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艾瑞咨詢發佈的2013年Q1中國網絡購物市場數據顯示:Q1中國網絡購物市場交易規模為3520.8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36.6%;從網絡購物市場結構來看,B2C占比超過30%,與去年同期相比提高瞭10個百分點;從網購市場份額來看,天貓占比51.3%,繼續領跑B2C市場,京東商城則以43.4%的份額穩居自主銷售為主B2C市場首位。
龐大的數據信息告訴我們電商市場的份額占比情況越來越激烈,如何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環境中尋找到新的出路,是所有電商人苦苦思索的問題。盲目的加入,同質化的模仿等同自尋死路或者可以說錢多的花不完,找地方燒錢。
電商競爭很激烈 同質化現象很嚴重
僅僅是一個“凡客攜手李寧清庫存”的舉動,就能引來“電商紮堆品牌特賣唯品會模式成紅海”的效應,當當的“尾品匯”連名字都恨不得同步。我國的電商市場依據人口龐大的國情,有消費力量最密集的優勢,可以想象我們市場的蛋糕足夠大,可以允許足夠多的電商主體不斷湧入,但蛋糕再大也有分完的時候,況且還都想分大塊兒的。
在如此競爭激烈的前提下,電商們還紛紛把“摸石頭過河”的方式發揚的淋漓精致,看到別人做什麼好,就跟著做,看到別人有什麼賣得好,就跟著賣,可都知道最先做的才能得到最大的最有利的回報,效仿也好,借鑒也罷,總得在別人的理念上加點自己的想法才能實現自己存在的價值吧。一味的照抄照搬,總有一天會成為別人的影子,別人興,你不一定興,但別人亡,你就必然滅。
選擇障礙誰為“我”量身制作
從京東、當當、凡客、聚美優品等網上商店的發展過程,我們可以看見他們從獨特走向普遍的“歸一”路徑。京東以電子產品發傢,現在去往綜合平臺方向,當當以書籍起步,現在也成為聚眾各類產品的綜合商城,凡客以男裝為跳板,逐漸指向女裝、童裝乃至服裝任何可能的方向,聚美以化妝品牽頭,現在也發展為零售綜合平臺。
小編從366EC商城系統的同事口中得知,他們大部分人都苦惱於現在許多電商平臺的同質化情形造成的選擇障礙,“以前我想買書就去當當,買電子產品就去京東,買化妝品就去小美……現在好像所有商城都賣各種商品,沒有瞭不同產品最佳賣場的評判,都不知道應該去哪裡買瞭。真想對客戶說,以後做商城,一定要考慮消費者的選擇障礙。”負責客戶接待的吳女士說。
分眾策略電商重整旗鼓新思路
2013年電商巨頭紛紛強調要實現平臺盈利,但隨著蘇寧挑頭、國美在線,易迅牽線的電商大戰爆冷門現象的發生,366ec小編認為,一波又一波的價格戰,零利潤,滿減折等促銷手段已經造成消費者的審美疲勞,加上商城系統的特性,部分誠信問題的糾結,導致消費者對電商千篇一律的運營手段失去信心,甚至,隨著實體店加速改善弊端,以“看得見,摸得著”的優勢搶占消費群體的情形下,很多網購人群毅然回歸實體店購物路線。在如此困境之下,電商前進之路何去何從呢?
366ec小編瞭解到,根據現在外界披露的數據和媒體信息,網上零售行業中,多數網站很難實現盈利,而YAHO!有貨電商憑借“分眾電商”的商業邏輯,成為已經盈利的商傢之一。YAHO!有貨依靠潮流興趣聚攏潮流的人,為這群人提供包括潮流購物、潮流資訊、潮流分享、潮流活動的生活方式,以高比例的用戶黏性、品牌溢價等組合輕松實現盈利,這為電商發展的方向提供瞭新的思路。
商業的成功畢竟是圍繞消費者而取得的,所以所有商業行為隻有回歸消費者的視角,才能獲得最終的勝利。分眾策略卻是一劑良方,讓電商們把視線從自有產品轉移到消費人群,市場細化不單單是物、渠道的細化,更重要是人群的細分。
“淘寶是一個聚眾電商,而YOHO!有貨是一個分眾電商。”YOHO!副總裁鈕叢笑認為,分眾電商和垂直品類電商完全不同,分眾的目的不是專賣鞋、專賣書、專賣化妝品,而是專註某一類人群,如YOHO!有貨專註潮流人群。
以老用戶貢獻額占年度總銷售額計算,YOHO!有貨的重復購買率已經達到67%,而最新獲取的數據顯示,網站的季度回頭率也占到瞭44%,相對較高。鈕叢笑斷言,如果真正做出瞭分眾電商的優勢,大平臺根本構不成威脅,分眾電商一定會長期具有生命力。日本的ZOZO TOWN和英國的ASOS,就是在有大平臺電商網站存在的情況下發展起來的。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