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是人生之秘鑰 |
我如有其命,完全是他的愛一手救活。 伊麗莎白·巴萊特15歲時,不幸騎馬摔傷瞭脊椎骨,隻能困守在樓上的靜室裡,在一隻沙發上寂度歲月,莎士比亞與古希臘的詩人是她唯一的慰藉。 見過她畫像的,都不能忘記她那凝註的悲愴的一雙眼。 然而,1844年,39歲的伊麗莎白·巴萊特,結識瞭小她6歲的詩人羅伯特·勃朗寧,生命從此打開瞭新的一章。 勃朗寧大器晚成,當同期的一些詩人熠熠生光的時候,認識他的天才的,隻有少數的幾個人,伊麗莎白·巴萊特即是其中之一。一次,勃朗寧讀到巴萊特的詩,發現她引用瞭自己的詩句,感到莫大的歡愉。於是,他迫不及待地給這位同行寫信,仿佛俞伯牙遇到仲子期:親愛的巴萊特小姐,你那些詩篇真叫我喜愛極瞭。女詩人很快回信說:親愛的勃朗寧先生:我從心坎深處感謝你。由此,一葉薰香的戀情拉開帷幕。 他們不斷地互通信札,彼此貢獻早晚的靈感,彼此許諾忠實的批評。從文學到人生,從愛好到性情。最初五個月密切的通信,使伊麗莎白·巴萊特灰暗的生活豁然洞開,擁有瞭燦爛的光明。每一天她最開心的時刻,就是黃昏降臨,聽到郵差的那一聲叩門。 後經勃朗寧的幾次請求,她終於準許他去見她。他終於見著瞭她:可憐瘦小的病模樣,蜷伏在沙發上,客人來臨都不能起身迎送!他的心裡湧起無限的悲憐…… 翌日,巴萊特接到勃朗寧的一封求愛信。在遲暮的歲月裡趕上瞭早年的愛情,這讓她既歡欣又自卑。經過一宵躊躇,她忍痛警告他:再要如此,便不再見他。勃朗寧慌忙寫信去謝罪,解釋前信隻是感激話說過瞭分,請求退還原函(信退回時,勃朗寧紅著臉將其銷毀。他們的通信中單缺這一封,使後來的勃朗寧夫人感到非常懊喪)。 風波過後,勃朗寧沒有放棄。他住在倫敦近郊,鄉間空氣的清芬,紅的玫瑰、紫的鈴蘭……不斷通過郵差傳遞到巴萊特的閨房。巴萊特壓抑在心底的愛,隨著初秋的陽光一天天成熟。如果一天接不到他的信和鮮花,她就不能定心。她的心已為他跳動著瞭。但她還不能完全放開思慮:他,一個健康的、偉大的人。我,一個頹廢的病人。這公平嗎?可愛是這樣熾烈,幸福得讓她眩暈。終於,她不能再固執、不能再堅持。 愛,真是一個奇跡。相愛的第二個春天,在沙發上蜷伏瞭25年的伊麗莎白·巴萊特,奇跡般地恢復瞭健康。她步履輕盈、愉快地走出病室和囚困,在陽光下,在青草與花香間,在小鳥的歌聲中,呼吸著清新的空氣。也就在那一段時期裡,她寫下獻給她情人的《葡萄牙人十四行詩集》,才華達到瞭頂點。 可她的愛情,卻遭到無可通融的父親的反對。1846年9月12日,女詩人由她忠心的女仆陪著,來到附近一個教堂,和她的情人悄悄地結瞭婚。盡管沒有得到父母的祝福,她卻並不遺憾,且歡欣地說:因為我太幸福瞭,用不到呀!一個星期後,她帶著女仆、愛犬,還有這一年又八個月積聚起來的一封封情書,離開瞭傢,棲居在有名的CasaEuidi島上,過起瞭幸福生活。 這無上的幸福一直延續瞭15年。15年中,他們如影隨形,在羅馬、巴黎、倫敦遊玩。巴萊特竟能登山涉水。她給妹妹寫信道:我叮囑勃朗寧千萬不能逢人就誇他妻子跟他一起到這兒去過瞭,到那兒玩過瞭,好像有兩條腿的老婆是天下最稀奇的寶貝瞭。 1861年春天的一個傍晚,勃朗寧夫人和勃朗寧說著話,溫存地表示她的愛情。半夜時分,她覺得倦,便偎依在愛人的手背上假寐。勃朗寧問她覺得怎麼樣,她輕輕吐出一個無價的字:Beautiful。幾分鐘後,她的頭垂下來,在愛人的懷抱中瞑目——微笑的、快活的,容貌似少女一般。 伊麗莎白·巴萊特曾在詩中寫道:我如有其命,完全是他的愛一手救活。 美!徐志摩嘆道,他們的愛使我們艷羨,也使我們崇仰。鄒韜奮則說:天下極樂的根源莫如愛……愛是人生之陽光、愛是人生之雨露,愛是人生之秘笈,愛是人生之秘鑰。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