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債權國地位被明顯誇大 權利義務不對稱 |
據人民日報報道,中國雖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債權國,但這種債權國地位是不成熟、不對稱的,不應該也沒有能力承擔所謂的‘債權國責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開門見山地說。 巴曙松表示,中國作為一個人均GDP位列全球100名之後的發展中國傢,成為世界最大的債權國,主要是全球產業鏈分工演進帶來的結果,也與全球儲蓄與消費失衡、國際貨幣體系改革嚴重滯後密切相關。 巴曙松(博客)認為,不成熟的債權國地位造就瞭中國凈投資收益逆差的悖論。從理論上講,一國的國際收支結構本質上決定瞭該國在全球范圍內配置資源,實現投資收益的能力。一個成熟的債權國不僅應該擁有貿易順差和海外凈資產,而且也應該獲得相應的海外投資凈收益。因此,貿易項目順差和海外投資收入項目順差的雙順差格局才真正說明一國具備瞭成熟債權國的條件。然而,在當前不平衡的國際貨幣體系下,我們卻看到瞭一種極為反常的悖論:美國作為全球最富裕的國傢,同時也是世界最大的債務國,然而,美國的海外投資收益卻依然為正;相反,中國作為一個仍然相對貧困的國傢,和一個新興的債權國,中國的海外投資收益卻持續逆差。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