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都市圈區域規劃”上報國務院 |
|
據21世紀經濟報道,8月5日,知情人士透露,京津冀都市圈區域規劃方案已上報國務院,至今已有一月之餘。京津冀規劃編制時間較長,橫跨整個‘十一五’,之所以至今沒有獲批,中央可能有更為慎重的考慮。該人士說。 他進一步表示,如果工作進展順利,規劃有望在年內出臺。京津冀的定位已經突破中國經濟第三極的概念。京津冀的定位可以是知識經濟示范區、新興產業先行區、現代交通運輸設備生產基地和鋼鐵生產基地。 國傢發改委官員也反復對記者強調:我們並沒有刻意將京津冀與長三角、珠三角比較排名,‘經濟第三極’的概念有偏頗。 本報記者瞭解到,在京津冀一體化推進過程中,河北省的態度是非常積極,而北京和天津則相對較弱。河北省一位官員回憶,近日,他在天津濱海新區調研時發現,某部門辦公室張貼著一張京津一體化發展地圖。 這張地圖對他的震動很大,河北迫切希望融入到京津冀一體化進程中,國傢需要建立一個更高層面的機構來推動三地協調發展,打破行政分割。該官員說。 京津冀新定位 已經提交國務院的《京津冀都市圈區域規劃》,由國傢發改委根據三地規劃統籌而成。根據本報記者瞭解,該規劃對京津冀三地未來發展方向有明確定位。 北京城市功能定位是國傢首都、國際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重點發展第三產業,以交通運輸及郵電通信業、金融保險業、房地產業和批發零售及餐飲業為主。同時,充分發揮大學、科研機構林立,人才高度密集的優勢,與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大型企業相結合,積極發展高新產業,以發展高端服務業為主,逐步向外轉移低端制造業。 天津城市的功能定位是構建國際港口城市、北方經濟中心和宜居生態城市。天津主要發展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國防科技和輕工紡織等先進制造業和現代物流、現代商貿、金融保險、中介服務等現代服務業,並適當發展大運量的臨港重化工業。 河北省作為原材料重化工基地、現代化農業基地和重要的旅遊休閑度假區域,是京津高技術產業和先進制造業研發轉化及加工配套基地。此外,河北省在第一產業中著重發展農業和牧業,作為京津的米袋子和菜籃子。 對於上述定位,國傢發改委方面沒有異議,而河北方面並不滿意。河北省的發展不僅僅停留在傳統產業基礎之上,河北有空間發展新興產業,太陽能、新材料等領域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河北省委政策研究室副巡視員張建國說。 產業同構之困 按照上述城市定位,三地產業結構需要經歷一次大規模重構。 北京市委黨校副教授王昊長期關註京津冀城市產業發展。他在不同場合強調,京津冀三地應在合理定位基礎上,實現三地合理分工。現行的矛盾在於,三地的定位和目標存在重疊,在地方規劃過程中發展重點和規劃產業大致相同。 京津冀三地產業同構的矛盾由來已久。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區域內大部分省市形成鋼鐵、化工、建材、電力、重型機械、汽車等傳統產業,目前又在競相發展電子信息、生物制藥、新材料等高新技術產業。 以京津兩地汽車產業發展為例,王昊說,北京、天津兩地都競相發展汽車產業,而這種發展都是建立在地方政府內外有別的政策基礎之上,兩地的汽車產業都有相對壟斷性,這種發展短期內有利於地方GDP 和財政收入,但是從長期和京津冀整體利益角度看,卻弊大於利。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更為區域經濟領域學者質疑的是,京津冀三地都規劃自己的港口,天津、秦皇島、京唐港以及曹妃甸四大港口集中密度在世界上極為少見。 在一輪又一輪的投資沖動之下,三地產業趨同性不但沒有降低,反而有所加強。根據有關研究,環渤海地區產業結構目前的平均相似系數為0.7以上。 張建國認為,基於這種現實,迫切需要三地形成一脈相承的產業鏈。以生物制藥產業為例,北京可以依托研發優勢,天津擁有政策優勢,河北擁有眾多生產企業,三地可以共享產業利潤,共擔風險。 京津冀區域委員會猜想 行政壁壘高築、政府間合作層次低是三地難以一體化發展的根本原因。政府自己搭臺、自己唱戲,三地之間的競爭甚至大於合作。 近日,北京市提出京津冀高層次人才戶籍自由流動的人才政策。河北省政府官員對此頗有微詞:這隻能使得三地人才向北京單向聚集,對津冀的發展非常不利。這是北京追求單方利益的表現,而非實現三地互贏。 之所以出現這樣的窘況,一個原因是京津冀地區缺少層級較高的政府機構協調三地利益。 資料顯示,京津冀地區目前最正式的合作機制是1986年成立的、現擁有32個成員市的環渤海地區經濟聯合市長聯席會。 2004年2月12日,國傢發改委地區經濟司召開京津冀區域經濟發展戰略研討會,最後達成加強區域合作的廊坊共識;2004年6月26日,環渤海合作機制會議在廊坊舉行,會議達成《環渤海區域合作框架協議》。 但總體來看,京津冀地區合作層次主要表現在定期舉辦的會議和比較小的項目合作上,區域一體化鼓勵政策力度較低,跨省、市的區域合作項目很少,整體經濟合作層次低、規模小,對區域經濟發展帶動作用不大。 多名京津冀區域經濟研究專傢建議,從政策層面應該成立由中央高層統籌的協調機構,類似於歐盟委員會的跨地區委員會——京津冀區域委員會。 從執行層面來看,應成立由三地發改委部門組成的機構,真正坐下來洽談產業協調項目,制定三地產業發展規劃,這才是三地一體化的真正開端。河北省政府政策研究室主任助理馬建章說。 目前,根據本報記者瞭解尚未成立一個組織推動京津冀一體化發展。除產業協調之外,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也被寄望於該組織。唐山到天津、北京到廊坊還有很多斷頭路,亟需實現對接。馬建章說。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