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9日星期日

克萊斯勒破產:全面救贖的無望結局

克萊斯勒破產:全面救贖的無望結局

克萊斯勒破產:全面救贖的無望結局


菲亞特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馬爾齊奧尼火線趕往美國,親自參加合並克萊斯勒的談判,力圖幫助克萊斯勒跨過腳下的紅線。不過美國《紐約時報》認為,破產保護仍是克萊斯勒的最佳選擇。

  果不其然,美國總統奧巴馬宣佈,克萊斯勒於美國時間4月30日正式破產。克萊斯勒將由美國政府和菲亞特接手。克萊斯勒破產後將成立一個新董事會。新克萊斯勒最大的股東全美汽車工人聯合會,將是他們現在最大的債主。全球汽車業動蕩的年代,克萊斯勒成為第一個倒下的巨頭。

  懸崖邊上的舞者

  在美國街頭,拉來10個人就是否該讓克萊斯勒破產的問題舉手表決,至少有7個人會投贊成票。

  據《華爾街日報》4月21日報道,當天美國財政部組織召開瞭由克萊斯勒、菲亞特及全美汽車工人聯合會(United Auto Workers,以下簡稱UAW)三方參加的會議,部分美國政府官員已經表示,克萊斯勒公司並不值得美國政府花費高額成本進行救助。一方面,他們認為克萊斯勒的產品生產線並不具備市場競爭能力,另外,他們認為克萊斯勒並沒有在全球范圍內建立強大的影響力。

  而這一悲劇性的結局,可能早有預見。

  4月1日,愚人節,美國國會對克萊斯勒說瞭一個謊:當天,美國政府否決瞭克萊斯勒的重組計劃,並設定瞭4月30日這個最後期限。不過,美國白宮國傢經濟委員會主席薩默斯卻表示:各方正努力推進意大利汽車廠商菲亞特和美國汽車巨頭克萊斯勒的合並談判,一些問題已經解決,還有一些正在談,我們對避免讓克萊斯勒破產感到樂觀。

  截至記者發稿時的最新消息顯示,UAW已與克萊斯勒、菲亞特和美國財政部就進一步削減勞工成本問題達成瞭一項妥協性協議,UAW將最終擁有克萊斯勒55%的股權;菲亞特重組克萊斯勒的談判也到瞭最後階段,按照此前協議,菲亞特將最終持有重組後克萊斯勒35%的股份。而這就意味著,此前克萊斯勒的債權銀行們提出的獲得克萊斯勒40%股份的條件根本無從實現,這將成為克萊斯勒避免破產的最大障礙。

  據知情人士稱,美國財政部提議銀行和其他貸款人接受克萊斯勒所欠69億美元的22%作為償還,另加克萊斯勒5%的股權。但該提議遭到包括花旗集團和摩根大通在內的貸款人斷然拒絕,這些貸款人提出,要求獲得約65%的債務償還,相當於45億美元左右。此外,據貸款人集團之外的人士提供的一份方案書顯示,這些貸款人還尋求獲得克萊斯勒40%的股權及該公司董事會的一個席位。時至今日,雙方的拉鋸戰仍在不斷升級。

  離不離職就看4月30日的結果。克萊斯勒(中國)公司一位中層幹部向記者吐露瞭自己的無奈。

  積勞成疾的宿命

  破產——對於這傢有著80年歷史的企業來說已經不是新鮮事物。

  歷史上,克萊斯勒曾經多次瀕臨破產,卻總能化險為夷。例如20世紀30年代的經濟大危機和2000年美國的經濟衰退,都曾嚴重拖累瞭克萊斯勒的發展,當時財務上出現的赤字迫使克萊斯勒大量裁員、關廠和減產,克萊斯勒即將破產的消息也在當時頻頻出現。但通過采取產品多樣化的策略以及優化銷售渠道等手段,克萊斯勒一次次重新站瞭起來。

  也許有人要問,究竟是什麼因素讓克萊斯勒落到如此地步?

  一位美國汽車企業高管認為,克萊斯勒的衰落是市場的必然,也是美國汽車業整體衰落的一個縮影。過去三十幾年中,日本汽車工業在節油技術上突飛猛進,而美國車幾乎原地踏步。克萊斯勒在節油環保上幾乎沒有任何作為,這不能不說是在逆歷史潮流行事,走到今天這個地步也就不足為奇瞭。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汽車業內的普遍觀點是:克萊斯勒早已積重難返,即使沒有金融危機,克萊斯勒多年來積攢下的問題也會將其拉入破產旋渦。統計數字顯示,與寶馬、豐田等其他國傢的汽車品牌相比,一輛克萊斯勒汽車的額外成本高達2000多美元,除公認的高勞動力成本外,上個世紀形成的美國本土汽車業過於優厚的福利和退休政策也壓得克萊斯勒呼吸困難。

  最讓美國人氣憤的是,克萊斯勒至今仍在大排量的JEEP品牌方面樂此不疲。這讓美國人對克萊斯勒重新崛起的信心徹底跌到瞭谷底。

  那幫美國人天天盯著電腦上的股票走勢圖,每天的股價變化都會牽動他們的神經。這從一個層面能很清楚地顯示克萊斯勒的短視。曾就職於克萊斯勒中國合資公司北京吉普的一位原高管,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講述克萊斯勒管理層在北京吉普的工作狀態時說。

  攜手過冬的偽命題

  深知克萊斯勒憑一己之力絕難走出困境的美國政府,開始極力撮合其與菲亞特聯盟。

  與菲亞特汽車的合作,10日後(指4月30日)就會有結果。 克萊斯勒有限公司副總裁、亞太業務首席執行官柯安哲(John Kett)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專訪的時候說。

  不過,即使是克萊斯勒與菲亞特實現合並就萬事大吉瞭嗎?

  按照2009年1月份菲亞特與克萊斯勒簽署的諒解備忘錄,雙方將共建一個全球性的戰略聯盟。根據協定,菲亞特將會持有克萊斯勒35%的股份,代價是克萊斯勒可以利用菲亞特在小型車、中型車上的經驗,加速克萊斯勒的產品轉型;共享含城市和緊湊車型在內的產品平臺,以擴大克萊斯勒目前的產品線;與菲亞特共享包括節能環保的動力系統技術;幫助克萊斯勒產品在北美以外的更多市場銷售。同時菲亞特可以利用克萊斯勒在北美的工廠產能和營銷渠道,將阿爾法。羅密歐以及菲亞特500等車型打入北美市場。

  從戰略上來說,這樁交易對雙方的利好是非常有限的。菲亞特曾信誓旦旦要擴大規模,並且多年來一直企圖進入美國市場,但其他戰略效益尚不明確。一位在汽車銷售市場浸淫多年的從業人士表示,同樣,僅僅是獲得國際銷售渠道也不太可能對提高克萊斯勒的市場覆蓋率有什麼作用,因為克萊斯勒幾乎沒有什麼具備國際市場競爭力的車型。

  有境外媒體評論,菲亞特不可能認識不到這一點,以零資金獲得克萊斯勒35%股權的做法背後,其實有更深層次的目的:轉手套現具有很大的可操作性。

  不僅如此,在中國這個公認為全球最有希望的市場上,克萊斯勒也面臨著一個爛攤子。隨著戴姆勒與克萊斯勒的分拆,2008年,克萊斯勒已經退出北京汽車集團。而此後其與奇瑞汽車的合資談判卻遲遲沒有結果。據記者瞭解,根據政策,中國對於新汽車合資項目的審批要求會更高。對此,柯安哲也隻能表示理解。

  據記者瞭解,目前在中國,克萊斯勒隻有進口車在銷售。這是維持品牌的一種辦法,雖然銷量有限,但如果不做,在如今這樣的激烈的競爭環境下,就會被市場遺忘,要想重新進入中國市場就將更加困難。一傢汽車企業的負責人如是分析。相關數據顯示,2007年克萊斯勒在中國的汽車銷量僅為1.2萬輛。

  但現在,連在中國做進口車這條路也堵死瞭。克萊斯勒剛在中國推出瞭JEEP品牌新牧馬人系列的Rubicon車型,並信誓旦旦要全國路演,現在這款車型的推廣計劃也因為總公司破產變得晦暗不明。

  “以後怎麼辦還不知道,走一步看一步吧。”克萊斯勒(中國)一位相關負責人不耐煩地應付著記者。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