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改最佳路徑是使用權流轉 土地絕不可能私有 |
未來的中國,土地改革的最佳路徑,必須是土地所有權依然歸國傢,而使用權或者經營權歸農民。經過確權後,再讓土地使用權或經營權進入市場流轉。確保農民不喪失土地的前提下,用土地使用權或經營權投資所得紅利重新置業和創業。 自從農村實行土地承包責任制以後,以傢庭為經營單位,極大地調動瞭農民的積極性,解決瞭中國人的吃飯問題。但中國的土地從此也進入瞭碎片化時代。土地的碎片化,既捆住瞭農民,阻礙瞭農業的現代化,也讓土地資源的規模效益無法充分發揮出來,農民無法立農而富。這便是中國土地存在的核心問題。 如何解決中國土地碎片化問題?有不少人主張土地所有權私有化,通過土地壟斷來實現農業的現代化,有部分經濟學者甚至認為,土地國有是中國市場化改革的絆馬索。 土地改革真能夠一私就靈嗎? 土地,是大自然賜予人類的生存資源。這就決定瞭土地是公有資源,私有化不符合正義。歷史上,許多著名學者就曾批判過土地私有化問題,認為土地私有不符合正義,其否定瞭人的自然權利。而在英國著名哲學傢、社會學傢赫伯特·斯賓塞的眼裡,土地公有是文明最高狀況的要求。 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領導中國人民取得革命勝利,根本原因就是推翻瞭土地所有權私有化的不正義的社會制度,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真正實現瞭土地公有化的目標。 因此,土地所有權的私有化無疑是一種歷史的倒退,其根基就不正義,何談建設公平正義的社會? 土地所有權具有絕對性、排他性、永續性三個基本特征。在當今中國以何種方式實行土地私有化?如果是搶奪和戰爭,後果不堪設想;如果是國傢賦予,土地有肥有瘦、有好有壞、有大有小,用什麼尺度去分配? 未來,一個傢庭的人口必然有增有減,在土地所有權私有化後,如何調解傢庭人口增多與土地不增加的矛盾?城鎮人口要購買土地怎麼辦?有錢人要多買土地怎麼辦?所有這些,都是土地私有化必然出現的問題。這些非常敏感的問題一旦無法解決,便有可能引發社會動蕩,甚至爆發內戰。因此,土地所有權的國有化,是現代社會的穩定器。當今中國土地所有權私有化絕對行不通。 中國的國情決定瞭土地改革的目標,必須通過解決土地碎片化問題為前提條件,來建設現代農業,提升農業效益,讓農民立農可富。但要告別土地碎片化時代,既不能回到人民公社時代,也不能以土地所有權私有化方式,走通過土地壟斷來建設現代農業的道路。 未來的中國,土地改革的最佳路徑,必須是土地所有權依然歸國傢,而使用權或經營權歸農民。經過確權後,再讓土地使用權或經營權進入市場流轉。流轉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轉讓土地使用權或經營權;另一種是用土地的使用權或經營權進行投資,並以入股的方式形成農業現代化和規模化的經營組織,即市場主體,委托具備相應能力的人進行集中管理和經營。 這樣既確保農民不喪失土地的前提下,用土地使用權或經營權投資所得紅利去重新置業和創業,即便創業失敗瞭,還擁有土地的使用權或經營權,不至於陷入赤貧階層,並且國傢依法保留根據傢庭人口變化調節土地的權力。同時,也可以解決土地高度分散、效益低下的問題,真正告別土地碎片化時代,為實現中國農業現代化創造條件。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