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6:“以小搏大”的“屌絲逆襲”中國夢 |
在燒錢成癮的中國視頻行業,沒有海量資金支持的酷6,能否以小搏大,打造下一個“屌絲逆襲”的中國夢? 從2011年至今,酷6在短短3年時間裡,迎來瞭繼李善友、朱海發、施瑜之後的第4位CEO——杜昉,比他浙江衛視原副總監的身份更知名的,是他一手打造的節目:2012年紅遍中國的選秀節目《中國好聲音》。 杜昉來到酷6,提及的戰略仍然是前幾任CEO反復提及的,與現如今主流視頻行業“燒錢競購好內容”完全不同的 “視頻分享平臺”、主要內容為“UGC、短視頻”。 “如果手上有錢去買好的內容,但是沒有人去做好的內容,這件事情會比較危險。” 杜昉告訴《中國經營報》,“我們買來的東西終究不是自己的,我們自己整合,自己原創才是自己的。隻要有錢就能做好,但是這個錢什麼時候是個底?視頻網站電視劇炒到這樣的程度,我覺得是很可悲的。”杜昉表示,陳天橋和他,一直都非常看好UGC和Youtube的商業模式,認定其在中國會有更大的發展潛力。 現實比理想殘忍得多。 2013年Q1財報顯示,酷6營收規模不到優酷土豆的4%,股價一直在1美元左右徘徊,而凈虧損167萬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79萬美元略有縮窄,這個成績,是前任CEO施瑜縮減開支而取得的。 過去的三年,在酷6頻繁更換CEO之時,中國的網絡視頻行業,演出的戲碼和互聯網其他細分行業沒什麼不同。優酷、搜狐等視頻網站的模式完全相同,都是網絡播放渠道,他們之間的競爭隻是資本的角逐:誰更有錢,就能買到更好的內容和更多的流量,占據更大的市場份額。如今,優酷土豆、搜狐、樂視、愛奇藝等幾大網站的平臺地位已經基本確立。 顯然,在如今的視頻行業,一個公司想走“以利潤換規模”的老路殺出重圍,成為新勢力,投入的成本之巨,早已和三年前不可同日而語。然而,已經在酷6身上投入2億美元的盛大,不會希望酷6繼續沉淪下去。 盛大的產業鏈之長,在互聯網企業中鮮有超越者。 隨著BAT的崛起,在互聯網圈子裡漸漸邊緣化的盛大,近些年不再以互聯網公司自居,而改稱自己為“娛樂公司”。看得見的事實是,盛大造血的“現金奶牛”——遊戲業務的營收增速在逐漸放緩,而在酷6動蕩、盛大文學上市擱淺等一系列事件之後,眾多依賴集團輸血的新業務卻無一成為盛大的新支點。 視頻網站,歸根結底是網絡播出渠道,一個渠道平臺,左手要握著優質的內容,右手要吸引大量觀眾。從杜昉的言論和酷6多年未變的“短視頻分享平臺”的定位不難看出,盛大是否會對酷6砸出重金有待商酌,而請來善於制做內容的杜昉掌舵酷6,盛大顯然是寄希望於以小搏大,用優質內容撬動關註度,讓酷6“小而美”的活下去。 而杜昉本人,也給瞭看客們更多的猜想和期許。2012年,《中國好聲音》這檔平民選秀節目橫空出世,節目贏得的關註度和天價的廣告收入、冠名收入,真正讓人感覺到,“以小搏大”似乎不是夢想。 “我們有大量懷揣夢想的青年、少年,如果能夠給他們一些平臺,給他們一些幫助,讓他們有更多分享的快樂。”杜昉表示,一直以來,自己做的節目,就是制造為大眾制造夢想。 因此,杜昉來到酷6後的第一個活動,就是“七夕表白視頻征集大賽”,並有模有樣的請來《失戀33天》導演滕華濤、《北京愛情故事》導演兼主演陳思成和杜昉一起擔當評委,要將選秀模式從電視臺帶到酷6。 眾所周知,“視頻分享平臺”這個商業模式並非新鮮,業內的56網等網站,一直以該模式運作得不溫不火。杜昉承認,如果今天的優酷土豆、搜狐,相當於電商行業的京東、蘇寧易購,而酷6僅僅是未成熟的視頻大集市,“相當於小商品批發市場”。 上一頁 1 2 下一頁查看全文
杜昉承認,如《中國好聲音》、《超級女聲》這樣的節目,如同“江山代有才人出”,是中國電視圈7~8年才能出一個的難得樣本。而杜昉在酷6,能否延續他的傳奇,酷6的“以小搏大”究竟能否逆襲,還要留給時間去驗證 上一頁 1 2 下一頁查看全文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