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13日星期四

留學中介是如何“上下通吃”的

留學中介是如何“上下通吃”的

留學中介是如何“上下通吃”的


  每年高考一結束,留學市場就會陡然重溫。也因此,6月底媒體爆出的英國知名高校與中國中介機構相互勾結的羅生門,也在短時間內迅速成為輿論熱點。

  據瞭解,中國的自費留學人數,近些年來一直處於高速上漲狀態。教育部的統計數據顯示:2007年,自費出國留學人數為12.9萬;至2011年,這個數字上升到31萬。成功出國的人中,找中介的保守估計有50%~60%,大概15萬人,平均每人花費2萬元,整個市場大概30億元的規模。華恒教育市場副總監蘇毅表示。而中國教育在線發佈的《2011出國留學趨勢調查報告》甚至認為,2011年的留學生撬動瞭約600億人民幣的市場,已經形成瞭名副其實的留學經濟學。

  上遊:靠資源和技術搞定名校

  相比英聯邦國傢,美國院校用代理機構的極少,許多中介廣告上聲稱自己和美國多少名校之間有代理關系,隻是魚目混珠而已。

  對於任何一傢留學中介而言,上遊的院校資源都是生存的關鍵因素。

  所謂留學中介,顧名思義,就是將有留學意願的人和國外的院校撮合到一起,其業務最終以學生成功錄取為終結點。因此,這個行業的上遊就是院校,下遊則是學生。一個中介機構最關心的,無非是簽約學生的數量,以及院校錄取情況。然而,根據業務線的不同,機構開展業務的方式也有所不同。

  數據顯示,從國傢而言,如今留學市場的主流業務,第一類是美國,美國留學的學生歷來占到全部留學生的一半;第二類是英聯邦國傢,包括英國、澳大利亞。除此之外,歐洲其他國傢、亞洲國傢的業務量相對較小。

  做英聯邦國傢留學業務,院校資源是第一位的。英聯邦國傢的院校會找專門的代理機構,幫助他們招生,還會返給代理機構傭金。對於中介而言,傭金是一筆不菲收入。留學監理網總編輯胡本未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傭金模式與教育質量無關,並非隻有野雞大學才會用代理,澳大利亞的八大五星級名校在中國內地都有代理機構。然而,名校並不缺生源,不會無限制地發展代理,因此,名校的代理權是稀缺資源。

  與固定的上遊院校資源相比,拿資源的方式,卻沒有太多捷徑。第一靠起步早,第二靠老板個人資源和能力。澳際留學就是靠著過硬的上遊資源挖到瞭第一桶金。李平先生是澳大利亞籍的太平紳士,澳際是他1990在澳洲創立的。澳際留學副總裁吳 告訴記者,澳際留學開拓院校資源的時間較早;其次,澳際於2000年拿到瞭教育部首批頒發的留學中介資質,能夠以合法機構的身份謀求代理權。如今,澳際已同時擁有澳洲八大五星級名校中國內地的代理權,以及擁有英國排名前30名校中90%院校的代理權。

  在澳際初創的上世紀90年代,市場上的主流是國資機構,比如國傢教委下屬的嘉華世達等等,但是,他們姿態高,不會像我們這樣想盡辦法千方百計去拿代理權。吳 就,有瞭代理權,澳際的英聯邦業務才慢慢成長,然後又增加瞭比英聯邦業務更賺錢的美國業務。2004年,教育部放開瞭留學中介機構的跨地區經營,於是,澳際留學開始進入全國更多的省市,如今已在30多個城市發展瞭分支機構。

  相比英聯邦國傢,美國院校用代理機構的極少,因為很多州立法禁止高校使用代理。所以,許多中介廣告上聲稱自己和美國多少名校之間有代理關系,隻是魚目混珠而已。據胡本未介紹,目前國內的中介機構與美國知名高校最多是建立一定聯系,不存在代理關系。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去美國名校,服務是最重要的。華恒教育市場總監蘇毅告訴記者,華恒一直以來專註於美國業務。申請美國排名前100位的學校,成功與否,中介的功力就顯示在學生文書材料的準備上,包括幫助學生與美國院校、教授溝通等等技術含量較高、變數較大的環節。因此,美國業務純粹是技術活,中介機構所能依賴的主要是其員工的業務能力。蘇毅同時透露:華恒最初是國傢發改委下屬的國字頭機構,在一些美國院校有一定的人脈關系。在2007年華恒私有化之後,每年仍然要向發改委交納一部分費用,並接受發改委的監管,這樣才得以繼續保留國傢發改委國際合作中心下屬機構的名頭,以便於爭取上下遊資源。

  知名機構中,除瞭金吉列,都有自己的拳頭產品。業內人士表示,靠服裝起傢的金吉列算是半路出傢做留學中介的,英聯邦和美國都做,沒有特別的重點;啟德老板李朱出身自體制內機構,以澳洲項目起傢;而澳際的強項也是英聯邦,華恒則隻做美國。這些大中介,代理院校多,申請經驗豐富,隻要一個學生符合基本條件,預期又不高,比如不是一定要選擇英國前三、美國前二十的院校,那麼他們一般都能申請成功。

  下遊:營收的40%用於發展代理商

  市場推廣費用都要占到一傢留學中介銷售收入的40%,這筆錢不一定用在廣告上,會用其他方式做市場,主要是發展代理、發展渠道。

  上遊的院校資源穩定之後,就是下遊的學生資源。

  如今中國的教育行業中,很多公司成功的核心,就在於強勢的銷售導向——銷售額的15%以上用於推廣和銷售,銷售人員數量超過業務人員……在整個采訪過程中,多數留學中介機構的負責人都對推廣和銷售費用比例諱莫如深。然而,從網絡上鋪天蓋地的廣告,網站上掛著的咨詢懸浮窗、訓練有素的銷售員們來看,推廣費用絕對不是一個小數目。學生找中介,60%的人通過網絡,第一是搜索引擎,第二是門戶網站和專業論壇。傳統媒體和戶外廣告不是主流。胡本未表示。

  一般而言,市場推廣費用都要占到一傢留學中介銷售收入的40%。這筆錢不一定用在廣告上,他們用其他方式做市場,主要是發展代理、發展渠道。前述業內人士表示,找代理,前期沒有投入風險。北京的大機構,為瞭拓展三四線城市的生源,會和當地的一些培訓學校,或者有資源的人合作,招一些學生,由北京機構直接服務——小城市生源不多,不足以開一個分公司。其實,就算很多省會城市的學生,都不願意在機構的分公司做,而是直接找總公司。

  澳際有專門的渠道部,我們的代理有很多。各地都有許多優秀學生想去名校,當地的小中介沒有能力做,就把學生推到我們這裡。我們的代理院校全,能覆蓋各種需求,他們要推學生,找到我們就足夠瞭,不用找好幾傢機構。我們對大代理也會格外重視,費用也好談。吳 說。

  實際上,如果一傢機構沒有上遊的院校資源和申請能力,其在下遊開拓生源的能力再強,在如今的市場上,多半隻能淪為大機構的代理,甚至被大機構吞並。如今,跨區域經營主要以直營和加盟為主,而澳際、啟德等大型機構主要以直營為主。

  據瞭解,在英國大學中,除瞭排在前兩位的牛津和劍橋,即便倫敦政治經濟學院這樣的名校在中國內地也有一傢代理機構,即北京燕倫留學。燕倫是中國內地代理英國院校最多的,公司的主要經營模式,就是用二級代理,包括金吉列、新通這些機構,都會給它輸送學生。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黑中介數量超過合法中介2倍

  與中國教育行業很多個細分行業一樣,留學中介行業中,充滿瞭暗箱操作,政策未動,企業先行的事情相當多。

  中國的留學中介公司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經營瞭,而拿到合法資質卻是在2000年。教育部一共批準瞭68傢機構,今天這個數字是448傢。在2010年之前,留學中介的審批權一直在教育部,從未下放。2010年,教育部推出瞭山東、江蘇、江西和天津為首批規范自費出國留學試點省市,這是第一次放權。放權的後果是,2011年全國增加的40餘傢留學中介,大多數都在山東省,這也是近年來首次大規模增加新的留學中介。截止到2012年5月,山東省留學中介達到66傢,而一年前,隻有37傢。

  天道留學2002年成立,公司總部最早時業務也做得不錯,但是2011年才拿到資質,還是去試點的山東省拿的,有效期隻有一年。業內人士表示,如今,拿到留學中介資質非常困難,教育部似乎有意控制留學中介的數量。控制數量的後果,就是資質成瞭稀缺資源,一些手握資質的機構,奇貨可居,每年靠著各地加盟機構的加盟費,都能有相當不錯的收入。

  保守的算,黑中介的數量超過合法中介的2倍。據留學監理網總編輯胡本未介紹,除瞭市面上看得見的種種使用教育咨詢(非留學咨詢)執照非法辦理留學中介的機構之外,更多的美國某某大學駐中國代表處、以及藏身於公立大學之內的所謂合作辦學項目,其黑中介身份更加隱匿,不易被察覺。院校代表處,中國絕對不會批準,現存的都是非法的。至於合作辦學項目,在教育部的涉外教育監管網的中外合作辦學監管平臺上沒有出現的,都是非法的。

  實際上,合法中介之所以對黑中介如此忌憚,利潤是重要原因。留學中介收費,起碼5年沒有上漲瞭。業內人士抱怨道。然而,人力成本、房租……一切成本都在上漲。5年前,留學中介還勉強算高利潤行業,如今不算瞭。事實上,有十幾年歷史的華恒教育,如今的規模是每年送出國的學生不到5000人,營收在5000萬元以下,而12傢分公司每年的運營成本保守估算就在3000萬元以上。

  那些掛靠瞭公立大學的‘合作辦學’項目才是暴利。項目負責人最多和公立大學的人有些關系,然後打著大學的幌子,招一些學生去美國上語言培訓班,學費一年8萬元隻是起步價。胡本未透露。

  記者還瞭解到:如今市場上能夠做大的留學中介機構,無論金吉列、啟德、新東方、澳際……都明顯呈現出以下幾個特點:一是覆蓋國傢多,二是跨地區經營,三是業態綜合,即除瞭中介業務外,還有培訓、預科、遊學、移民等,業務種類越來越多。上述特點,也直接反映瞭留學中介市場競爭的混亂與激烈。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