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危機:真實的歐洲 |
一向對自己的經濟市場體系信心滿滿的歐盟,小小的一個經濟體成員國希臘犯瞭點債務危機,歐盟領袖吵成一團,似有世界末日來臨之感。假如德國在第一時間對希臘債務危機做出正面的積極回應,希臘債務危機完全是不可能成為問題的問題。 6月17日在佈魯塞爾召開的歐盟峰會,被外界看做是為即將在本月底召開的加拿大G20峰會作立場協調和前期準備。佈魯塞爾峰會廣泛討論瞭采取更嚴厲金融監管措施的可能性,其中的可能性之一就是征收金融機構稅,並以此稅為基礎,構建對未來問題銀行援助儲備金,以擺脫對普通民眾繳納的稅的依賴和減低援助的政治阻力。歐洲這項改革不可能在盟內自行完成,需要在G20集團層面上達成共同行動的意志才行。 歐洲的沉淪,使這次佈魯塞爾峰會不得不拿出足夠多的時間和精力,來集中討論內部性問題。數天前,評級機構穆迪突然下手,把希臘主權債務信譽從A3級,連降三級,打入瞭垃圾級的Ba1級,完全不顧歐洲已經建立的7500億歐元救助一攬子計劃的積極意義,也不顧IMF和歐洲提供給希臘的1100億歐元援助正在產生的積極效果,令歐洲領袖震怒。穆迪的降級理由相當簡單,無非就是緊縮政策對國傢經濟增長的影響和采取緊縮政策的時機都存在很多不確定性,尤其在全球經濟環境不太理想的情況下。投資者在市場上拋售希臘債券風潮再起,使這次本沒有把西班牙債務問題列於大會議題的歐盟峰會,也不得不再次重視起來。西班牙經濟規模列於歐元區第五位,西班牙要是失守,歐盟體系將面臨崩潰。 強大的歐盟難有強大的領導力 經驗表明,強大的歐洲沒有強大的領袖強有力的領導,是歐洲沉淪的主因。去年11月,比利時首相范龍佩當選為首位歐洲理事會常任主席。歐盟總統的誕生,被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歡呼為解決瞭基辛格提出的歷史難題,歐盟將會發出一個聲音。擁有5億以上人口、經濟總量超過美國的歐盟,被觀察傢們不約而同定義為超級大國。但是,這隻是紙面上的超級大國,歐盟總統機構的產生,更加弱化瞭本可以實質承擔歐洲領袖角色的法德等國的權力延伸力。 2010年3月8日,美國《時代》周刊網站刊登瞭政論傢西蒙·羅賓遜的《歐洲難以置信的衰退》評論文。西蒙·羅賓遜指出,《裡斯本條約》後的歐盟,至少對三大問題都基本上交瞭白卷。在美國就阿富汗戰爭大興“增兵”之策時,歐盟則袖手旁觀,在美國和中國及俄羅斯頻頻就朝核問題、伊朗核問題密切磋商時,很難見到歐盟眾多領袖的影子,“總統”范龍佩稍動瞭一下親自出馬的念頭,就遭到歐盟各成員國的輿論“群毆”,被指責“有野心”,超越《條約》授權等。在哥本哈根氣候峰會上,是美國和中國在最後時候促成瞭一項全球協議,而那時歐盟領袖則坐在冷板凳上。一向對自己的經濟市場體系“信心滿滿”的歐盟,小小的一個經濟體成員國希臘犯瞭點“債務危機”,歐盟領袖吵成一團,似有世界末日來臨之感。假如德國在第一時間對希臘債務危機做出正面的積極回應,希臘債務危機完全是不可能成為“問題”的問題。就是德國和法國,在今年3月歐盟峰會時,還在念念有詞地提倡“自我負責論”,拒絕對希臘施以援手。德國和法國看到瞭走弱的歐元對他們這樣傳統出口和制造國的好處,但拒絕看到這類好處的不可持續性。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希臘危機扒光瞭歐洲身上的華衣。歐洲委員會主席巴羅佐哀嘆危機把歐洲經濟一夜打回十年前水平,末日預言傢魯比尼也悲觀地預計,歐洲這場危機有可能連累世界最大的負債國日本和美國,致使世界經濟陷入雙底衰退的泥潭,哈佛肯尼迪政府學院經濟學教授達尼!羅德裡克更是指出,希臘危機再一次證明瞭經濟全球化、政治民主化和民族國傢之間的不可調和的沖突。穆迪對希臘的評級連降三級,就是預感到政治民主化之下的工潮引發的社會動蕩和政局不穩。 6月17日的峰會,應算是被希臘債務危機揍得鼻青臉腫的歐洲領袖們再一次集體反省。一份歐洲2020年戰略的十年發展規劃,似乎讓歐盟經濟得以實現以知識和創新為基礎的靈巧增長和促進就業的包容性增長。歐盟總統范龍佩向會議提交的盟內經濟治理建議方案,將提到今後如何管好盟內的財政支出嗜好嚴重的小國。 歐洲癱瘓由成員國造成 法德領導人在佈魯塞爾峰會之前其實就已經先行召開瞭一個兩國峰會。這兩個歐洲最大經濟體的領導人在舉行會晤後對記者發表的講話中強調,要嚴懲高赤字的盟國。默克爾說,她和法國總統薩科齊都認為,可能需要對現有的歐盟條約進行修改,其中包括采取更加嚴厲的形式,對那些未能履行自己財政承諾的國傢給予處罰,如取消在歐元區的投票權。 法德領導人顯然把手高高舉起,但不得不輕輕落下。早在債務危機爆發之初,德國揚言要開除那些執行不負責任財政政策的盟區國傢,但一個成員國從歐元區的退出,很快就會成為歐元單一貨幣體系的散體,德國人在充分評估瞭重啟德國馬克的風險後,還是認為保持單一貨幣體系以便保有龐大盟內市場是最有利的選擇。 另一方面,現有歐盟的法律並沒有為歐盟強勢領袖更多的發揮空間,歐盟法律有準入的規定,卻漏掉瞭退出的安排。1993年生效的《馬斯特裡赫特條約》(簡稱《馬約》)和1997年生效的《穩定與增長公約》(又稱《阿姆斯特丹條約》,簡稱《公約》),除規定瞭歐盟財政政策的基本規則之外,並沒有太多懲罰成員國的規定,統一的傾向政策沒有形成統一的財政政策,這成瞭過度開支的問題所在。在這樣的條件下,法德唯有求漫長的變法進程,並把歐洲再一次拖進冗長的立法審批過程。作為代價,法德將不得不承擔起不斷向歐洲壞小子們輸血的責任。 與耀眼的法德領袖相比,英國新人卡梅倫上任後第一次亮相於歐盟峰會,並沒有引起新人轟動效應。由於卡梅倫是英國二十多年來第一次懸浮議會下誕生的聯合政府首相,其在歐盟諸位強勢領袖面前,稍顯缺少底氣,影響力遠不如同為聯合政府出身的德國總理默克爾等,因為英國多數代表制下的聯合政府是虛弱的代名詞,而在比例代表制下的法德,聯合政府往往是強大的象征。顯然,法德無意中把持瞭這次佈魯塞爾峰會。一位瑞士國際政治經濟學教授承認:歐洲的癱瘓,全是成員國造成的。一個亞洲外交官說:歐洲領導人總是相互之間來來往往,喜歡串門。這名外交官的意思就是,他們效率奇低,他們光是研究把巴掌拍在歐洲壞小子屁股什麼位置,都要扯皮半天。 作者為國際政治文化學者 聲音 歐洲富裕國傢元首在救助過程中的相互扯皮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德國總理默克爾:援助不在周四(3月25日)會議的議題上,因為希臘說它自己顯然還不需要幫助。默克爾指的是於3月25日至26日在佈魯塞爾召開的歐盟峰會。 意大利總理貝盧斯科尼:如果歐盟成員沒有準備好幫助一個受危機沖擊的歐元區國傢,那麼歐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瞭。 法國總統薩科齊:我們正在就具體明確的援助工具進行研究,已準備好相應的措施對希臘進行貸款救助。希臘不僅會得到政治上的支持,還將在各方面獲得援助,但目前不會進行詳述。薩科齊呼籲歐元區各國隨時準備為希臘政府提供必要的資金支持,助其渡過危機。 在佈魯塞爾召開的歐盟首腦會議上,法國總統薩科齊威脅說,如果德國不出手救希臘,法國將退出歐元區。薩科齊還特別針對瞭德國領導人:我這話就是說給安吉拉·默克爾女士聽的,她必須妥協並提交解決方案。 西班牙《國傢報》評論,在援助希臘的問題上,法國、意大利和西班牙已經形成瞭共同陣線,薩科齊還威脅瞭默克爾,這在傳統的‘法-德軸心’中刻下瞭裂痕。 相關 歐債危機的緩慢救援計劃 3月25日 在比利時首都佈魯塞爾,參加歐盟峰會的希臘政府發言人喬治·佩塔洛蒂斯證實,在當天晚間召開的歐元區峰會上,歐元區成員國領導人通過瞭希臘救助方案,方案改寫延續11年的歐元區規則,達成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參與並條件嚴格的協議,準備向希臘等債臺高築的歐元區成員國提供援助。 這是歐元區自1999年成立以來首次被迫出臺救助成員國的方案。 4月11日 歐元區財長敲定對希臘救助機制的細節,同意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一起聯合救助,提出歐元區國傢將在雙邊基礎上為希臘提供貸款,第一年總額為300億歐元,其後如有資金需求將另行協商,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會同時提供150億歐元。與此同時,歐元區財長會議強調希臘尚未請求馬上啟動。用歐盟負責工業領域事務的專員安東尼奧·塔加尼的話來說,這宣告瞭希臘主權債務危機的最嚴重時期已經過去。其實,這也意味著歐盟最終選擇瞭放棄區域內部分貨幣政策決定權,轉而通過引入IMF援助來解決希臘債務危機帶來的潛在貨幣沖擊。 5月2日 歐元區16國財長2日召開特別會議決定,為希臘啟動一套總額達1100億歐元的救助方案,以幫助其走出債務危機。這一救助方案中歐元區提供的金融支持規模是史無前例的。根據方案,歐元區成員國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將在未來三年內共同出資1100億歐元,幫助希臘渡過難關。其中,歐元區成員國將出資800億歐元,其餘資金來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歐元區國傢第一年將為希臘提供300億歐元,首筆款項將在5月19日前到位,讓希臘政府可償還屆時到期的85億歐元國債。 6月7日 召開的歐元區財政部長會議最終確定瞭向深陷債務危機的成員國提供4400億歐元(約合5260億美元)援助貸款方案的全部細節,並再次敦促各成員國加大力度削減財政預算赤字以捍衛市場信心。此前反對救助呼聲較高的歐盟最大的經濟體德國宣佈,將在未來4年內削減開支816億歐元。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