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致庸”的企業傢位置(4.6) |
“喬致庸”的企業傢位置 要想管理好傢族企業,管理者需要打造一支由傢族和傢族之外優秀人才組成的企業傢團隊。隻有當他們共享企業利潤時,企業傢才能真正睡好覺。 文/郭凡生 很多人最近都看瞭央視熱播的電視劇《喬傢大院》。這部戲雖然描寫的是清末晉商喬致庸的經商故事,但對我們現在的中小企業仍有重要的借鑒意義。如果要問《喬傢大院》裡最令企業傢難忘的情節是什麼?想必很多人都會回答是“晉商的身股和銀股”。晉商在最成功的時候,身股占六,銀股占四。在包頭這個經營得最好的地方,甚至身股占七,銀股占三。更重要的是,晉商當時把身股和銀股定成瞭制度,連老板都不能更改。晉商當年之所以成功,這是非常關鍵的一點。 永恒的挑戰 在任何時候,傢族企業管理都面臨兩個問題:第一,管理的最大化邊界問題。管理最大化的邊界決定一個人最多隻能管七八個人,管多瞭就要出問題,所以傢族企業要做大就需要傢族中有非常多的人。第二,人才的多樣化問題。即使傢族內的人都很優秀,也無法滿足企業發展中對人才的要求。所以不管傢族企業的產權和受益權怎樣,要想做強就必須在人才上實行無傢族邊界的人才管理制度,也就是說招的人必須是非傢族成員。 而這兩個問題遇到最大的挑戰是管理者的忠誠度問題。因為企業所有的東西將來都歸傢族的後代所有,而幹活的人沒有份。這個時候,企業傢憑什麼讓這些人像自己的兒子一樣有忠誠度呢?由此我們會發現,最讓傢族企業老板頭疼的就是自己培養瞭多年的副總、市場總監分出去跟自己辦瞭一樣的企業,回來參與競爭;還有一類老板最頭疼的事也是有人分裂出去跟他競爭,但是這類老板跟剛才提到的第一類老板的不同點在於,他就是從第一類老板那兒分裂出來的――也就是說,他“背叛”瞭原來的老板,如今他的下屬又“背叛”瞭他。我們可以看到,在傢族企業中拿著市場資源和用戶另立山頭的大多數不是傢族成員,而是傢族企業雇傭的職業經理人。在過去的幾年間,這種分裂天天都在發生。 打工者永遠朝著利益最大化的方向走。所以傢族企業管理最基本的問題在於,因為管理的最大化邊界和人才的多樣化要求,使我們不得不面對許多非傢族的優秀人才,當你面對這些人才的時候,怎樣才能讓他們變得對企業忠誠? 把阿姨變成父母 現代企業制度講究經營權和所有權分離,也就是說讓職業經理人來管理企業。這種觀點是否正確呢?有人把企業比喻成孩子,那孩子的父母顯然是投瞭錢的傢族企業領袖們,他們體現瞭跟企業之間的血肉關系。父母養孩子,就算賣血也得把他養大。那麼職業經理人是什麼呢?職業經理人隻是阿姨,阿姨得不到工錢一定會走。我們的企業到底讓阿姨來管好,還是讓父母來管好?不用說,一定是父母來管好。但是如果父母能力不夠,就要把阿姨變成父母。 當我們放眼全球的知名企業時,就會發現事實上經營權和所有權已經無法分離瞭。比爾?蓋茨創立瞭微軟,他擁有最大的股權,但他同時也是經營者。楊致遠創立瞭雅虎,他是雅虎的創立人、最大的股權持有者,同樣也是管理者。網易、百度、攜程、騰訊……這些企業的創業者都是企業最大股份的持有者,而且是公司的CEO,是最重要的領袖。所以現在的世界潮流不是經營權和所有權分離,而是兩權合一;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的特征不是由一個企業傢來掌控一個企業,而是由一個企業傢團體來掌控一個企業。這就是民營企業在發展過程中解決經理人忠誠度最重要的制度改造。 通過上市,雅虎創造瞭幾百個百萬富翁,微軟創造瞭上萬個百萬富翁。在國內,百度成功上市後也創造瞭一大批千萬富翁和百萬富翁,這是一種重要的制度安排。當然,在這個將企業傢變為企業傢集團的過程中,我們必須考慮操作方法。從慧聰的經驗來看,首先要做的是動受益權,使管理權社會化。慧聰最初把70%的分紅分給不持股的職業經理,讓職業經理人也有父母的感覺。五、六年之後,當公司運行穩定的時候,我們再對公司實行股份制改造,叫“買一送二”,即買一百送兩百,而且規定三年之內離開公司的員工要退還本金,對幹瞭三年之後離開公司的員工,用三倍的價格收購他們的股權,使股權不會外流。 為什麼要先動受益權,而不動股權?因為小企業給股權人傢未必想要,而小企業分錢別人一定會要。所以傢族企業最開始首先要考慮受益權的社會化,就是讓企業利潤的享有者不僅僅是傢族的人,而是擴大到傢族以外的人。我認為把50%以上的受益權給傢族以外的人去享用才有說服力和感召力,慧聰就是這樣做的。 當受益權動到一定程度再動股權才是成功的。慧聰92年建立,到99年才動股權,從92年到99年這7、8年我們動的一直是受益權。其實,當公司不具有上市目標和特征的時候,隻動受益權就足夠瞭。 從股權的角度講,在世界500強中,80%以上的企業就是用幹活的員工占大股、投資人占小股的方式而得以發展。雅虎隻有100萬資產且沒有盈利的時候,孫正義向雅虎投瞭1億美元,隻占有雅虎30%的股份,因為他讓幹活的人占得多,雅虎就發展得快,孫正義的1億美元最後掙瞭100多億美元。雖然隻占有30%,但是他卻使自己投入的資本得到瞭百倍的回報。這是為什麼?因為他投瞭1億美元進去,把70%的股權給瞭幹活的人,他把以楊致遠為首的雅虎的幾百名最優秀的人才變成瞭親生父母,跟他一起來關照雅虎,所以他取得瞭成功。 這就是知識經濟,一種全新的管理形態,它強調持股者和擁有能力的管理人員共享企業。它已經成為這個時代企業制度的標志,已經成為瞭不可抗拒的潮流。 (本文根據郭凡生在“2006年中國特色傢族型企業管理論壇”上的講話整理。) |
2014年12月12日星期五
“喬致庸”的企業傢位置(4.6)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