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有城鎮養老體系不利於消費的增長 |
西方國傢的社保系統解除瞭人們養老的後顧之憂,顯著推動瞭消費。但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白重恩的研究發現,中國的社保對消費的促進作用非常有限。 白重恩發現,養老保險制度覆蓋率高的城市,消費低;覆蓋率低的城市,消費反而高。所有人都很悲觀,沒有人認為可以依賴養老保險。人們並沒有因為參保而減少儲蓄、增加消費。白重恩介紹,當前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費率很高。尤其對低收入群體而言,社保繳費是極大的負擔。因參保,人們的可支配收入減少,同時人們普遍對養老保險制度的可持續性以及個人賬戶的投資收益缺乏信心,結果是消費的大量減少。在職職工繳納瞭高昂的社保費用,退休的人拿到的福利也應該增加。但白重恩發現,在職職工減少消費的量大大超過退休老人增加消費的量,因中國老年人的儲蓄率特別高。並不是所有的社會保障制度對消費的影響都是負面的,新農合制度就促進瞭農村的消費。 白重恩分析,這主要是由於不同的社會保障制度籌資手段不同,進而對消費的影響不同。新農合中有大量的政府補貼,個人繳費較少,參保並未擠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而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則依賴職工和企業的繳費,最終企業的繳費事實上也會轉嫁給職工個人。白重恩建議改變社保制度的籌資方式,降低繳費率,以其他收入來補充資金,可用國有企業的分紅來補充養老保險。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