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31日星期二

從電商價格戰看電商發展的制約因素

-從電商價格戰看電商發展的制約因素

從電商價格戰看電商發展的制約因素


  最近互聯網上各種“戰爭”正如火如荼的進行著,引起瞭大傢的廣泛關註。在這裡不得不再提起最近電商之間的價格戰。中國電子商務在1997年開始經過十多年的發展,有瞭一個巨大的變化。而且隨著互聯網的迅速發展,電子商務受關註的程度也是節節攀升。京東發起的這場價格戰,就引起瞭大傢的熱議。電商價格戰,誰才是最後的贏傢?電商價格戰是否標志著中國電商已走向成熟階段。大傢可謂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真格基金創始人、新東方聯合創始人徐小平說,“京東發起的這場戰爭,意味著中國商業正式進入電商時代。”這些也充分表面瞭電商行業處於高速發展階段,市場前景廣大。但是,我們更需要透過現象看本質,瞭解我國電子商務發展的現狀,這次電商價格戰也在一定程度上暴露瞭我國電商發展的制約因素和不足。今天筆者就來說說,在這次價格戰中,體現瞭電商發展的哪些制約因素。

  一、誠信問題

  電子商務是基於互聯網的一種新的營銷模式,由於是利用網絡來完成交易,缺少可以具體被參照的實物。在虛擬的世界裡,人們往往無法確定對方的真實身份,甚至無法預期交易的真實性、有效性、合法性。因此買賣雙方要取得相互信任就比傳統營銷渠道要難。再加上電子商務交易過程中,由於誠信問題引發的糾紛屢見不鮮。據有關統計,我國2004年設計網上交易的投訴為3663起,2005年激增至7189起,增長幅度達到96.3%。8月15日京東挑起的價格戰,再一次暴露瞭誠信問題。據網友反映,8月15日京東商城總體商品價格不降反升,平均漲幅達到3.8%,上漲平均金額為241元。先進行漲價,然後再去降價,再用無貨等手段來應對廣大消費者。這些行為明顯是對消費者的欺騙,對自己的誠信問題不負責任的表現。在市場經濟中,誠信是一種資本,誠信是企業的利潤源泉。廣大商傢一定要註意誠信問題,任何欺騙或誤導消費者的行為,都是不誠信的表現,都不會得到市場經濟的認可。

  二、安全問題

  電子商務發展面臨的最嚴峻的調整就是安全問題,這也是我們永遠繞不開的話題之一。來自互聯網上的各種騙局和各式各樣的釣魚網站是我們特別需要註意的,也是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來自中國電子商務協會對外《報告》顯示:截止2012年6月底,31.8%有網絡購物經歷的網民本人曾在網購過程中直接碰到釣魚網站或詐騙網站,網購遇騙網民的規模達成6169萬。網絡釣魚的危害已經超過傳統的木馬病毒,成為2012年威脅網民賬號財產以及個人隱私的第一殺手。在這是電商價格戰中,釣魚網站更是趁機作亂。據360安全瀏覽器攔截數據,價格戰期間消費者日均遭遇釣魚網站243.3萬次,網購釣魚活躍度達到歷史高峰。電商安全問題如果不能得到很好地解決,對電商的發展終究是一大隱患。

  三、法制法規不健全問題

  與發達國傢相比,我國的電子商務市場應該還是一個快速發展的階段,因此各種法制法規也不太健全。京東挑起的這次價格戰,是否有惡性競爭的嫌疑。有沒有法律或法規來約束他們,來避免惡性競爭,讓電子商務在一個公平的市場上,進行合理的競爭。如果放任自流,將會產生怎樣的後果。2010年的3Q大戰,雙方為瞭各自的利益,展開瞭前所未有的互聯網之戰。最後通過政府部門的介入,用行政命令的方式要求兩傢不再紛爭,才最終平息瞭這起事件。這也充分說明瞭,法制法規的重要性。不論是電商行業還是其他互聯網行業,要想持續穩定的發展,就必須有一個健全的法制法規,來作為強大的後盾。

  電商價格戰是電商行業發展的積極信號,有利於加劇電商市場的競爭,對推動電商行業的發展起到瞭很重要的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暴露瞭我國電商行業發展的一些缺點和不足,加劇瞭現有體制不能滿足電商快速發展需求的矛盾,來迫使電商的各種體制不斷完善,保證電商的高速有效發展,並逐漸走向成熟。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