瀕危退市公司開打保殼戰 |
本報記者 韋承武 趙鋒 廣州 西安報道 連續兩年凈資產為負、連續四年營業收入低於1000萬元、連續兩年會計師事務所出具否定意見或無法表示意見……滬深兩市退市新政中這些新規定仿佛一道道緊箍咒,勒得處於退市邊緣的上市公司又難受又著急。 被念瞭緊箍咒的上市公司幾乎清一色都是ST公司,難受的是為瞭符合新政的規定,保殼公司需要在原來的基礎上做更多的工作。而著急的則是由於新政規定的負資產時限隻有兩年,這就意味著,負資產公司隻有一年半多的時間來扭轉局面。 新規的出臺,使得原本就處於退市邊緣的上市公司保殼難度加大,更有一些剛擺脫退市預警的公司需要重新面臨政策考驗。而時下的資本市場,上市公司殼資源從來都是稀缺資源,因此任何一傢公司都不會輕易放棄保殼的機會。 事實上,絕大部分面臨退市風險的公司一直都處於自救或等待被救的狀態中。在新政之下,類似財務重組這種曾被上市公司普遍采用的保殼方式將失去效用,上市公司必須實實在在地把生產經營做好,或者註入健康的資產才是保殼成功的關鍵所在。 保殼新難題 東海證券認為,新增的退市條件中,對上市公司影響最大的分別是關於凈資產和營業收入,以及關於股票成交價格的相關規定。 上交所和深交所4月29日公佈瞭上市公司新退市制度方案的征求意見稿,其中共同新增的退市條件有3類:分別是關於凈資產和營業收入的退市條件、關於非標準審計意見的退市條件、關於股票成交量和股票成交價格的退市條件。此外,深交所還調整瞭中小板交易所公開譴責退市制度的條件。 同時,為瞭給予市場必要的過渡期,滬深交易所還規定,退市標準中涉及凈資產、營業收入和審計意見類型等三項指標的,以2012年為最近一個會計年度,這就意味著新退市制度至少在今年內不會對A股上市公司產生太大的影響。 東海證券認為,新增的退市條件中,對上市公司影響最大的分別是關於凈資產和營業收入,以及關於股票成交價格的相關規定。 在諸多上市公司中,ST和?鄢ST上市公司是受新退市制度負面影響最大的板塊。有意思的是,由於新增的一些規定,一些剛被消除退市預警的公司將有可能重新戴星,而一些各項指標均正常的公司則因為股價偏低而躺著也中槍。 根據最新披露的2011年上市公司年報數據,2011年上交所有27傢上市公司凈資產為負,全部為ST和?鄢ST公司;14傢上市公司主營業務收入低於1000萬元,其中13傢為ST或?鄢ST公司,另一傢為東方銀星(600753.SH);1傢上市公司?鄢ST石峴(600462.SH)年報審核為無法表示意見;1傢上市公司?鄢ST長油(600087.SH)當前股價低於2元。 2011年深交所有18傢上市公司凈資產為負,全部為ST和?鄢ST公司;有12傢上市公司主營業務收入低於1000萬元,其中10傢為ST和?鄢ST公司,另外兩傢是綿世股份(000609.SZ)和銀潤投資(000526.SZ);有3傢?鄢ST上市公司年報審核為無法表示意見。有1傢上市公司京東方A(000725.SZ)的當前股價低於2元。 退市新政中,由於時間關系,凈資產為負的公司保殼形勢最為嚴峻。在資不抵債的上市公司中,除瞭?鄢ST吉藥(000545)、?鄢ST廣鋼(600894)、ST園城(600766)等10傢公司外,其他公司最近三年均處於資不抵債的狀態。 除此之外,盡管不少瀕臨退市邊緣的ST類上市公司依然堂而皇之地掙紮多年,但退而不死的現象即將被終結。 深圳一位不願具名的私募研究人士向《中國經營報》記者指出:“其中,連續四年營業收入均低於1000萬元的指標,讓ST類公司曾經的騰籠換鳥之術將難以奏效。而目前A股市場上眾多犯此‘大戒’的垃圾公司,亦將難以獲得喘息機會。”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自救求生 新政之下大傢都著急著推動實質性的重組動作。否則在新政的緩沖期內,一些無業務的公司肯定隻能認命瞭。 退市新政征求意見稿的發佈已有半月,在過去半個月內眾多瀕臨退市的公司發佈瞭相應的重組方案。曾參與多傢上市公司保殼重組工作的中瑞嶽華會計師事務所合夥人張力對記者表示,上市公司殼資源一直很搶手,退市新政實施後,將會有很多公司為保殼而采取行動。 符合連續虧損、營業額不足1000萬、會計審計無法表示意見三重退市標準的?鄢ST科健(000035.SZ)17日公告稱,公司大額普通債權組投票通過公司重整計劃草案,接下來需經法院審批許可後便可進入實際重整階段。 此外,?鄢ST石峴(600462.SH)、?鄢ST金頂(600678.SH)等公司正處於破產重整外,ST力陽(600885.SH)、ST寶龍(600988.SH)、ST長信(600706.SH)等公司則正處於資產重組階段,還有?鄢ST興業(600603.SH)等公司也在停牌籌劃重組事宜。 退市新規諸多新的指標,讓多傢公司前幾年不務正業、以重組為幌子的把戲遇到瞭新的危機。由此,部分公司亦加緊瞭重組步伐。 但一些無實質進展的重組,又讓其陷入瞭另一場不務正業之中。 例如,?鄢ST盛潤A曾兩次頻臨暫停上市,三次觸及退市紅線,但鉆老退市政策空子,賴在市場上謀求新的圈錢機會。一些市場資金,亦利用其故事,在二級市場上興風作浪。公開資料顯示,2011年8月,?鄢ST盛潤A發佈以新增股份換股吸收合並富奧汽車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的預案。也正是在此種故事之下,借重組契機拉出18個漲停板。 過去是存在一些不務正業的重組,來延緩其生命。不過,新政之下大傢都著急著推動實質性的重組動作。否則在新政的緩沖期內,一些無業務的公司肯定隻能認命瞭。廣東某傢ST公司不願具名的高管如此告訴記者,他還分析指出,從目前現實的狀況看,不務正業的ST公司命運難保。因為硬性的連續四年營業收入指標,以及其他如凈資產等指標,將卡死那些臨時啟動重組的公司。 退市新政加速瞭上市公司重組的步伐,同時也增加瞭公司退市的可能性。 因連虧三年已被暫停交易的?鄢ST吉藥(000545.SZ)因連續三年虧損,5月7日成為2012年退市新政出臺後首隻暫停上市股。?鄢ST吉藥4年內六次重組均以失敗告終,而就在被暫停上市前夕,?鄢ST吉藥公告稱旗下產品被查出鉻超標而陷入毒膠囊事件。市場猜測?鄢ST吉藥將有可能成為退市新政出臺後倒下的第一傢公司。 在退市新政下,上市公司原先依靠財務重組、出售資產等方式來暫時保殼的辦法將失去效果,而資產重組的標準和要求近些年也逐漸趨同於IPO,因此上市公司要成功保殼的根本之策在於註入真正有活力、健康的資源。張力說。 據統計,自2001年初實行最初的退市標準後,A股退市公司總計40餘傢,A退市公司的占比為1.8%。相比而言,納斯達克和紐交所的退市率分別為8%和6%;英國ATM的退市率達到12%。東海證券據此預計未來幾年從A股退市的上市公司數量將大大增加。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