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衰老,逆轉青春,beauty centre -古人眼中最美的乳房 |
自古以來幾乎所有的文化都極力表現女性的人體美,總是把乳房視為女性美的極其重要的特征。法國的盧梭在自己的《懺悔錄》中表明瞭對胸部有缺陷的女性——埃皮奈夫人始終毫無興趣,他說:"她很瘦,臉色很蒼白,胸部一平如掌。單是這一個缺陷就使我涼瞭半截;我的心靈和我的感官是從來都不曉得把一個沒有乳峰的女人看作一個女人的".他向來覺得徐麗埃坦是一個"最美妙的人兒";但是當他發現她有一隻奶頭是癟的時,他立刻改變瞭看法——"最美妙的人兒"一下子轉而變成瞭"一個畸形的怪物,隻是大自然的次品".在盧梭看來,女性的胸部美對於女性自身的完美是至關重要的;沒有胸部的美,就有如畫龍未曾點睛,人顯得無活氣、無精神、無魅力。 中國歷代文人在眾多的文學作品中,留下瞭對女子身體發膚的描寫。古代文人眼中女性的乳房,具有一種抽象的意味,但是從中還是可以總結出他們對女子乳房美的要求,主要有:一、豐滿肥碩;二、白凈可人;三、香氣微醺;四、彈性質感;五、均勻圓滑。 1、豐滿肥碩 母系社會中,原始人類對女性的崇拜表現對女性乳房誇張性的描繪。奧地利出土的,制作於新石器時代的《維倫堡的維納斯》是一個圓雕;這個雕像有些令人迷惑不解:首先是她的頭部,沒有五官和臉部,隻有一些線條似乎是對頭發的象征性暗示;她的身體比例極為不協調,兩條腿非常弱小,而胸部和臀部卻被描繪的十分誇張,似乎整個雕像隻是為瞭表現這兩個碩大無比的胸部和乳房。而法國出土的《捧牛角杯的女人》,也有同樣的傾向。這反映瞭當時的原始人對他們所認為的女性美的界定,包含他們對女性美的認識:胸部必大,臀部必肥。 中國的上古時代對肥美也有著天生的嗜好,這和中國古人對整個人體以碩大為美,有著直接的關系。例如《詩經。澤陂》裡就曾寫道:"有美一人,碩大且卷。……有美一人,碩大且儼。"《楚辭》裡《大招》篇裡又有這樣的詞語來形容美人:"豐骨微肉"、"曾頰倚耳",骨頭少而細,肉卻要很多,以致於出現瞭雙下巴;自然而然,美人的胸部豐腴肥滿是無疑的瞭。到瞭唐代,盛大的"大唐氣象"統領一切,美人也是以豐腴為美。唐玄宗的貴妃楊玉環就是典型的胖美人,還被稱為中國"四大美女"之一,有"環肥"之說,盛傳千古。唐朝對於女人的審美觀不但要求身體肥滿,胸部更要求豐滿的。所以唐朝的女性大多都喜歡穿低領的衣服,以顯露出豐滿的胸部。當然,中國古代也並不是完全崇尚豐腴肥美的體型,如東晉時候的顧愷之畫的《女史箴圖》中,就體現出魏晉南北朝時對女性"瘦骨清像"的形象的認可;可是,由畫中看的出美女的胸部仍不失豐腴,曲線更接近於現代女性追求的曼妙體型。 宋元明清時期,時代風尚有一度大大轉變,追求纖弱清秀、瘦骨嶙嶙。《紅樓夢》中弱不禁風的林黛玉的形象倍受推崇,但不足以代表整個古代社會對胸美的看法;朱彝尊在上面的詞裡就用瞭"巫峰"一詞來形容女子的乳房,既然可以用山峰來形容胸部,可見他認為美的乳房不是一平如掌的。清朝的董以寧所寫的詞《沁園春。美人乳》中也有對女性胸部豐滿的贊美,"漫說酥凝,休誇菽發,玉潤珠圓比更饒","當年初卷芳髫,奈墳起逾豐漸欲高".西方的許多國傢,雖然也曾經出現過一些以平胸為美的時期,如,清教徒強迫女性穿緊身胸衣,使胸部看起來平坦,呈現清新童稚的輪廓;17世紀西班牙的年輕女性用鉛板壓胸部等。但正如明清時期崇尚清瘦病態的美一樣,都非大勢所趨,以胸部豐滿為美,總是在千回百轉之後又占據主流審美趨向。 到瞭現代,人們仍是以豐滿為美。被魯迅戲稱為專寫三角戀愛或多角戀愛的"三角小說傢" 張資平是創造社的發起人之一。他對女性的胸部有許多描寫,這些描寫的詞匯主要有,"膨大的"、"豐滿的"、"高聳的"、"白胖的"、"肥滿的",與中國古代的主體審美觀相一致。現代小說大傢茅盾在《動搖》中寫孫舞陽的一段這樣寫道:"這天很暖和,孫舞陽穿瞭一身淡綠色的衫裙;那衫子大概是夾的,所以很能顯示上半身的軟凸部分……"茅盾眼中的美胸是"凸"起來的,可見是豐滿的。20世紀,人們對胸部的審美要求也屢次發生變化。但最終,豐滿的乳房一直占據審美的顛峰地位。 |
2013年7月24日星期三
古人眼中最美的乳房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