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30日星期四

山西灌溉工程成擺設 被質疑政績工程假投標-提黃灌溉-政績工程-違規招標

山西灌溉工程成擺設 被質疑政績工程假投標|提黃灌溉|政績工程|違規招標

山西灌溉工程成擺設 被質疑政績工程假投標|提黃灌溉|政績工程|違規招標


灌溉工程建成後不能正常運轉

    來源:法治周末

  山西臨縣一項由省政府主要投資的提黃灌溉惠民工程,建成兩年多卻不能運轉。當法治周末記者實地調查原因時,卻聽到未批先建、擅自超概算、假招標、官員親戚分包工程等諸多負面反映

  法治周末記者 劉立民

  發自山西臨縣、太原

  “你看,根本就沒有水。”山西省臨縣高傢裡村村民郭全小(音)反復扳動水管閥門,演示給法治周末記者看,結果一滴水也沒有流出來。

  而他腳下的大片耕地和棗林卻極其幹旱,腳踩下去浮土便會沒過腳面,種植的油葵隻有半尺來高,幹黃纖細,無精打采地低垂著“腦袋”,其他豆類或玉米等農作物苗都沒有出齊,留下一片片白地。

  一條寬約50厘米的黑色輸水管道,從黃河岸邊引水,穿過堤岸馬路,或隱或現,向東蜿蜒伸入溝壑縱橫的黃土高原。

  在主管道兩旁,每隔一段距離就建有一個蓄水池以及埋入地下的分支管道和露在地面的澆灌管口。正常情況下,打開閥門就可以給樹木或莊稼澆水。

  這是山西臨縣於4年前開建的提黃灌溉惠民工程。

  臨縣地處晉西北,與陜西佳縣、吳堡隔黃河相望,屬黃土丘陵溝壑區。

  這裡氣候幹旱少雨。據相關資料,多年平均蒸發量是降水量的4倍,年內極大值月份甚至超過降水量的6倍以上。

  由於復雜的地形地貌,使當地人雖然緊靠黃河卻用不上黃河水,隻能靠天吃飯。因此,臨縣也是老牌的國傢級貧困縣。

  2009年8月,臨縣政府根據省、市有關降低提灌電價和加大財政補貼發展提黃灌溉的精神,擬投資4.7億元,建33處提黃灌溉工程,建成後預計可澆灌土地29萬畝,年增產值1億多元。

  兩年後,臨縣馬傢灣、高傢灣兩處提黃灌溉工程率先建成試水,據臨縣紀委、監察局主辦的“陽光農廉網(水利)”公開資料顯示,這兩項工程總投資超過8700萬元。

  又是兩年多時間過去,當法治周末記者在馬傢灣、高傢灣提黃灌溉工程“受益”村莊采訪時,卻聽到村民這樣的回應:“從來沒用這玩意兒澆過地……還是試機的時候澆瞭一下,拍拍照,上瞭電視,此後再沒有用過,打開閥門也出不來水。”

  當地農民認為這項工程隻是個“牌位”、擺設,“官員得到瞭政績,承建商得到瞭利益,老百姓能不能用就沒人管瞭。”他們向法治周末記者這樣說。

  灌溉工程無水可用

  6月驕陽似火,炙烤著晉西北這塊黃土高原,法治周末記者在6月上半月兩赴臨縣馬傢灣、高傢灣提黃灌溉工程區域,走訪瞭高傢灣、馬傢灣、小窪焉等多個山村,對這項惠民工程展開調查。

  高傢灣、馬傢灣提黃灌溉工程因泵房靠近克虎鎮高傢灣村和八堡鄉馬傢灣村而得名,兩處泵房相距約4公裡,設計灌溉面積分別為克虎鎮6個村的1.01萬畝和八堡鄉8個村的1.27萬畝。

  馬傢灣提黃灌溉管理站門前影壁墻上的工程簡介這樣介紹:該工程於2010年5月動工,2011年10月竣工。而高傢灣泵站旁沒有項目介紹,臨縣水利水保局農水站站長薛向陽告訴記者,兩處工程開、竣工時間“前後腳,不超過兩個月”。

  登錄臨縣水利水保局網站,還能看到2012年5月26日上傳到網站的照片:“馬傢灣提黃灌溉工程全面進入試運行階段,郝枝峰局長在泵站機房瞭解運行情況”以及“黃河水上山、棗農笑開花”的農民手持軟管澆地場面。

  “照片確實在我們村拍的,隻有少數村民試瞭一下,至今再沒有出過水。”背著噴霧器在棗林間勞作的馬傢灣高姓村民對法治周末記者說,他們傢幾十畝地,從來沒澆上一滴水。

  小窪焉村村民高國平(音)的傢建在山坡上,他的房子後面便有蓄水池和分灌口,記者看到池內隻有少量水,而分灌閥門上堆滿瞭柴草。

  高國平全傢共有40餘畝山地,從院落和房屋建築上來看傢境不錯,但他說那都是靠參加鼓樂隊掙來的錢,種棗樹或莊稼基本沒什麼收入,有的年景還虧本,主要是幹旱和蟲災,如果能澆上水產量肯定增加,但從來沒人通知澆地。

  “那就是個‘牌位子’。”馬傢灣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村民對記者說,國傢的惠民政策是好的,但一到下邊便走瞭樣,沒給老百姓帶來福音,埋管道的時候還破壞瞭路基,加上雨水沖刷,造成多處山間路面損毀塌陷。

  帶著疑問,法治周末記者又走訪瞭多個村的村幹部,針對“既然提黃灌溉設施到瞭村,為什麼不向縣裡申請送水”的問題,他們大多回應:能澆自然就通知瞭,不通知肯定有不能澆的原因,不便催問,但縣裡至少應當有一個澆地及收費的管理辦法出臺。

  “澆什麼澆?剛試水不久,變壓器就丟瞭。”高傢灣一位村官快人快語,“有一天水利局的人打電話,問我變壓器哪裡去瞭,經過查問,才知道高傢灣泵站的變壓器被幾個辦廠的村民弄走瞭。”

  記者來到現場,果然看到高傢灣泵站墻內的變壓器臺上空空如也,盡管農水站站長薛向陽解釋說“泵房用的都是高壓電機,那臺普通變壓器用不著,我們早就承諾給當地村民使用瞭”,但泵站有專人看守,諾大的變壓器“丟瞭”都不知道,管理狀況可見一斑。

  惠民工程如何成瞭擺設

  “‘牌位子’就是指人死後,把名字寫在紙疊的或木質的牌子上,放在那裡讓人看。”薛向陽毫不避諱提黃灌溉工程成擺設的現狀,他坦言老百姓說的是對的,無論多難聽都不過分,“親自參與的水利工程,就像自己的孩子,兩年多不能運轉,我也很痛心。”

  2014年6月10日,在臨縣水利水保局,記者本欲采訪提黃灌溉項目負責人、局長郝枝峰,但被告知郝枝峰開會去瞭,辦公室主任把記者介紹給農水站站長薛向陽,讓他和記者“嘮扯嘮扯”。

  薛向陽是臨縣提黃灌溉項目部派到工地的管理人員,他把工程不能運轉歸結為“省水利廳尚未調整概算,也沒有把電價列入優惠名單,兩處工程都沒有驗收”,所以不能送水。

  “提黃灌溉工程本來就是試驗工程,沒有成功的先例,地質狀況復雜,在施工過程中出現多次翻工,增加瞭很多費用,超出瞭概算,至今尚欠兩千多萬元工程款。”薛向陽說,還有,電價列入優惠名單後,供電部門按每度電0.07元收費,而現在的電價每度電接近0.8元,差10倍還多,僅試運行就花瞭五六十萬元,地方實在負擔不起。

  “工程質量沒問題,隻要解決瞭調整概算和優惠電價兩個問題,馬上就可送水、正常運轉。”薛向陽告訴記者,他們已經向市、省主管部門催問申請兩年多瞭,遲遲沒有結果,不知道還會等多長時間。

  “臨縣提黃灌溉工程的主要問題是超出概算,先超後報。”山西省水利廳西山提黃灌溉工程建設管理中心主任史法苗向法治周末記者表示,這種擅自超概的做法,廳裡不可能批準調整,倒是應該審計一下,查查超出部分是否合理。

  據史法苗出示的文件,提黃灌溉惠民工程所需資金由省財政承擔75%,市、縣兩級負擔25%。他強調,水利廳隻把握政策和提供技術支持,具體組織實施、管理由地方政府負責,2010年6月,省廳曾下發文件,若發生超概,一律由市、縣負責解決。關於臨縣提黃工程,省財政應承擔資金已經全額劃撥到位,未能驗收責任不在省廳,優惠電價須驗收合格後才能向省物價管理部門申請。

  記者註意到,山西省水利廳2010年8月曾發文件,核定臨縣馬傢灣、高傢灣提黃灌溉工程的設計概算總額為5027萬元,若投資達8700萬元,將超過概算73%。

  然而,薛向陽並不認可史法苗的說法:“他來提黃辦當主任才多長時間?每一項超概我們都按規定上報瞭,我也從來沒看到超概由地方解決的文件。”

  招標未完成工程已開工

  據瞭解,2010年8月12日,臨縣政府成立瞭提黃灌溉工程建設領導組,時任縣長張建國為組長,副縣長王潤奎任常務副組長,水利水保局局長郝枝峰任副組長兼領導組辦公室主任,成員由20餘位相關局、鄉鎮主要負責人兼任。

  領導組決定由水利水保局負責組建提黃灌溉工程項目部,以項目部作為法人,具體負責工程的實施、監管,保證施工進度和質量。

  記者通過網絡搜索看到,從臨縣水利水保局到縣政府,無論局長還是縣長,都把馬傢灣、高傢灣兩工程視為政績工程,在工作報告或匯報中多次提到“建成馬、高提黃灌溉工程”,“最成功的工程”等字眼,大談其可能產生的巨大社會效益,當地媒體也多有宣傳報道,但記者在臨縣采訪期間,卻聽到瞭關於提黃灌溉工程諸多的質疑聲,如“未批先建”、“假招標”等。

  更有老百姓說:“不花超才怪?承包工程的都是官員親戚,施工隊有無資質不清楚,還不是想怎麼幹就怎麼幹?”

  根據馬傢灣提黃灌溉工程施工評標結果公示,中標候選單位有山西水利建築工程局等三傢企業,公示期為2010年10月29日至11月4日。也就是說,在2010年11月4日前,尚未確定承建中標單位,但馬傢灣提黃站工程簡介上明確寫著開工時間為2010年5月。

  在臨縣政府網站上,記者看到一篇關於“馬傢灣提黃灌溉田面工程整治”報道,2010年11月3日,臨縣副縣長王潤奎在八堡鄉召開大會,動員“受益區”農民整治田面、挖魚鱗坑(魚鱗狀樹坑,適合坡地澆樹),並提出“今年田面整治工程要冬灌一次的要求”,會上提黃灌溉項目部負責人郝枝峰宣讀瞭具體實施意見,並著重宣講瞭每立方水隻收成本價0.25元的惠民政策。

  如果不是主體已經完工,身兼“提黃灌溉工程建設領導組”常務副組長的王潤奎不可能召開這樣的會議,但此時項目招標工作依然沒有完成。

  “最終中標單位是山西水利建築工程局(以下簡稱山西水工局),他們是省水利廳直屬單位,具有一流資質。”薛向陽介紹說,招標前半年的工程建設屬於“試開工”,也是山西水工局負責施工,後來恰巧他們又中標瞭。

  薛向陽對王潤奎召開田面整治動員會表示質疑,2010年11月工程進度隻有三分之一,管道都沒有裝好,怎麼能進行冬灌?“這樣的會晚一年召開還差不多,我沒有參加這個會,具體情況不清楚。”

  記者在臨縣政府網上看到這篇報道上網時間為2010年11月18日,當地村民也有多人證實“被動員挖坑”。

  針對“未批先建”的問題,記者在山西水利廳等瞭兩個半天,欲看到批準臨縣馬、高二工程開工的文件,雖經廳辦人員多方聯系,又被相關處室“踢”瞭回來:“你找臨縣水利局要吧,他們肯定有。”

  “省水利廳批準馬傢灣、高傢灣提黃灌溉工程的開工時間是2010年9月。”薛向陽這樣回復。

  而法治周末記者看到的一份轉包協議,早在2010年6月,當地人段姓承包商便將1000餘平方米的機房建設工程轉包他人。

  一名機房建築參與者告訴法治周末記者,機房約在2010年11月完工,根本不存在“試開工”一說。

  工程中的親戚關系

  “水工局隻是挑個名,有關領導把工程運作給瞭親戚,他們的親戚又轉包給他人。”知情人士向記者反映,最主要的有兩個人,段姓承包商是臨縣水利水保局一前任局長的妹夫,還有個張姓承包商,承包瞭高傢灣部分工程,是現任局長郝枝峰的姨表弟。

  臨縣水利水保局一名幹部向法治周末記者透露,段姓承包商與臨縣水利水保局前任局長確為親戚關系,薛向陽也認可段、張二人參與瞭工程建設,但稱那是山西水工局的選擇,有無資質不清楚。

  “我們的施工隊也沒有這方面資質,誰出的價格低誰就能從上傢得到工程,在施工期間從來沒見到省水工局的人,倒是經常見到縣水利局的薛向陽和一名姓劉的技術員。”上述機房建築參與者這樣對記者說。

  就張姓承包商與郝枝峰的關系,記者打電話向郝枝峰核實,當問到張姓承包商是不是其表弟時,郝枝峰的情緒立即發生變化:“你問這是啥意思嘛?他承包工程是水工局的事情,與我沒有關系。”記者堅持問他和張姓承包商是不是親戚關系,郝枝峰說“無可奉告”。

  關於“假投標”,關於工程轉包問題,以及段、張二人如何拿到的工程,一切都推到瞭山西水工局。為此,法治周末記者曾在6月中下旬三次前往山西水工局瞭解情況。

  第一次,“我們局長出遠差瞭,副局長糖尿病住院瞭,做這項工程的項目部經理調走瞭,副經理傢中有事,也請假瞭。”山西水工局接待室李主任出去瞭好一會兒,回來告訴記者,都不方便,隻能再約時間瞭。

  6月23日,記者第二次來到山西水工局接待室,工作人員告知領導都在開會,讓等等。當天下午,法治周末記者第三次來到山西水工局,接待室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我們領導說瞭,不接受采訪,有什麼疑問可到其他相關單位瞭解。”

(原標題:提黃灌溉工程緣何成瞭擺設)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