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16日星期一

青少年為什麼喜歡“性”?

青少年為什麼喜歡“性”?

青少年為什麼喜歡“性”?


  婚前性行為,同意站綠燈區,中立站黃燈區,反對站紅燈區。結果,49人的培訓班,隻有三人站到瞭紅燈區隊列。在廣州市青年文化宮舉行的性行為與決定培訓課程上,九成大學生不反對婚前性行為,參加培訓者多為各高校學生,對於當面討論性絲毫沒有拘謹。現在是21世紀瞭,我覺得在正確的觀念下,雙方都願意,隻要不違反國策,婚前性行為沒有什麼不正常的。一位贊成婚前性行為的男生大大咧咧地說。(《南方都市報》2月27日)

  九成大學生不反對婚前性行為,面對壓倒多數性的選擇,社會好像無可指責,畢竟,這是二十一世紀瞭,人們的思想觀念非常前衛、開放,性行為也是人的基本權利。但我想問一問,在這些贊成性行為的大學生中,你們誰知道發生婚前性行為可能帶來哪些嚴重後果?作為學生的你們,你們又會如何處理這些後果,能否妥善處理這些後果,能否不給當事雙方帶來身心的傷害?

  九成大學生不反對婚前性行為,他們的選擇是一致的,但贊成者的理由大概各不相同。而社會為瞭解放思想,對青少年婚前性行為也是相當地寬容,這直接導致瞭性行為人群年齡的下降以及性行為的泛濫,由此也引發瞭一系列的社會問題,比如未成年人懷孕、墮胎、生育。一些行為人因為缺乏物質基礎以及在社會上的生存能力,他們無法承擔起與性行為相應的社會責任,但又不得不面對性行為引起的懷孕後果。一些人選擇瞭墮胎;而一些人為瞭掩蓋懷孕真相,被迫去盜竊、搶劫,以籌集墮胎費用;一些女生,因為多次墮胎,導致身心受到瞭嚴重傷害;一些懷孕女生,因為錯過瞭墮胎的最佳時機,被迫生產,有的直到臨產自己還不知道,沒有做任何的接生準備,有的女孩就把剛生下來的嬰兒隨手拋棄,構成瞭遺棄罪或故意殺人罪,等等不一而足,這類報道時有耳聞,甚至讓人們產生瞭閱讀疲勞,對青少年也構成瞭視覺污染。

  因為青少年性行為已經成為習慣,人們不再像以前那樣詫異,驚呼什麼人心不古,而隻是不以為然地說現在的年輕人怎麼能這麼隨便呢?其實,正是社會對青少年性行為的默許和寬容,才讓青少年變得熱情奔放起來,對性行為變得肆無忌憚起來。而放縱性行為的直接後果,就是青少年的身體受到嚴重摧殘,心理受到嚴重傷害。除瞭青少年自己承受性行為帶來的直接後果以外,社會還要為此承擔由此引發的其它一系列問題,如由性行為引起的盜竊、搶劫、打架鬥毆甚至是殺人。

  在性行為開放前,社會對青少年性行為反對的呼聲一直高過贊成的呼聲,由於對青少年要求嚴格,扼殺瞭青少年的激情,讓青少年感到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壓抑,由此也出現瞭諸如青少年患憂鬱癥以及強奸之類的副作用,一方面是青少年缺乏自控能力,另一方面,也是社會缺乏疏導和引導的結果。但是,與現在的性開放相比,放縱青少年性行為帶來的後果顯然要比禁止青少年性行為帶來的後果危害更大。兩害相權取其輕,筆者認為,對青少年的性行為應該說不,作為沒有生活能力的青少年,在走上社會之前,他們的主要任務是學習,當然,青少年出現戀愛現象,這是青春期的正常需求,但我們不可因此就默許和縱容他們發生性行為。即使是成人,發生性行為的合法途徑也是通過婚姻的方式來取得的,何況這些並不具備生活能力的青少年?那位贊成婚前性行為的男生所說的雙方都願意,隻要不違反國策,婚前性行為沒有什麼不正常的的看法是錯誤的,雖然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禁止青少年發生性行為,但卻規定瞭結婚的條件,隻有婚後的性行為,才是受到法律保護的,也是被道德所容許的。我們在享受性自由的快樂的同時,決不應該忘記性行為產生的後果,如果無法正確這些後果,那麼,我們就應該謹慎對待自己的性行為。

  青少年性行為帶來瞭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學校、傢庭、社會可以通過其它的方式引導,將青少年的註意力吸引到學習和娛樂上去。無論是鼓勵,還是縱容、默許青少年發生性行為,都是錯誤的,我們不能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青少年喜歡性,值得我們反思。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