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貸緊縮 寒風沖向高速公路 |
銀根緊縮的寒風,已經刮到瞭高速公路身上。曾經被譽為現金奶牛的高速公路,如今卻在全國部分省市出現瞭停建的現象。 目前尚不能準確得知停建高速公路的比例,但是在湖南、雲南、陜西都先後傳出高速公路斷炊停建的消息,而它的根源無不是銀行收緊瞭錢袋。 目前我國在建的高速公路有4萬公裡左右,按照平均每公裡需要5000萬元人民幣的建設資金來計算,全國至少需要2萬億元的資金投向高速公路。來自交通部的人士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 中國高速公路建設的熱潮,起始於地方政府的政績沖動,又終結於銀行系統的風險意識。 高速公路的債務危機 作為西北經濟龍頭的陜西省,過去幾年高速路項目一直行走在高負債與高速度建設的糾結之中。陜西省交通廳一位官員告訴記者。 據悉,高速公路建設裡程位居西北第一的陜西省,從2011年年初就爆發瞭債務危機,此後陜北的多條在建高速公路項目一直建建停停。 我們已經兩個月連工資都發不出來瞭,項目資金緊張,集團方面隻有把人員工資調到最低,盡管這樣,工資還不能按時發放。陜西高速集團某項目部孫明(應采訪者要求此處為化名)向記者表示:現在政府要求,陜西省內所有在建的高速路要迎難而上,不能出現停工。 但在資金壓力之下,陜北多個高速公路項目標段均出現瞭短暫停工現象。根據當地媒體的披露,目前陜北在建的陜西延(安)吳(起)高速公路26個標段中,因地方政府資金不到位,又過度依賴銀行貸款,在銀根收緊下,工程款被大量拖欠,導致該標段陸續停工24個。2011年8月2日在地方缺錢的情況下,該項目進行重組,並交由陜西省交通建設集團公司負責建設管理。不過據記者從陜西省交通廳瞭解,陜西省交通建設集團公司多個高速路項目負債率已超過75%。 另一傢陜西高速公路的主要融資平臺——陜西省高速公路建設集團公司(以下簡稱陜高速)亦出現高負債、資金鏈面臨斷裂的風險。記者從陜西省官方拿到的該公司財報顯示,從2008年開始,陜高速在當地新一輪的建設中承擔瞭大量項目建設。但由於該高速公路項目投資大、回報緩慢,導致該集團財務狀況捉襟見肘,在今年銀根緊縮背景下,甚至已到瞭難以令其保證投資速度的地步。截至2010年,陜高速的資產負債率高達88%。 資料顯示,2008年之前陜高速總負債多維持在300億元左右,甚至在當年曾出現略有下降,從2007年的342億元下降至2008年的321億元。但從2009年開始,陜高速集中開工瞭湖北十堰-甘肅天水高速、西安至寶雞改擴建、潼關至西安改擴建、西安至銅川第二通道等一大批路段,到當年底總負債增加至537億元。2010年、2011年的投資計劃均超過200億元,到2010年年底,其總負債已達819億元。截至今年一季度,陜高速總負債進一步增加到846億元。 悄然出現的風險信號 陜西省隻是我國建設高速公路熱潮中的一個縮影。 上述交通部人士告訴記者,我國高速公路網和高速鐵路網都是2004年經國務院討論並通過的,但是金融危機時中國政府出臺的4萬億元救市計劃,讓各個省市對於高速公路的熱情空前高漲。 截至2010年年底,陜西高速公路通車裡程達到3458公裡。高速公路排名由十五時期的全國第17位躍居第8位,領先西部。 “一方面,高速公路是很好的政績工程;另一方面,公路一通就可以收取高速費,這確實是現金流很好的項目。”上述人士如此解讀地方政府的心態。據其透露,目前一些地方政府在建的高速公路並不在交通部規劃之內,但是他們辯解稱是4萬億救市時被批復的,由此也造就瞭地方政府和交通部的扯皮。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上述人士介紹,高速公路的建設資金來源於三部分,一是交通部的補貼,二是地方政府的撥款,三是銀行貸款。 而按照公路行業最低資本金要求,高速公路25%的資本金來自交通部和省、市財政自籌資金,75%需要企業自行貸款籌資或通過資本市場融資解決。這意味著,銀行成為高速公路最大的債主。 高速公路建設的熱潮剛開始時,很多銀行也非常看好,慷慨給予貸款。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發現高速公路逐漸變成瞭燙手山芋。一方面,能賺錢的高速公路隻是少數,比如在某省內20條高速公路中,真正贏利的隻有3條;另一方面,隨著征地成本、原材料和人工成本的上漲,高速公路的修建資金水漲船高。 上述交通部人士透露的數字顯示,在清理地方債務平臺時發現江蘇的高速公路負債為1000多億元,而廣東省超過2000億元。不過從全國高速公路的情況來看,尚沒有出現資不抵債的情況。 而一位來自農業銀行的信貸人士對記者直言:從信貸經驗來看,高速公路出瞭問題。 他坦言,雲南公路開發公司的個案讓銀行業看到瞭風險信號——此前,雲南公路開發公司在建行、工行等十幾傢銀行貸款餘額近千億元,截至2010年上半年,該公司資產總額為1314億元,負債高達1015億元。然而2011年4月,該公司忽然向債權銀行發出風險提示函,表示即日起,隻付息不還本。盡管在省政府的壓力下該違約函已被收回,但高速公路信貸風險的恐慌,依然在銀行業蔓延。 盡管每個行業的負債率承受能力不同,但是超過80%對於高速公路而言就已經偏高瞭,再加上投資回收期過長,銀行對於高速公路的心態就發生瞭微妙變化。上述農業銀行人士告訴記者,現在一些銀行都在反思是否對高速公路存在過度授信的情況。 信貸緊縮的高速末路 走到瞭十字路口的高速公路,不得不開始自尋出路。 陜西省政府一位官員告訴記者,2011年3月前後,陜西省交通廳曾向省政府緊急匯報金融風險問題,以避免項目停工。對此,陜西省政府曾召開專題會議對此進行討論研究,並在5月由省領導帶隊交通廳、陜高速等人員前往北京拜會建設銀行、工商銀行等大型商業銀行高管,希望能獲得增加貸款支持。 除瞭緊急求助銀行之外,面對愈來愈嚴峻的高速公路債務困局以及資金鏈風險,陜西當地政府亦開始著手對有關項目進行債務重組,希望在未來讓有關項目重新獲得融資能力。上述交通廳官員告訴記者,目前化解流動性風險的辦法是,由陜西省接手一些地市高速公路管理局的債務,進行債務剝離後重新成立項目公司,並充實資本金,進而以這個新生的資產狀況較佳的項目公司去獲得銀行貸款。 所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山西高陵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則選擇瞭另外一條路,由山西省交通建設開發投資集團公司以BOT方式投資,發行債券20億元作為資本金進行融資建設。 不過面對高速公路的自救,交通部卻顯得格外冷靜。 我們看到有些省市甚至提出瞭‘縣縣通高速’的口號,這無疑有些激進,按照國傢規劃,擁有20萬人口以上的地區才能通高速公路。上述交通部人士表示,目前交通部對待高速公路的政策是有保有壓。 “目前‘保’的是在建高速和確實有必要開通的高速公路。此後,交通部則會控制收費高速公路的建設,以投資普通公路、農村公路為主。”他透露,今後高速公路的發展原則會悄然發生變化——從“跨越式發展”變為“常態發展”。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記者獲悉,2011年陜西省計劃安排交通投資500億元以上,根據陜西省政府的規劃,到2015年該省23條高速公路全部與周邊省份實現對接,通車裡程將達到5000公裡,實現縣縣通高速。 現在看來,這場轟轟烈烈的高速公路熱潮或隨著信貸緊縮而逐漸終結。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
2014年5月8日星期四
信貸緊縮 寒風沖向高速公路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