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粉換證審核引發兼並潮 進口奶粉銷量降至40%|嬰幼兒奶粉 |
本報記者 趙卓 發自北京 5月31日,被稱為嬰幼兒奶粉行業“最嚴奶粉新規”的換證審核工作就要結束,尚未取得新生產許可證的乳制品企業,將無法繼續生產銷售嬰幼兒奶粉,而目前國內127傢嬰幼兒奶粉生產企業中,隻有45傢拿到通行證。 “澳優投入瞭兩千多萬用於廠房的擴建、生產、檢測設備的升級以及研發,”澳優研究院工程師戴志勇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為瞭6個工廠的GMP認證以及增加檢測設備,飛鶴花費上億元,可以確保生產線的密閉化、管道化、自動化和標準化,所以最先完成瞭整改,也最早拿到認證,”飛鶴乳業董事長冷友斌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而對於剩下的三分之二的乳制品企業,是兼並擴張還是被兼並淘汰,每傢乳企都需要做出選擇。 濕法工藝企業獲益 為改變乳業市場亂象,2013年12月,國傢食藥監總局發佈《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許可審查細則》,嚴禁委托、貼牌和分裝生產嬰幼兒配方乳粉,對嬰幼兒奶粉的配方和宣傳也作出明確規定,並要求今年5月31日之前完成對現有128傢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企業的換證審查工作,並同時對外公佈通過審查換發生產許可證的企業和產品名錄。 這次堪稱史上最嚴的嬰幼兒配方乳粉企業準入制度,集合瞭社會各界共計8970條意見,新版細則設定瞭更加綜合的審查項目和許可條件,審核重點將放在企業質量安全管理制度、生產設備設施、檢驗檢測能力、人員素質條件、環境控制和自主研發能力等方面,大大提高瞭奶粉生產的準入門檻。 有些企業投入巨資進行升級改造,有的企業直接放棄瞭對新證的申請。 由於細則特別要求企業應當具備自建自控奶源,建立運行質量管理體系,以及嚴格的信息化管理、產品追溯及召回制度等。在時代周報記者采訪的多位乳業專傢看來,對於自有優質奶源、采取濕法工藝的企業,將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占據先機。 廣州市奶業協會理事長王丁棉曾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奶粉生產主要分為濕法工藝和幹法工藝。濕法工藝是以鮮牛奶為原料,其工藝比較復雜,需要的設備較多,這種工藝是在鮮奶的基礎上經過密閉的殺毒、噴蒸等過程加工的,能夠保證奶粉的安全營養,產品均一性好,理化指標穩定。 而企業沒有自己的奶源,或者乳企為瞭降低成本追求利益最大化,便購買價格便宜的大包粉,再將生產配方奶粉的所有原料按比例進行“摻和”,形成所謂“幹法工藝”。 “世界上普遍采用濕法工藝生產奶粉,幹法工藝算是中國特色,幹法生產會導致奶粉配方不均勻或二次污染,而且奶粉反復加熱,其營養價值也會進一步流失”,中商流通生產力促進中心乳業分析師宋亮告訴記者。 不僅如此,采用幹法生產的奶粉,對環境清潔度的要求極高,稍有不慎就易受阪崎腸桿菌污染,此病可致死亡率達50%以上。據記者瞭解,在“阜陽大頭娃娃奶粉”事件中查出的假冒偽劣奶粉基本上是使用幹法工藝。 國傢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食品安全監管一司司長馬純良,曾就審查細則中有關生產工藝的內容作過解讀。他表示,“有一些企業由於市場營銷和銷售需要,在北方以濕法生產嬰幼兒配方乳粉的基粉,然後再拉到南方的工廠加入一定的營養物質,經過幹混包裝生產嬰幼兒配方乳粉。為瞭保證嬰幼兒配方乳粉的質量安全,要使幹濕法復合工藝在同一個廠區生產中體現。對於異地生產的,將不再給予生產許可證”。 因此,宋亮表示,以飛鶴、完達山等擁有自主奶源、以鮮奶為原料,采取濕法工藝為代表的企業將在未來的競爭格局中占有優勢地位。 “今年一季度,飛鶴的銷量比去年同期增長瞭66%,”冷友斌表示。 多美滋等外企很受傷 自從去年轟轟烈烈的乳業新政出臺後,一系列組合拳後,外資品牌奶粉受到很大沖擊,其中受到影響最大的是多美滋。 2013年8月5日,因為被卷入“肉毒桿菌事件”中,多美滋產品被下令召回,此後銷量一直受到影響;2013年8月7日,多美滋嬰幼兒食品有限公司因違反《反壟斷法》,限制競爭行為被發改委處以上一年度銷售額3%的罰款,計1.7199億元;2013年8月16日,第一口奶事件爆發,多美滋再次被卷入輿論的漩渦。 在此之前,多美滋曾長期占據中國嬰幼兒奶粉市場排名的頭把交椅,而據尼爾森最新的調查數據顯示,多美滋的市場份額直接降到第十位,甚至排在雅士利之後。今年1、2月份,多美滋同比下滑瞭7.5%的市場份額,市場份額下滑的還有雅培和美贊臣,外資乳業五巨頭中,三傢都出現下滑。 此前,外資品牌奶粉一度占據瞭高端嬰幼兒奶粉85%的市場份額,但2013年中國嬰幼兒奶粉銷售情況已經有瞭很大改變:銷售量來看,國產奶粉銷售量是60%,進口奶粉銷售量是40%,從銷售額來看各占50%。 為此,多美滋也格外重視此次乳業大考,多美滋中國區總經理包博睿表示,為通過這次審查,多美滋投入的改造資金達到幾百萬元。主要是用於完善產品追溯系統。 不過,也有專傢指出,外資品牌奶粉空出的市場份額,不一定就被國產奶粉品牌拿到,一切還要看企業內功。 冷友斌告訴記者:“沿海城市和西部城市飲食習慣不同,新媽媽的營養有很大差異,未來我們將根據地域推出差異化產品,以滿足不同地區的消費需求。” 兼並潮如期而至 5月26日,聖元國際宣佈,將海南國健高科技乳業有限公司(下稱“海南國健”)的“迪唯恩”納入其重要奶粉品牌體系,並於今年下半年推出新產品。去年11月,聖元國際已經收購瞭育嬰博士品牌及其運營公司上海嬰博營養食品有限公司。 2月19日上午,中國乳企中嬰幼兒配方奶粉市場排名第三的飛鶴乳業宣佈控股收購國內排名第一的羊奶粉企業—陜西關山乳業,成為國傢兼並重組政策實施以來首傢牛羊跨界合作的並購,1月份時,飛鶴還全面收購瞭吉林艾培特。 2月12日早間蒙牛宣佈,達能擬以51.53億港元認購蒙牛增發股份,成為公司的第二大股東;同日晚間光明乳業就發佈公告稱,公司擬以控股子公司荷斯坦牧業為平臺,整合公司現有的全部奶牛場及其他牧場相關業務以及全部在建和計劃建設的奶牛場。 加上去年合生元宣佈以3.5億元收購長沙營可營養品有限公司100%股權、伊利股份出資3.1億元參股輝山乳業、蒙牛收購雅士利,一場轟轟烈烈的乳業整合浪潮襲來。 另一方面,5月22日,光明宣佈已就收購以色列最大食品公司Tnuva56%的股權與英國私募股權基金達成協議,未來光明食品將會推動Tnuva海外上市;今年1月初,聖元國際在法國的工廠破土動工,計劃於2015年下半年投產,將年產10萬噸乳清蛋白粉;伊利特投資11億元在新西蘭建廠,並結盟意大利乳業巨頭斯嘉達,合作內容則涉及奶源、生產及技術等方面。 而隨著惠氏投資24億在蘇州建廠、雅培在嘉興建廠,輝山乳業將與荷蘭皇傢菲仕蘭建立嬰幼兒配方奶粉合資企業……未來中外資乳企的界限將更加模糊,競爭也將更加激烈。 “洋馬甲”乳企仍需整頓 而截至5月21日,國傢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公佈的進口乳品境外生產企業的註冊名單,已有46傢企業,除瞭雀巢、雅培、美素佳兒、美贊臣等知名品牌外,新西蘭善騰集團以及瑞士赫爾達夫兩傢企業均獲得通過,而上述兩傢企業與澳大利亞塔圖拉並列為乳粉三大代工廠。 據時代周報記者不完全統計,僅新西蘭善騰集團就為奧蘭、歡恩寶、Milkmam(紐源)、紐凱兒、紐瑞滋、紐貝貝、多菲兒、賽耳、紐貝斯特等十幾個奶粉品牌做代理加工,這些品牌從不在新西蘭銷售,全部由不同的中國公司代理,特供國內市場。就連善騰集團的官網,也是中英文雙語的。 2013年中國乳制品品牌數目上看,占比最多的就是OEM(特指2008年以後進入中國市場的貼牌企業)奶粉,占到瞭60%的份額,國產品牌占15%、進口品牌占25%,品牌數來看OEM品牌最多,並占據瞭80億元左右的市場份額。 “進口奶粉在進入流程等門檻有所提高,但國內大量雜牌進口奶粉清理效果差,大批技術、工藝水平較差的進口品牌並未從根本上清理出去,而且通過認證,這些企業披上瞭純進口的合理外衣。大批小規模、沒有技術和品牌底蘊的OEM奶粉仍存在一定的安全風險”,宋亮告訴記者。 中投顧問食品行業研究員簡愛華告訴時代周報記者,這會使未來國內奶粉行業競爭更加激烈,國內奶粉品牌既有希望也更有挑戰。 Tags:
company formation,
company setup,
company registration,
開公司,
有限公司註冊,
成立公司,
公司成立,
註冊公司,
公司註冊,
成立有限公司,
SEO,
SEO,
web design,
網頁設計,
SEO,
SEO,
SEO,
SEO,
Whatsapp Marketing,
TVC,
Wechat Marketing,
Wechat Promotion,
web design,
網頁設計,
whatsapp marketing,
wechat marketing,
seo,
e marketing,
網頁設計提供seo, e marketing, web design by zoapcon |
2014年12月19日星期五
奶粉換證審核引發兼並潮 進口奶粉銷量降至40%-嬰幼兒奶粉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