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7日星期三

中俄在多方面合作促成兩國戰略高度互信-中俄關系-俄羅斯天然氣-中俄聯合軍演

中俄在多方面合作促成兩國戰略高度互信|中俄關系|俄羅斯天然氣|中俄聯合軍演

中俄在多方面合作促成兩國戰略高度互信|中俄關系|俄羅斯天然氣|中俄聯合軍演


  □晨報記者 俞潔

  對於中俄高調“亮劍”,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俄羅斯中亞中心主任李新20日在接受晨報記者專訪時表示,“無論是聯合聲明還是聯合軍演,都體現瞭中俄戰略互信達到最高水平,同時明確表達瞭中俄力挺對方的態度”。

  價格是天然氣談判關鍵

  對於《中俄關於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系新階段的聯合聲明》,李新表示,從內容來看,這一聲明體現瞭中俄的互相支持,對兩國自身的發展也有巨大的推動作用。

  首先,在廣受關註的天然氣問題上,盡管暫時沒有簽署對華供氣合同,但聯合聲明表示,中俄將建立全面的能源合作夥伴關系,進一步深化石油領域一攬子合作,盡快啟動俄對華供應天然氣。20日有媒體報道稱,中國準備好取消俄羅斯天然氣進口稅,對此,李新解讀說:“取消進口稅將降低中國企業的進口成本,從而使得中俄有望就供氣價格達成一致。”

  據李新介紹,俄羅斯天然氣的出口價格明顯高於中國民用天然氣的價格,所以中俄天然氣談判持續瞭10年之久,一直沒談妥,價格問題是最為關鍵的一環。如果中俄能就價格問題談攏,將極大鼓勵俄羅斯天然氣向東出口,同時滿足中國的能源需求。目前,中國一半的民用天然氣從土庫曼斯坦進口。

  其次,聯合聲明明確表示,反對幹涉他國內政,放棄單邊制裁。李新稱,這更多地反映瞭中方在當前形勢下對俄方的力挺。李新說:“普京此次訪華,某種程度上是在困難的情況下希望得到中方的支持。烏克蘭危機後,俄羅斯受到西方多輪制裁,中俄此時共同發出聲音,是向西方表示‘制裁解決不瞭問題’。”

  此外,聯合聲明還在基礎設施建設、增加互相投資、擴大本幣結算規模等務實合作領域作出表態。李新表示,這些務實合作措施不僅助推中俄關系發展,對中俄兩國自身經濟結構的改變也有很大作用。此次烏克蘭危機後,西方資本尤其是“熱錢”大批逃出俄羅斯,使俄羅斯的經濟承受巨大壓力,俄羅斯此時將目光轉向中國,希望中國企業在俄羅斯投資設廠,就是借此轉變單純依靠向西方出口能源的經濟結構。對於中國來說,從出口消費品到直接投資甚至輸出高鐵技術等中國領先技術,也將改變以往僅僅依靠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經濟結構。

  艦艇混編體現戰略互信

  此次中俄聯合軍演在還未開始時,就受到美國、日本和東南亞一些國傢的極大關註。在俄方戰艦來華途中,日方甚至派出宙斯盾艦跟蹤監視,日媒也紛紛表達瞭對中俄軍演在東海舉行的擔憂。對此,李新表示:“這是中俄常規演習,並非刻意安排在東海,西方國傢總是抱著‘冷戰’思維看待問題,才會認為中俄此次軍演十分敏感。”

  據李新介紹,中俄此次聯合軍演與以往相比,首次將參演艦艇全部混編,“這意味著雙方信息共享,體現瞭戰略互信達到最高水平”。此外,此次聯合軍演還將首次組織水面艦艇編隊進行互為條件超視距攻防演練,首次安排潛艇與水面艦艇自主對抗,“演習的聯合性、融合性和實戰性明顯增強”。

  據報道,在軍演之外,普京此次訪華期間,中俄還簽署協議擴大軍事領域的合作,其中,最大的兩項合同就是聯合制造大型寬體飛機和在中國境內生產米-26重型運輸直升機,這說明俄羅斯願意向中國出售航空技術。俄羅斯媒體此前還表示,俄方有可能向中國出售S-400防空導彈系統和蘇-35殲擊機。對此,李新表示:“這表明中俄不僅在政治上、經濟上,還在軍事上擁有高水平的合作關系。”

  中俄關系處於歷史最佳

  自去年3月習近平當選中國國傢主席以來,他與普京已經在7個不同場合進行瞭會面。今年,普京除瞭這次訪滬,還計劃於11月來華參加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對於中俄首腦的頻繁互動,李新表示,“中俄關系才是新型大國關系的典范,與中美關系不可同日而語”。

  李新稱,當前背景下,俄羅斯因烏克蘭危機受到西方制裁,而中國在亞太地區也受到美國“再平衡”戰略的影響,因此,中俄加強合作有“必然性”。

  俄羅斯在2012年就展開瞭“亞太戰略”,通過開發遠東把安全重心轉向亞太,準備和“重返亞太”的美國打一場“遭遇戰”。對於中國來說,面對美日安保同盟,俄羅斯的加入有助於平衡地區勢力。

  中國外長王毅最近表示,中俄關系處於“歷史上最好階段”。“這對美國來說是一個刺激,”李新表示,難怪有外媒近日評論說,“美國總統奧巴馬犯瞭一個大錯,就是同時得罪瞭中俄。”

(原標題:中俄聲明互相力挺 戰略互信高度空前)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