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4日星期二

外媒-玉林狗肉節爭論勿忘文明有序有理-狗肉-玉林狗肉節

外媒:玉林狗肉節爭論勿忘文明有序有理|狗肉|玉林狗肉節

外媒:玉林狗肉節爭論勿忘文明有序有理|狗肉|玉林狗肉節


  參考消息網6月24日報道 外媒稱,盡管來自動物保護組織和寵物主人的抗議加劇,中國南方一些居民依然慶祝瞭一年一度的“狗肉節”,宰殺瞭約2000隻狗。

  據《印度時報》網站6月22日報道,21日是夏至,廣西玉林慶祝瞭“狗肉節”。國有媒體報道,全市夏至日均肉狗消費量約2000隻。

  報導稱,吃狗肉在以往是自由的,但是由於激烈抗議不斷增多,據稱中國一些地方已經取消吃狗肉的活動。盡管當地居民沒有放棄傳統習慣,但是“狗肉節”的銷量因動物保護組織和愛狗人士的壓力而下降,這些人過去幾天在市場和餐館外抗議。

  香港《南華早報》網站6月23日報道稱,廣西玉林“狗肉節”引發食狗者與反食狗者的爭論乃至沖突,雙方各不相讓,甚至一度動手導致流血。玉林當地的熟狗肉在風波中飆升到每斤25元人民幣的歷史高價。黨報《人民日報》發表評論文章,建議“狗肉節”和“不吃狗肉節”各自主張,反對彼此妖魔化。

  據報道,玉林“狗肉節”上,有吃狗的,有不吃狗的,甚至有來給狗超度的和尚、行為藝術傢,當然還有各路媒體,而在網絡上,圍繞“是否應該吃狗”“是否應該允許其他人吃狗”“吃狗跟吃其他動物有何不同”等問題,網友們論戰紛紛。

  夏至日前後,玉林的大排檔上,始終有大批警察、警車、安保人員。面對爭議白熱化到可能發生沖突的情況,當地警方明確表示,堅持“吃肉我不管,吵架別擾民,動手跟我走”的處理準則。

  報道稱,反對玉林“狗肉節”的行動早在一兩個月前已經開始。有“救狗”志願者與屠宰場老板發生沖突。反吃狗行動同時也催生瞭灰色賣狗產業。吃狗與反吃狗之間的爭議讓玉林“狗肉節”更加引人註目。

  夏至已過,但有關吃狗的爭論遠未落幕。《人民日報》23日發表評論稱:“文明的解決方案不是從自己的價值偏好出發,互相黑對方,而是對相反意見有一份溫存。”

  新加坡《聯合早報》6月23日刊發題為《狗權與人權》的文章稱,一年一度的廣西玉林“狗肉節”,愛狗人、食狗人和狗肉餐館經營者展開一番較勁。

  文章說,有賣狗人刻意虐狗,使愛狗人高價買下小狗。有狗肉餐館經營者聲稱,一年多來接到手機騷擾威嚇,甚至店面遭打砸。另有食狗肉者高舉牌子,譴責愛狗人打著保護動物的旗號來鬧場,並聲稱不會因此改變吃狗肉的習俗。在網絡媒體鋪天蓋地的傳播下,吃狗肉問題竟被誇大成這個夏天僅次於世界杯的第二大事。

  一名廣西南寧出租車師傅談到關於吃狗肉的事,沒好氣地說,在玉林吃狗肉就跟吃雞鴨豬牛肉一樣,沒什麼大不瞭的。

  不過對於愛狗人士來說,吃狗肉並不是件小事。據媒體報道,在“狗肉節”當天,食狗肉者和愛狗者起沖突,有食狗肉者被打到流血,這下引起輿論更大的話題。

  文章認為,你可以不吃狗肉,但是不應打人、侵犯人權。在網絡上,網民借著狗權的問題,展開關於人權話題的討論。有人認為,吃狗肉是不文明的行為。

  文章稱,從文革時期不能養狗,到現在能養狗,高談闊論狗權,足以說明中國社會文明的一種進步。在一個包容的社會裡,從人權、性權、弱勢群體權到動植物權,都應該是可公開討論,且無禁區的話題;隻不過在博弈及爭辯過程中,必須是文明、有序和有理的,而不是自以為占據道德制高點,一棍子把人傢打死。

(原標題:境外媒體:“狗肉節”爭論莫忘文明有序有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