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全國土地招拍掛市場成交量分析 |
2008年7月份,全國土地市場“跌”聲一片,開發商拿地一改去年的“慷慨”,變得小心謹慎。各大城市國土局按照年度土地出讓計劃陸續推出地塊,然而開發商“接盤”不多,土地供求關系發生瞭根本變化。供求關系變化必然導致價格發生變化,這是市場經濟的第一大法則。土地市場供過於求,土地剩餘增多,土地價格自然下降。由有效市場需求決定的供求關系必將使土地市場趨於理性。 根據中國指數研究院土地研究中心對全國六大區域60個大中城市土地監測信息顯示,7月份全國土地市場成交量較6月份整體走低,特別是住宅用地。包括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在內,住宅用地流拍已不是“東方夜談”。例如,北京順義今年最大的“兩限房”地塊流拍;上海“普陀地王”尷尬退地,引領今年的退地潮。 雖然,7月份全國60大城市土地招拍掛市場整體形勢低迷,但也不乏有“明星”城市。根據中國指數研究院土地研究中心監測信息顯示,天津市土地招拍掛市場宗地成交量居全國60個大中城市之首。7月份天津招拍掛土地成交宗數為42宗,成交面積2427948平方米,遠遠高於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重慶、烏魯木齊、武漢等城市。具體詳情見下表: 今年上半年,全國土地市場整體走勢較去年發生很大變化。國土資源部對全國重點地區和主要城市監測結果顯示,二季度全國35個主要城市地價總體水平為每平方米1806元,地價漲幅繼續趨緩,重慶深圳等城市地價環比負增長。國傢出臺瞭一系列調控政策,比如,叫停通過囤地IPO,土地三年內必須開發等,地根、銀根“雙緊”政策的傳導效應已經初顯成效,有效的遏制瞭開發商“瘋狂”拿地的局面,使土地市場形成瞭有效的供求關系。 |
2014年12月14日星期日
7月份全國土地招拍掛市場成交量分析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