國政府方面的壓力宣佈棄購。

2012年9月,中國三一集團旗下的羅爾斯公司收購美國4個風電場項目再遇壁壘。美國政府以“威脅美國國傢安全”為由,叫停該收購交易。而對於此次雙匯收購案,申銀萬國昨日發佈的一份研究報告稱,此項收購達成的可能性較大,有望在下半年完成。

一些經濟學傢和貿易專傢亦表示,雙匯國際對史密斯菲爾德的擬議收購不太可能受到美國海外投資委員會的強烈反對,也不大可能遇到此前一些中資企業對美收購交易所面臨的政治阻力,因為肉類生產被認為不涉及國傢安全核心問題。

上一頁 1 2 下一頁查看全文

但收購交易遠非萬無一失,此次交易還將受到來自其他競購者的威脅。有消息稱,泰國正大集團名下的正大食品及巴西肉類制品巨頭JBS集團都曾在史密斯菲爾德宣佈被雙匯收購之前準備提出各自的收購報價,史密斯菲爾德也被允許可以回應兩者在之後可能提出的競購報價。

雙匯史密斯菲爾德“閃婚”始末

被外界稱之為“閃婚”的雙匯與史密斯菲爾德,並非“萍水相逢”。據雙匯國際主席、雙匯集團董事長萬隆稱,雖然雙方關於收購的談判隻進行瞭1~2個月的時間,就達成瞭協議,但實際上雙方的接觸已經持續瞭多年,隻不過沒有涉及到收購這個話題。

據第一財經網站報道,今年73歲的萬隆從事生豬屠宰和加工已經有30餘年的時間,在技術設備等硬件上的投入並不吝惜資金,作為美國最大的豬肉產品供應商,史密斯菲爾德被當成雙匯學習的一個榜樣。萬隆稱,雙匯基本上每年都要派出人馬前往美國,參觀學習史密斯菲爾德,萬隆本人與史密斯菲爾德總裁拉瑞·珀普(Larry Pope)也非常熟悉,交流多次。

由於有信任的基礎,雙匯國際宣佈,如果得以成功收購史密斯菲爾德,承諾保持其運營不變、管理層不變、品牌不變、總部不變,承諾不裁減員工、不關閉工廠;並將與美國的生產商、供應商、農場繼續合作;全美的消費者仍將繼續享用史密斯菲爾德高品質、安全的豬肉產品。

盡管雙匯與史密斯菲爾德彼此熟悉,卻是中介機構將雙方帶到瞭收購的談判桌前。2006年,雙匯集團國有產權掛牌轉讓,擁有豐富跨國資本運作背景的鼎暉投資和高盛集團聯合獲得這部分股權。此後大名鼎鼎的淡馬錫也間接成為雙匯集團的股東之一。

雙匯近年來提出要做成國際化大公司,努力使雙匯早日進入國際肉類行業前列,這不僅僅是萬隆的心願,他也有足夠的國際資源將心願變成現實。從史密斯菲爾德披露的此次收購顧問名單也能看出雙匯國際化資源和手段多樣性的一二。雙匯此次收購的財務顧問是摩根士丹利,法律顧問是Paul Hastings LLP 和Troutman Sanders LLP。

另據瞭解,如果雙匯成功收購史密斯菲爾德,以雙匯2012年的收入加上史密斯菲爾德的營收,總的年收入將達到1300億元人民幣甚至更多,成為中國以及國際肉制品市場的巨無霸。萬隆表示,完成收購後,雙匯不會到美國去建新的肉制品加工廠,同樣史密斯菲爾德也不會到中國來建工廠,但是雙匯會考慮將史密斯菲爾德的品牌和產品引入中國市場。

此外,萬隆一直希望附加值更高的中高端肉制品成為雙匯業績主要貢獻者。財務數據顯示,2010年,雙匯旗下的上市公司雙匯發展低溫肉制品毛利率僅為7.81%,高溫肉制品毛利率11.92%,此外雙匯發展的冷鮮肉和冷凍肉毛利率僅為4.92%。

對於此次收購案,中科易恒(北京)現代農牧信息技術研究院首席專傢馮永輝表示,現在肉制品附加值比較高的有培根等西式肉制品,而史密斯菲爾德在這方面擁有多年的產品開發經驗和積累,與雙匯的業務有很好的互補性。

據美國農業部的數據顯示,2012財政年度,美國累計出口瞭183.7萬噸豬肉,其中出口到中國(含香港)的豬肉占比為16.7%。馮永輝稱,對雙匯來說,國內外兩個市場的結合,在面對市場的變化時,身手或許變得更加靈活。(編輯:薑小魚)

上一頁 1 2 下一頁查看全文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