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10日星期三

部分外資銀行面臨難跨貸存比75%監管門檻難題

部分外資銀行面臨難跨貸存比75%監管門檻難題

部分外資銀行面臨難跨貸存比75%監管門檻難題


  2011年底,外資銀行將執行75%的貸存比監管指標。截止到2010年11月底,全國37傢總體存貸比水平為87.9%。但有10傢左右的外資銀行存貸比高於200%,其中的四五傢銀行年內達標的可能性很小。這已是外資銀行加大存款吸收力度後的結果。

  以上海為例,2010年,外資銀行新增人民幣存款816.1億元,增長34.5%,增幅高出中資金融機構17.6個百分點,新增存款呈前低後高態勢。其中第三、四季度存款分別增加311.8億元和441.27億元。分支機構不足是存款增長困難的重要原因。外資銀行設立支行需要得到所在當地銀監局的批準。

  除瞭審批流程外,外資銀行的資金規模也成為限制其開設分支行的原因。但有接近監管層的人士表示,其實並不存在審批過慢的情況,例如一傢國內股份制銀行當初在我國香港地區開設分行,光審批就耗瞭四五年時間,最後還是通過收購一傢本地銀行才得以順利進入香港市場的,相比之下,其實外資銀行進入中國市場的壁壘要小得多。

  吸收境外存款、通過發放貸款派生存款帶來資金沉淀、人民幣存單質押、通過結構性理財產品帶來存款都隻是權宜之計,在部分外資銀行通過高危金融衍生品洗劫瞭國內部分億萬富翁的資產後,或許外資行最難取得進展的是國內客戶的信任。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