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日星期一

IMF:人民幣低估程度已減輕 中國經濟下行風險顯著_0

IMF:人民幣低估程度已減輕 中國經濟下行風險顯著

IMF:人民幣低估程度已減輕 中國經濟下行風險顯著


  【中國經營網綜合報道】據新華網報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 F)25日公佈瞭針對中國的《2012年第四條款(A rticle IV )磋商工作人員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稱,盡管全球不利影響在增加,但中國經濟看來正在實現軟著陸。預計今年中國經濟增長將放慢到8%左右,通貨膨脹率將下降到3.5%。另外,中國經常賬戶順差急劇下降和相關事態發展,都表明人民幣低估程度已減輕。

  總體而言,基金組織工作人員的評估認為人民幣相對一籃子貨幣存在中度低估。《報告》稱。《報告》指出,這一評估是以各種資料為依據:中國經常賬戶順差急劇下降,從2007年占國內總產值的10%降至2011年占國內總產值的3%以下,而基金組織工作人員針對此的中期預測也已大幅度下調;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自2005年匯率改革以來已升值約30%,過去一年(截至4月)升值8%。無本金交割遠期市場和在岸遠期市場的價格預測匯率有小幅度貶值,現貨市場的壓力已不再一邊倒;過去12個月,國際儲備積累速度顯著放緩。2011年下半年尤其如此。隨後的2012年第一季度,積累恢復到750億美元,但該數字仍少於2005年匯改後的每季度平均數(1000億美元)。

  據國際金融報報道,IMF中國工作組主管Markus Rodlauer強調,中國經濟活動步伐減緩,下行風險顯著。對此,孫立堅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目前的經濟形勢確實比較嚴峻。一方面,中國正處於利用外資市場進行結構轉型,培育消費增長的階段。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各國經濟互相依賴程度上升,而在當前全球疲軟經濟的負面疊加效應下,中國經濟難以一枝獨秀。另一方面,中國國內經濟結構本身存在著很多問題,限制瞭消費市場的發展。比如,社會保障制度不健全、貧富差距懸殊、國內消費環境安全問題頻出也在影響經濟增長速度。

  為瞭應對經濟增速放緩,中國目前正在加速進行資本投入。在外部需求疲軟、生產力過剩的當下,IMF對高水平投資的持續性提出瞭質疑。IMF強調,中國目前急需進行改革,調整經濟結構,向消費拉動型增長模式轉變。

  IMF報告中還稱,在推動經濟的同時,中國也要防止消費補貼、降低污染獎勵機制、加大社會保障投入等信貸刺激產生的副作用。孫立堅指出,中國作為新興市場,還存在著許多經濟結構問題,恢復經濟的難度要大於美國等經濟制度較為完善的國傢。(編輯:於斌)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