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烏的價值觀 |
有房、有車、有攤位是義烏人的擇偶條件。 這裡的房屋很多都價值百萬元,義烏小商品批發市場的攤位同樣價值百萬元。許多義烏的本地傢庭,由於投資早,並擁有宅基地,早已經身價千萬元。 最貴的東西和最廉價的東西在這裡都找得到。最貴的是義烏人留給自己消費的,最便宜的是他們賣向世界各地的商品。 義烏商品批發市場成立於1982年,此前,義烏的情形並非如此。 義烏自古是窮地,人多地少缺糧米,為瞭解決溫飽大問題,雞毛換糖做生意。改革開放春風起,義烏人趕上瞭好時期。經商做生意,撥浪鼓搖出瞭新天地。這段唱詞簡單概括瞭義烏人對物質財富積極追逐的前因。 和北方的官本位的姿態相比,位於中國東南部的義烏,老百姓更喜歡傾聽金錢的故事。義烏人對於金錢的追求是赤裸裸的,不含有一絲低調和造作。 每年春節,這裡的鄉村都有舞龍燈的習俗。龍燈的身軀是由板凳連接而成,可達數百米。龍頭則是精致的手工制作而成的。這樣的龍燈不是在每戶人傢都會停留的。隻有那些賺到大錢的名門望族才有可能花錢買到龍燈停到自傢門前的權利。 比較各傢今年賺錢的多寡很簡單。看看這傢春節燃放的煙花便可以,想表明自傢又過瞭一個盆滿缽溢的一年,隻要燃放價值過萬元的煙花即可。周圍幾個村的村民都會前來觀看。 獲得金錢的人同樣獲得瞭這樣至高的榮譽。同樣,用巧妙的辦法獲得財富的故事是流傳最廣的故事。 出賣在義烏火車站旁的一塊宅基地,可以獲得近百萬元的資金;春節賣煙花可以獲得3倍的利潤;鄰居傢的兒子博士畢業後年薪100萬元……這些傳聞正是義烏普通人所向往的生活。 根源於義烏極其發達的商品經濟的財富觀,給予瞭義烏人追求財富的膽量、智慧和資本。 這裡資金流動快、人才流動同樣快。 在國內多數大中城市享受白領待遇的職業,在義烏隻有站街頭聽吆喝的份。在義烏商品批發市場內,到處是胸前舉著廣告牌、為自己拉活的翻譯。 批發市場裡一個最不起眼的人也可能是某國際大公司的買手。 無論人的外在如何、包裝如何,義烏人的價值觀永遠是從實用主義出發的。源於這樣極其發達而又務實的商品社會,義烏人才敢於在商業領域大膽地嘗試。在義烏商品批發市場大樓的第一層,各大銀行的營業廳鱗次櫛比。但是這些最簡單的金融業務隻是為最初級的市場經濟服務的。他們自己可以創造出更加靈活、實用的地下金融體系——義烏錢幫。 據說,一個商品在最初誕生的一個星期之內,在義烏就可以找到它的仿制品。同樣,義烏錢幫又何嘗不是大型銀行在義烏靈活而又實用的仿制品呢?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