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5日星期四

華融轉型“局部克隆”信達模式

華融轉型“局部克隆”信達模式

華融轉型“局部克隆”信達模式


  四大資產管理公司(AMC)的轉型已陸續展開。四傢公司中,信達率先開啟商業化轉型試點。剩餘的三傢AMC中,資產質量、風控水平較好的華融,被普遍認為是第二傢啟動改革的AMC。一位接近中國華融資產管理公司的權威人士9日透露,華融的改制方案將在一定程度上參考國有商業銀行財務重組模式,設立共管賬戶,用未來的分紅、稅收逐漸消化現有的損失,但截至目前,華融的改制方案尚未上報國務院。

  改制方案於6月初獲批的信達,在處置政策性損失時,采取的就是共管賬戶模式。這意味著,兩傢公司在轉型方案的關鍵問題上存在諸多共同點。華融總裁賴小民7月曾表示:華融正在做方案,爭取年內上報,明年上半年能夠批下來。具體業務上,華融也顯示出沖刺的意味。目前,算上即將成立的華融湘江銀行,華融旗下擁有華融證券、華融租賃、華融國際信托等多個平臺子公司,幾乎將銀行、信托、租賃、期貨、證券等所有金融牌照收入囊中。

  在此之前,對於AMC的轉型,財政部確立瞭一司一策的改制思路。不過,就現實的操作而言,恐怕還是和信達模式大同小異。畢竟,純粹依靠自己競爭的話,孱弱的AMC很難在大鱷林立的中國金融市場立足。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