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4日星期二

揭科技評審潛規則-用巧立名目紅包討好評審專傢-潛規則-行賄

揭科技評審潛規則:用巧立名目紅包討好評審專傢|潛規則|行賄

揭科技評審潛規則:用巧立名目紅包討好評審專傢|潛規則|行賄


  新華社北京7月10日新媒體專電 題:“顧問費”左右“話語權”——揭秘科技評審“潛規則”

  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黃安琪

  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9日發佈《中央第十巡視組向科技部反饋巡視情況》(以下簡稱《情況》),指出科技部在科研項目和資金管理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曾經令科技部部長痛心的科技腐敗再次引發關註。

  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此前調查采訪發現,隨著中央和地方對科技創新的重視程度與日俱增,科技經費的投入力度也明顯加大,科技領域的職務犯罪開始頻繁出現,用巧立名目的“紅包”討好評審專傢成瞭“潛規則”、手段愈發隱蔽。不少專傢指出,紮緊制度籬笆,刻不容緩。

  評審專傢成重點行賄對象 巡視組要求改進遴選制度

  巡視組提出的意見和建議提及,應改進評審專傢遴選制度,完善科學和技術評價體系。

  記者在調查采訪中發現,在科研項目招投標活動中,因為參與評審的專傢掌握瞭一定的權力,對科研項目的投標單位是否中標起到瞭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投標單位將行賄的目標集中瞄準瞭評審專傢。

  相關案件顯示,個別專傢抵擋不瞭物質的誘惑,利用職務之便多次收受賄賂。某東部沿海城市環境生態管理部門助理調研員葛某,利用擔任科研項目評審驗收專傢的職務便利,以“顧問費”“感謝費”等名義,先後收受多傢科研項目中標單位給予的現金8萬餘元,報銷各類發票5000元。

  上海市青浦區人民檢察院分析,專傢人才庫不充盈造成瞭評審活動中一些專傢的出席頻率過高,容易成為賄賂對象。而且,參評專傢是受主管部門的委托進行評審,評審結果要對主管部門負責,一些評審專傢為瞭能再次受聘參加評審而獲取信任和信息資源,可能會接受來自權力機關和當權者的某種“暗示”,導致權力左右評審結果的現象發生。

  此外,一些科研項目的申報人告訴記者,現行的項目評審管理辦法重視申報信息和評審結果的公佈,而對評審依據則公開不足。評審規則的不透明使得申請人對評審過程的監督成為一紙空文。在各科技領域的招投標活動中,也尚未建立固定的對評審活動的實時攝錄像監控系統,無法對專傢在評審活動中的行為實時監督、約束,因而對評審專傢在評審現場發表具有誘導性的傾向意見既無法及時阻止,也缺乏事後評判和監督,進而提供瞭暗箱操作的空間。

  權力集中成“利益同盟” 加油卡代價券成行賄新寵

  9日公佈的《情況》還指出,在科研項目和資金管理方面,項目評審立項權力過於集中,存在廉政風險。

  記者調查發現,科技管理行政部門對科研單位申報項目的審核、管理權限往往集中在一兩個人身上,且在一定的科研經費范圍內,部門負責人具有“生殺大權”,無須上報審批。

  過於集中的權力極易導致腐敗。記者調查發現,科技管理領域職務犯罪以貪污賄賂案件居多,有六成案件的賄賂款物是以“紅包、感謝費、過節費”等名目出現,形式已由單一的現金,演變為消費卡、代價券等有價證券,披上瞭禮尚往來的外衣。

  據一名基層檢察官介紹,犯罪人員中,重要崗位人員占絕大多數:從科研機構的主管領導到科技項目的直接負責人,從科研項目的評審監督人員到經手科研經費的財務主管,犯罪主體都是擁有一定權力或身處重要崗位的人員。現已查處的部分案件顯示,權錢交易形成的犯罪網絡有時覆蓋某個單位的整個“權力層”,即科研單位某部門的整個領導層或同一部門上下級的領導,可謂“辦理一案帶出一串;挖出一人,帶出一窩”。

  與此同時,相關的監督機制尚存漏洞。記者調查發現,一些科研單位的科研項目管理、經費收入等一系列工作均由單個部門負責,該部門擔負著自擬標準、自行執行、自我裁決的職責,缺乏內部相關職能部門間的相互制約與監督。同時,囿於科技項目研發等工作的專業性強、程序比較復雜,紀檢、監察等專職監督部門,也很難對具體工作進行監督。

  巡視組支招:加大幹部交流力度 完善管理制度

  業內專傢認為,該類案件的發生,造成瞭大量科技項目經費的流失,影響瞭科技自主創新機制的發展,直接損害瞭我國科技項目研發、推廣、應用的公信力。

  巡視組提出的意見和建議提及,加大關鍵崗位領導幹部交流力度,進一步加強科研項目分類管理,修訂完善管理辦法。

  上海政法學院社會管理學院院長章友德對此表示認同,他建議,在科研項目的初步確認、組織招投標等各個重要環節,設置兩個以上工作崗位,並實行一人一崗制度,杜絕各環節間跨崗兼職現象。如規定負責聯系科研單位的人員不得參與科研項目招投標工作等。

  “與此同時,可實行定期崗位輪換制度,加強科技管理人員間的交流、輪崗,以避免權限過分集中,實現用制度管權,從而預防和降低科研投標單位行賄的情況發生。”章友德說。

  上海市青浦區人民檢察院則建議,一方面可開展網上申報、評審,構建科技計劃管理信息平臺,建立“一站式”網上項目申報中心,使申請者與管理者不直接對話,確保項目申請者機會均等、標準一致;另一方面,建立統一的科技計劃項目咨詢、評審和驗收專傢庫,實行隨機抽取制度、定期輪換制度、涉嫌回避制度和專傢信譽制度等措施,進一步完善專傢參與科技計劃的管理機制。(完)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