險企保費承壓 銷售誤導抬頭 |
隨著春節前銷售高峰來臨,保險公司2013年開門紅之戰愈演愈烈,保險市場銷售誤導、電話騷擾的現象大有重新抬頭之勢。 存款送保險、誇大保險產品收益、產品不實宣傳等依然是常見的銷售誤導手段;打電話送保險,借民意調查之由獲取客戶個人信息等手法讓大眾不勝其擾。與此同時,各地保監局、各媒體投訴通道的投訴案例開始增多。 在整個行業增速放緩的大背景下,保費壓力是導致這些銷售誤導現象增多最直接原因。尤其是壽險行業,在經歷瞭2012年僅2.5%的增長後,目前開門紅進展也並不太順利。 銷售誤導亂象 誇大保險產品收益是常見的銷售誤導方式之一。除此外電話擾民也是近期消費者反映強烈的一大問題。 近日,遼寧省營口市一位客戶向金融界保險頻道投訴,其母親去某銀行儲蓄所辦理存款業務時,一位身著銀行工服的銷售人員介紹,存款可以送保險,零存整取,利率高,到期連本帶利可以翻一番,並且還贈送一份保險。其母親以為他是銀行工作人員,聽信瞭這一說法,在幾張單子上簽瞭字,把錢交給櫃臺。後在該客戶提醒下,其母親又找到儲蓄所詢問才得知,自己辦理的根本不是存款業務,而是購買瞭某壽險公司的分紅險,需連續繳費5年,10年滿期,如果現在退保,隻能返還一半。而當時身穿銀行工服的人原來是保險公司的銷售員。在多次與銀行、保險公司溝通,以及向媒體投訴後,目前所買產品已經全額退保。 但並不是所有被誤導的客戶都最終得到比較滿意的處理結果。山東濰坊市楊女士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其和丈夫於2010年春節前幾天去當地建設銀行一傢分支機構辦理存款時,被該銀行一位大堂經理以存款贈送保險以及利率比普通存款高等理由誤導買瞭太平洋人壽紅福寶兩全保險(分紅型)產品,而自己卻一直以為是存款。直到2011年12月,到銀行取錢時,才知道買的是保險產品,因為急需用錢,隻能退保。 兩次一共存瞭4萬塊,退出來的時候隻有32349元。2012年一年以來,我們去銀行、保險公司找過好多次,他們說已經退瞭,沒辦法瞭。楊女士反復向記者表示:這不就是銀行和保險公司合夥欺騙老百姓的錢嗎?以後聽到說什麼保險我就躲得遠遠的。 誇大保險產品收益也是常見的銷售誤導方式之一。肯定比定存利率高,一般情況下,一年也是4%以上。在某社區大型超市門口做促銷的保險代理人告訴記者。 當年他們也是說比存款劃算。可是十年我總共交瞭34200元,到期後返給我的正好還是34200元。每年他們都會寄分紅的單子來,多多少少也有二三百塊錢,算瞭一下十年也有3000多塊,臨瞭為什麼隻有本金,一分不多一分不少?1月23日,向金融界保險頻道投訴的江蘇蘇州市桑女士向記者表示不解,保險公司說每年分紅的本金基數是30000元,按道理,本金加紅利還不及我存入的總額34200元。 桑女士是2003年購買瞭新華保險吉慶有餘分紅保險。讓她為難的是,親屬中還有人同時買瞭20年期的產品,現在想退保,但會損失本金,不退的話,再過10年,可能也隻能拿回本金。 除收益率之外,其他各種不實宣傳也屢見不鮮。其中隨著保險公司養老社區的推出,個別公司銷售人員也開始搞起“買保險住養老社區”的噱頭。1月初,北京保監局公告稱,近期接到多名消費者反映,有保險公司通過酒會或客戶答謝會等形式宣傳購買該公司保險產品即可入住養老社區。對此,北京保監局提示廣大消費者註意不是購買所有保險產品均可入住,需要滿足特定條件方可獲得入住資格。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而除銷售誤導之外,保險公司電話擾民也是近期消費者反映強烈的一大問題。今天027-95522打來電話,說是保險公司想做個問卷調查,問我覺得路上堵嗎?我果斷掛掉電話。堵不堵跟你保險公司有什麼關系?1月23日,一位山東網友吐槽。而浙江、廣州等其他地區消費者也有反映收到類似電話。 據360互聯網安全中心發佈的《2012年中國垃圾短信騷擾電話治理報告》顯示,2012年被使用騷擾電話雲標記的用戶單周標記次數最多的前十個號碼中有4個保險公司電銷號碼,分別位列第一、第四、第五、第七位。 而各地保監局每月的信訪投訴情況記錄也顯示,2012年11月份以來,信訪投訴案例數量也在明顯增加。 開門紅不紅 銷售誤導深層次的問題是保險營銷員管理體制、薪酬制度,甚至是保險業的發展模式的問題。 2012年保監會主席項俊波上任以來,將治理壽險銷售誤導作為監管工作的重中之重,但目前看來效果不是很理想。 2012年2月16日,保監會發佈《關於人身保險業綜合治理銷售誤導有關工作的通知》。此後保監會打擊銷售誤導行為一直處於高壓態勢,加大瞭現場檢查和處罰的力度。 但是,治標不治本的做法在業內看來,效果不是很好。 除非被逮個正著,不然一般的銷售誤導都很難取證。還有高管追責等處罰措施,也不是很現實,不能因為幾個代理人的銷售誤導問題把公司高管都撤瞭或者大額地罰款。一傢壽險公司個險負責人表示。 該負責人表示,銷售誤導深層次的問題是保險營銷員管理體制、薪酬制度,甚至是保險業的發展模式的問題。在大眾保險需求還沒有覺醒的情況下,隻要有保費,就會有銷售誤導。 一位大型壽險公司保險代理人告訴記者:每年春節前是個銷售的高峰期,因為年終工資、年終獎發瞭,人們手裡的閑錢比較多。這也是保險公司有‘開門紅’傳統的原因之一。一年三四成的保費來自於年前年後的三個月。‘開門紅’紅瞭,全年的壓力就小不少。所以每年這段時間銷售誤導等亂象會比較嚴重。尤其是這兩年行業情況不好,今年的‘開門紅’進展也並不是很順利。 據保監會最新公佈的2012年全年經營數據顯示,2012年原保險保費收入1.55萬億元,同比增長8%。其中2012年壽險保費收入8908.06億元,同比僅增長2.5%;中國人壽、太保壽險、平安人壽、新華人壽、泰康人壽、人保壽險、太平人壽前7大壽險公司全年保費收入分別為3227億元、934.6億元、1287.7億元、977億元、615.8億元、640億元、364.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4%、0.28%、8.24%、3.1%、-9.4%、-9%、15.9%。 而除此之外,多位壽險公司人士反映,保險公司1月份以來的開門紅業績遠低於預期。甚至銀行系保險公司高管也表示2013年比較揪心。 產說會、酒會、送iPd、出國遊等促銷手段都成瞭各傢公司的常規做法,沒什麼效果瞭。一點不誤導的話,保費規模不可能上來。上述保險代理人表示,如果保監會真下狠心治理,壽險保費增速可能就不隻是放緩這麼簡單。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