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交會變“光腳會” 企業嚴防被“克隆” |
面對全國一季度外貿同比隻增長7.3%的數據,商務部分管外貿的副部長鐘山也承認,要實現10%的增長目標並不容易。而作為中國外貿風向標的新一屆廣交會,就是在這確保外貿增長的壓力下召開。 然而,從目前廣交會召開的實際狀況來看,總體情況似乎難以樂觀。雖然一些依靠產品創新的企業取得瞭令人驚喜的訂單增長,可這些難得一見的亮點企業,馬上要面臨創新被克隆的尷尬。 廣交會=砍價會? 這生意沒法做瞭。易汸陶瓷有限公司國際經銷部經理劉易袁無奈地表示。而在四五年前,他每參加一次廣交會,都能換回來兩本厚厚的名片。今年展會結束瞭,才拿到半本名片。而且真正簽下的單子普遍都是小單,成本很高,算下來沒什麼賺頭,劉易袁表示。 今年歐美客商比往年少瞭起碼四成,廣東蒙娜麗莎新型材料集團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除瞭全球金融危機和經濟下滑的影響外,另一個重要因素則是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去年仲裁的歐盟對華陶瓷反傾銷案中,大部分的佛山陶瓷企業都被歐盟征收69%的高額關稅,這讓中國制造的陶瓷成本優勢幾近於無。 無奈之下,陶瓷行業把目標瞄準新興市場——中東、印度、俄羅斯、巴西等。這些客戶對價格變化非常敏感,劉易袁告訴記者,這導致有些廠傢不得不在價格上一再讓步,結果是客商把廣交會變成瞭砍價會。 遭遇價格戰的並非隻有陶瓷行業,廣交會第二期主要是日用消費品、禮品和傢居裝飾品,企業一般都屬於勞動密集型的,產品微利。但大量客戶一進門都是問最低折扣價,佛山美邦傢居有限公司的銷售經理侯小明表示,這些客商大都跑瞭一圈展示企業,然後記下每筆報價,最後還會拿出其他公司的報價跟你砍。 這讓勞動密集型企業大呼吃不消,來廣交會之前,大傢一起去行業協會吃飯,都說要穩住價格,即使不上漲起碼不能再降。東莞星聯傢具有限公司的總經理劉藝海表示,去年下半年以來勞動力成本又上漲瞭15%-20%,雖然有部分原材料價格有所下調,如鋼材,但總體而言原材料價格還是在往上走。企業的利潤已經很微薄,劉藝海舉起手中的4A紙表示,再打價格戰,結果是大傢都不用玩瞭。 今年一季度中國對外貿易額同比增長瞭7.3%,大大低於原來的預期,更低於去年同期的水平。商務部副部長鐘山也承認,今年的貿易形勢非常嚴峻。 深圳一達通企業服務有限公司的研究團隊,對4000多傢外貿型中小微企業進行瞭抽樣調查,顯示今年以來珠三角外貿企業訂單同比下降近一成,廣交會訂單呈現短、小、散的特點,訂單分拆後,企業議價能力進一步下降。 短暫的訂單增多,規模相對穩定的長單比例也在下降。進口商觀望心態明顯,多采取訂單分拆的做法。再加上原材料價格及勞動力成本進一步上漲,國內企業利潤下降,經營壓力明顯增加。深圳一達通企業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魏強表示。 4月19日結束的廣交會第一期的數據也顯示,機電產品累計成交額188億美元,較上年春季廣交會下降5.5%,較110屆秋交會下降9.5%。 創新產品頻遭復制 “要是玩價格戰,肯定沒法與新興生產基地相比”,劉藝海表示,這屆廣交會除瞭本國產品外,還在第一、第三期設立進口展區。其中一些來自於越南、柬埔寨、土耳其的展商就展示出不少日用電器、建材、傢具、五金產品。“他們的價格有天然優勢”,劉藝海表示,以越南為例,當地工人的工資水平隻有珠三角工人的50%~60%,“其產品降價的空間起碼比國內廠商多5%。”雖然市場將國內產品的質量看高一些,但法國采購商史提芬告訴記者,這些新興生產基地開始有歐美技術進入,生產能力快速提高,產品質量並不比國內廠商差多少。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在這種局面下,國內廠商不得不選擇以創新為賣點,不少都推出新產品或新服務。公司今年的出口增長預計在20%以上,廣東海興集團的某負責人表示,其出口逆市上揚的重要原因就是其新產品的推出。這就是沃爾瑪有興趣的那個產品,該負責人指著一排塑料制造的盤子表示。據瞭解,該產品是以玉米、甘蔗等生物材料制造的,不僅原材料環保,而且可以生物降解。 推出創新產品還包括傳統行業,例如宏陶陶瓷就推出瞭一款名為宏陶大理石的全拋釉高端產品,據該公司出口總經理伍劍峰表示,這種產品具有超耐磨、高硬度的特點,且通過瞭科技成果省級鑒定,為業內少見產品。 記者在廣交會現場發現,創新產品確實受到更多采購商的關註。但還是有參展商表示,不敢把大量資金投入到創新之上。模仿、抄襲太多瞭,往往前期投入幾百萬元的研發費用,最後產品隻能賣半年。彩奇塑料有限公司的總經理吳文傑表示。他覺得現在的廣交會就是光腳會,光腳不怕穿鞋的,公司成功推出一個新產品後,再過半年就變成滿大街都是瞭。 知識產權之痛 公司會通過產品快速創新解決這一問題。浙江熊寶寶玩具有限公司銷售經理林志婷表示。該公司在廣交會上推出瞭幾款新型兒童玩具,取得瞭不俗的成績。林志婷認為,被模仿是無法避免的,因此隻能通過不斷地創新走在業界前沿。等到其他雷同產品出廠時,公司又會推出新品,總能保持優勢。她向記者表示。 這隻是理想狀態,海通證券快消品分析師林怡偉認為,因為沒有任何一個公司能保證,研發的每一款產品都能在市場上取得成功。即使是蘋果公司的產品也有受歡迎,和不那麼受歡迎的區別,林怡偉認為,模仿的公司無需為這一難題承擔風險,隻要瞄準標桿企業最受歡迎的產品,縮短其推出市場的時差,則無往而不利。 如果是沒有取得產權證書的新產品,我們會建議企業不要放在展示現場。來自臺灣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的專案經理林怡伶認為,獲得知識產權專利是保障企業的最好方法,他們希望通過這種方法避免創新產品被仿冒侵權。 公司去年申請瞭專利的產品,今年起碼有七八個攤位都在展示。吳文傑略顯無奈地告訴記者,公司前年決定加大研發投入,前後花瞭三百萬元開發瞭一款新型彩印技術,這會讓產品的顯像更為突出,更有立體感。這一技術也讓他們在去年的秋交會上訂單增長瞭4成。當他們今年興致勃勃地想把這一產品推廣到更大市場時,卻發現今年廣交會上已有同行推出瞭相同的產品。 遇到這種情況,隻能向知識產權局報案,吳文傑表示。記者瞭解到,廣交會對知識產權的處理非常謹慎,廣東省知識產權局從廣州、汕頭、佛山、惠州和東莞等市抽調人員組成瞭專利聯合執法隊對本屆廣交會進行巡查,截至4月17日,廣交會共受理知識產權投訴157宗,其中專利投訴就有148宗。 “沒辦法,廣交會隻能接受投訴,但無法阻止這些企業賣產品”,吳文傑表示,如果要通過訴訟解決,還要面對己方舉證、地方保護主義等種種難題,一般企業根本無法承擔這巨大成本。吳文傑表示,公司以後創新會更多集中在產品形式、外觀上。盡管這些創新容易被模仿。“但起碼工藝創新、技術研發的三百萬元研發資金可以省下”。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