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3日星期五

新型城鎮化規劃將出臺擬造10個城市群 地方盲目復制存風險

新型城鎮化規劃將出臺擬造10個城市群 地方盲目復制存風險

新型城鎮化規劃將出臺擬造10個城市群 地方盲目復制存風險



  【中國經營網綜合報道】7月12日消息,被寄予厚望的城鎮化規劃預期將在年內出臺,未來即將出臺的規劃雛形已經展現在公眾面前。發改委對城市群的發展目標是,下一步京津冀、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將向世界級城市群發展,另外再打造哈長、呼包鄂榆、太原、寧夏沿黃、江淮、北部灣、黔中、滇中、蘭西、烏昌石等10個區域性城市群,在這10個城市群中,中西部地區占據大半名額。

新型城鎮化規劃將出臺擬造10個城市群

  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來,城鎮化進程取得瞭巨大成就,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城鎮化率達到52.57%,與世界平均水平大體相當。在多年的城鎮化進程中,幾億農民走出土地,成為城市建設中不可或缺的主力軍。但數量巨大的新市民群體在城市中的生活質量卻並不盡如人意。他們受教育程度、工作類別以及戶籍的限制,始終難以真正融入城市生活,更難得到和其他城市居民一樣享受同等社會福利待遇的權利。

  從2010年底,國傢發展改革委就已經開始會同財政部、國土資源部、住房城鄉建設部等14個部門啟動城鎮化規劃編制工作。隨後,“城鎮化建設”被寫入黨的十八大報告,和新型工業化、信息化、農業現代一起,成為未來中國發展的方向。

  2012年12月16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城鎮化是中國現代化建設的歷史任務,也是擴大內需的最大潛力所在,要積極引導城鎮化健康發展。從此,城鎮化更是成為輿論的焦點。

  新一屆政府如何規劃城鎮化道路,為世人所關心。在經歷種種猜測與傳聞後,6月26日,國傢發改委主任徐紹史在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所作的報告中透露,國傢城鎮化規劃目前正在廣泛征求意見並抓緊修改完善中。

  據中新網近日報道,中國新一輪城鎮化規劃正在制定中,並有望在年內出臺。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韓俊對媒體表示,中國城鎮化水平預計在2020年達到60%左右。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被寄予厚望的城鎮化規劃預期將在年內出臺。在近日剛剛結束的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上,發改委主任徐紹史對大會作瞭 《國務院關於城鎮化建設工作情況的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通過這個報告,未來即將出臺的規劃雛形已經展現在公眾面前。

  《報告》顯示,大量農村轉移人口的擁入已經讓城市社會面臨嚴峻的挑戰,現實就是被納入城鎮人口統計的2億多農民工及其隨遷傢屬,未能在教育、就業、醫療、養老、保障性住房等方面平等享受城鎮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務。現行戶籍管理、土地管理、社會保障、財稅金融、行政管理等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固化瞭已經形成的城鄉利益失衡格局,制約瞭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和城鄉發展一體化。

  針對當前可預知的城鎮化困境,徐紹史表示,接下來,國務院將圍繞四大戰略重點促進城鎮化健康發展: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優化城市化佈局和形態、提高城市可持續發展能力、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

  目前由於城市承載能力有限,一些城市面臨無序開發、人口過度集聚、重經濟輕環境等“城市病”問題。據瞭解,有研究人士指出,解決“城市病”最好的辦法就是建設城市群。在《報告》中,城市群的相關發展戰略已經被列為城鎮化健康發展的重點之一。

  在城鎮化規劃出臺前期,有關城市群的角逐也顯得日益白熱化。今年6月初,曾經有傳聞稱發改委正在準備打造10個城市群,將我國區域性城市群的數量提升至17個,其中更吸引人的是國傢級城市群很可能將會由現有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的3個,提升到5個。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查看全文

  徐紹史介紹,今後在城市群發展中,力求優化提升東部地區城市群,培育發展中西部地區城市群。

  報道稱,發改委對城市群的發展目標是,下一步京津冀、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將向世界級城市群發展,另外再打造哈長、呼包鄂榆、太原、寧夏沿黃、江淮、北部灣、黔中、滇中、蘭西、烏昌石等10個區域性城市群,在這10個城市群中,中西部地區占據大半名額。

  此外,南方都市報6月2日報道曾稱,從接近政策制定的人士處獲悉,目前在國傢城鎮化規劃制定過程中,多個省份都希望自己省份內的區域中心城市納入城市群規劃,已經納入城市群規劃的部分地區還希望晉升為國傢級城市群,於是出現瞭多地競逐城市群指標的現象。

  業內人士分析預測,有的省份擔心沒有城市納入城市群發展規劃,今後在申請項目和經濟發展中會受到冷落,於是最終的城鎮化規劃很有可能會顧及均衡性,城市群數目出現擴圍,城市群佈局相對均衡。

  3億流動人口是戶籍改革難點

  據中新網曾報道稱,在6月26日發改委主任徐紹史在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所作的報告中,首次明確瞭城鎮化的道路,戶籍改革成為報告的最大“亮點”。報告稱,要全面放開小城鎮和小城市落戶限制,有序放開中等城市落戶限制,逐步放寬大城市落戶條件,合理設定特大城市落戶條件,逐步把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轉為城鎮居民。

  城鎮化推進過程中的首要難題非戶籍制度莫屬。徐紹史透露,在未來城鎮化進程中,要按照因地制宜、分步推進,存量優先、帶動增量的原則,以農業轉移人口為重點,兼顧異地就業城鎮人口,統籌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而對於關鍵的戶籍制度改革,則是全面放開小城鎮和小城市落戶限制,有序放開中等城市落戶限制,逐步放寬大城市落戶條件,合理設定特大城市落戶條件,逐步把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轉為城鎮居民。

  實際上,全國范圍內的城鎮化規劃沒有正式頒佈,但地方上對於戶籍制度的探索已經開始進行。在7月8日召開的四川省2013年全省經濟體制改革工作會議上已經確定,在本月底前,四川省公安廳牽頭提出加快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

  另據南方都市報報道,新型城鎮化有望在戶籍制度、土地制度等方面尋找突破口。國傢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任李鐵稱,最突出的難題,是附著於戶籍上的利益如何重新分配。從20世紀50年代末開始實行的戶籍制度,將農村人口限制在土地上,向城市提供廉價的農產品,確保國傢完成瞭工業化積累。上世紀80年代起,二、三產業高速發展,城市積累瞭大量財富,進而拉大瞭城鄉基礎設施和公共福利的差距。這種與戶籍緊密相聯的利益結構,加大瞭戶籍管理體制改革的難度。國傢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中心對廣東的調查顯示,在教育、就業服務、醫療衛生、社會保障、保障性住房等5大類17項公共服務和福利方面,本地居民均可完全享受,而外來人口則有10項為“不可享受”,7項為“部分享受”或“少量享受”。要縮小這種差距要從原戶籍居民享有的公共服務和福利中切出一塊重新分配,比如高考招生的名額分配,是一項硬碰硬的改革難點。

  地方盲目復制 新城鎮化存風險?

  據媒體援引專傢的話稱,在城鎮規模結構的不合理、土地城鎮化快於人口城鎮化等問題的背景下,將很大程度上抑制城鎮化對擴大內需和產業升級的促進作用,房地產開發過量問題突出。

  實際上,在各地土地城鎮化遠快於人口城市化,部分地方政府存在盲目擴張的情況,商業地產過剩尤其三四線城市的商業地產過剩的情況較為普遍。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查看全文

  據21世紀經濟報道消息,國傢發改委有關部門在全國19個省市調研時發現,近年來,不少城市都在大規模發展新城、新區,在不符合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和所處階段特點的情況下,盲目復制和模仿瞭大量商業地產項目。

  國傢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副主任喬潤令表示,這些地方的商業地產市場正面臨過剩風險。與此同時,在過去的商業地產尤其是城市綜合體的開發過程中,盲目追求高端化定位的思路也備受詬病。

  媒體引用專業人士的話分析稱,我們現在並不需要那麼多高檔的城市綜合體,目前中國的消費人群已經高度分化,呈現出多元化的特征,所以北京、上海的商業地產標準並不能成為全國的標準,標準過高,消費跟不上,最後隻能是浪費。

  報道援引一位接近住建部的人士的話表示,各地的土地城鎮化遠快於人口城市化,部分地方政府存在盲目擴張的情況,商業地產過剩的情況,尤其在三四線城市的商業地產過剩的情況較為普遍,目前國傢層面城鎮化方案中,也在研究如何加強規劃控制。

  韓俊亦認為,城鎮化過程中也面臨一定的挑戰,城鎮化率的穩步提升,將帶來城鎮人口的大幅攀升。當城鎮化率峰值將在70%到75%之間,從現在到2030年中國將新增城鎮人口3億人。如果在本輪城鎮化下,與其相關的土地制度、公共服務制度、戶籍制度和融資機制跟不上,城鎮化所蘊含的內需潛力難以充分釋放,人口城鎮化建設更是難以跟上土地城鎮化建設。

  實際上,據瞭解,有關土地城鎮化和人口城鎮化如何協調發展,是本輪城鎮化解決的重點,並被《國務院關於城鎮化建設工作情況的報告》重點提及。

  國傢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研究員馮奎日前撰文指出,目前,一些省、市紛紛以省會、地市為中心、提出要構建各種不同的城市群。應該指出,城市群也存在著發展質量的問題,簡單依靠在規劃圖上畫圈圈,以及不恰當地通過行政力量捏合的許多所謂的城市群,存在許多問題,將會演變成未來的“城市群病”,主要表現在:一是有的地方的城市群規劃不切實際地誇大資源的向心集聚,規劃的科學性較差。二是城市群內部缺乏溝通協調機制。三是存在著重經濟、輕生態的問題。四是城市群人口承接的功能沒有完全發揮。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查看全文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